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612|回复: 4

崔勇 二十四年无悔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10-19 15: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勇 二十四年无悔收集文化遗产
    5 u& U, o7 I# v; `( K
    % J$ w4 e# u2 J/ Q: T/ M! ~5 e" U' E4 X* J2 k+ F7 `! g

    ) I- f( z9 z# j" `3 e1 G(2003-04-15 07:42:44)$ ^( k. z- q2 m* a5 K

    7 e3 {- X7 S1 j7 B% T! B2 ]引言:对于中国人而言,民族文化不仅真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个性,而且浓缩了千百年来社会人文的精髓。在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群人,关注历史,默默无闻地继承、传播民族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就有这样一位中年农民,历经24年认真收集整理满族文化遗产,他的名字叫崔勇。6 A. J1 f6 M' P8 P, z

    ! ]* t- g! x% g- |, ~在过去的24年里,崔勇不知骑坏了多少台自行车,征集人更是数不胜数。他收集并整理满族歌谣500余首、民间故事200余段,形成百万余字文字材料。1985年,县文化馆为他出版了《满族歌谣集》;1989年和1990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满族歌谣选》和《岫岩满族民间歌曲选》中又选摘了他的大量作品;2000年,世界满族基金会开始积极为他筹备出版《满族民间歌谣选》。所有这一切,都让崔勇感到十分的满足,他说满族文化遗产不会葬送在他们这一代人手里。崔勇收集整理满族文化遗产,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 K1 X# V, h- ^+ e6 p
    3 A0 q5 r2 Q& |- Z1 C# n
    ; ^  ?- ^/ ?  D9 Y- Z缘起 偶然接触满族文化 " d! R! k7 s( }6 X' D: j

    ; Z. i7 m5 V* {9 U, Q45岁的崔勇出生在岫岩牧牛乡德合村,一个当年经济相对落后的小山村。小时候的崔勇很难接触到外面世界,村里老人表演的大鼓、拉场戏带给他许多欢乐时光,一场电影更能让他回味无穷。 ' j# O: |+ O; Q7 T

    9 i6 S" o3 J. t3 R" g. X
    2 @0 x: r3 B3 \' r. P出于对文艺的爱好,中学毕业后崔勇来到了山区建设民兵团,搞宣传、吹乐器、写剧本…… / g, |( s! D! G
    1 ^- M, Q6 K! Y, z# j0 j
    崔勇在民兵团里大显身手,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秀才”。1980年,县文化馆召集业余作者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和整理民族文化。在这7天里,文化馆老师讲的每一个有关满族文化的传说、民俗都深深吸引了崔勇,而当老师讲到一些文化正在慢慢流失时,他忽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刺痛感。作为一个满族人,崔勇感觉到自己有责任收集和整理满族文化,为后人留下点什么。 # C, w: i& q9 z; ?) Y
      O* W2 H) g7 m9 @% l: A4 `

    6 @/ J& D9 H+ b9 J0 p$ @8 j过程 有欢乐也有泪水 ( U. P& [! I: r; p7 Z: O

    3 J- z5 }' T, n, K  H+ B起初的日子是很快乐的,崔勇走遍了德合大队,听老人唱老歌,讲故事,他边听边记,收获的喜悦让他欣喜不已。本村收集的差不多了,他又到外村、外乡。大房身、石庙子、石灰窑子……处处都有崔勇的足迹。 2 ~. f0 I. L0 x4 ]5 ]

    ) [" c; Q; W. ~6 I8 b
    3 `% o0 v% p7 i! S# ~4 c& a1984年,崔勇迷上了摄影,他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照相机———“红梅”牌相机。从此,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把相机带在身上,随时拍摄下那些可能再也见不到的东西。到现在,他已经拍摄了图片上万张,其中一些有关民俗的照片已经绝版,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还记得1985年,崔勇听说汤沟敬老院的老人会唱老歌,他高兴地骑上自行车就来到了汤沟。在敬老院里,他和老人们同吃同住7天多,收集老歌100余首,这也是他20多年中收集最多的一次。
    . v. e# K  q, p" o; U! t' Z, }0 [# }- h1 B9 t2 p
    3 Z1 }+ R* `! t4 u* k/ T* ]
    在24年的风雨路上,不光有欢乐,也有泪水。1986年春天,崔勇早晨从家出发,到大房身采风。100多公里的路程让他疲惫不堪,刚买不长时间的“三截头”皮鞋鞋底硬给磨漏了。更为糟糕的是,路途中遭遇了春雨,道路泥泞不堪。在狭窄的山道上,一次转弯,崔勇差一点就摔下了山崖。心有余悸的崔勇在雨中停了好几分钟才回过劲来,泪水夹杂着雨水顺着脸流下来。这样的例子,崔勇已经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到了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想放弃算了,但一恢复过来,又踌躇满志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 n. w. R$ V+ a0 ~" p% `- h) [: s$ }1 ?+ F4 y& O4 E5 s3 X" H) O, o

    ; N! J0 W% f2 I& P4 i5 B# f" {圆梦 无悔风雨路
    " e0 `& ^) ]# v3 ]6 z: t% H; V/ Z8 z2 m; w
    不久前,岫岩打出岫玉品牌后,崔勇又带上他的相机,穿乡过村,挖掘岫玉的来历、收集有关岫玉的民间故事、传说。他收集的有关资料、拍摄的图片常常见诸报端,成为人们了解岫玉的重要来源。 / ^! C' L$ R( k. K

    ! }( b9 N- G* @& v3 d# w8 l
    % \5 a; K: X1 s, z$ e6 j# O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老人渐渐离开了人世,失去了收集来源,让崔勇感到十分的无奈,而一些年轻人对满族文化的不热爱和不了解,又让他感到十分的苦恼。崔勇的满族名叫“多罗赛音”。在满语中,“多罗”是“正道”的意思;“赛音”是“好”的意思。崔勇说:“我就是要取这个意思,抓紧时间收集满族文化,不能让咱们最民族的东西失传了。” . T. j6 [& }+ U3 s# w+ i& m  K# L
    1 y% b: n. t( z! t7 `& b
    ; a: l2 v& b! |2 o
    在崔勇家中,他把多年积累下来的本子一一展示给记者,有的已经泛黄,字迹开始模糊。但崔勇的第一本记事本封面上的一行字还是深深吸引了记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问及当年为什么要写这句话时,崔勇思索良久后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出版一本涉及满族各个方面文化的书。我知道这条路走起来会很漫长,但我愿意为它追求一生。”(记者宋桂昌)
    & e1 h0 }3 C/ C4 |( j+ K; q/ `( C                                                                                                    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19 17: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3: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敬可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3: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氏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27 18: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5-13 18:11 , Processed in 0.066124 second(s), 17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