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413|回复: 7

记高平市野川镇文化站站长崔振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4 09: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坚守
———记高平市野川镇文化站站长崔振堂
        在高平市野川镇,崔振堂是“文化名人”。镇里的每户人家几乎都用过他写的春联,镇里的文字材料几乎都由他起草。虽然他没当过老师,但却被乡亲们亲切地尊称为“崔老师”。0 F9 x, e# g; K( {$ ?- [
        崔振堂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他天生对文化有种特殊的兴趣,平常有空就爱写写画画,做些根雕、剪纸等艺术品,在周围人眼里他是个心灵手巧的“能人”。& r6 {3 n, C1 X% ~- Y0 N, Z
        1984年,崔振堂被当时的高平县文化局聘用,分配到野川镇政府任文化辅导员,从此,便与基层文化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0 N3 @. T0 a" S2 Y6 i; z+ M) Q        在许多人眼里,基层文化工作没有多少事可干,是个闲职。但在崔振堂眼里却有干不完的活儿。他常说:“农村不是不需要文化,而是必须有适合农民自己口味的文化产品!”
6 h) Z# ?" f$ g0 G2 L/ ~. j        多年来,每逢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就是崔振堂最忙碌的时候,他要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还要亲自编写快板、秧歌、小品等剧本,供村民参考。每年春节,他都会组织乡里的书法好手,为乡亲们免费写春联。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措施,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创办了内部刊物《今日野川》小报,向农民免费发放,至今已出版35期,深受群众喜爱。作为镇里的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崔振堂还承担着被同事们公认的“苦差事”,就是为镇机关起草各种会议材料、文件等。每当镇里开大会,他就不分白天黑夜地收集整理资料、写作。无论多忙、多累,他从不推辞、毫无怨言。8 w* o4 M; E3 K# M2 N
        野川镇是个文化大镇,当地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人,为了挖掘这些民间宝贝,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镇里的文化站长,崔振堂没有少想办法。在他的组织倡导下,近年来,镇里先后组织举办了三次剪纸、刺绣、面塑、勾编、根艺等民间工艺品展览,举办了五期刺绣、剪纸等手工艺品制作培训,并筹划成立了“野川镇民俗手工艺品协会”,极大地保护和弘扬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在崔振堂当文化站长的几年中,镇里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镇里在全市首批建起了高标准的综合文化站,有13个村建成了“五有”标准文化大院,扶持发展了20余个文化专业户,镇村两级形成了完善的文化网络,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4 ?& D% e& q9 ^8 A7 E. M% l( ]
        二十多年来,崔振堂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300余篇纪实文学、调查报告、小说、杂文、民间故事等,其中“贾主任待我胜亲娃”、“一个没有新郎的婚礼”、“莫拿顾客性命当儿戏”分别被《健康报》、《中国红十字报》、《山西日报》等采用。
% Z" {% R+ B4 d! |, v5 B, u" t% D        在乡亲们眼里,崔振堂是个满肚子学问的“知识分子”。在基层搞文化工作很辛苦,但崔振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H* R! G/ |- K2 y        有年腊月,崔振堂接到和市电视台记者共同制作圪台山变迁专题报道的任务。圪台山是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通往村里全部是坑洼不平的盘山路,路边是几十丈的深沟,天气好的时候外地来的司机都还不敢走。恰巧采访当天又下了一场大雪。有人劝老崔等天好了再去,但考虑到任务要求时间急迫。他没有丝毫犹豫,冒雪徒步带领电视台的同志赶到圪台山,当完成采访任务返回家已是深夜。  b0 A# Z+ R: V/ L
        “对于老崔来说,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单位的事再小也是大!”采访中,崔振堂的妻子嗔怪地说。' e8 u7 ^, c4 K- F( S, W4 M
        有段时间,崔振堂负责抗日民主县政府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整天忙得不着家。而这时他的母亲又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当天晚上,崔振堂在母亲的病床前守了一夜,第二天还没等母亲脱离危险,他就把医院的事嘱咐给弟弟,怀着对母亲的深深歉疚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当他忙完手头的活儿,匆匆赶到医院,母亲已有了明显好转,他的心才稍稍安了些。
  N+ A' ]! F: p3 `        搞文化工作不仅辛苦,更多时候还要耐得住寂寞和各种诱惑。当年应聘文化辅导员时,规定半年试用期,期满合格后转为正式干部。可二十多年过去了,与崔振堂一批应聘的辅导员依然没有转正,当年被聘的20多个人,现在在岗的仅有5人。比他早到或迟到的林业、水利、农业等人员都归口转干或转为三定人员,而他却还只是一个临时工,每月仅有600元的微薄工资,过着清贫的生活。
0 z1 T3 F$ T) H+ I8 N$ V        崔振堂的妻子生大女儿时,由于营养不良,导致严重贫血、生命垂危。当时老崔身上没有一分钱,急得团团转,是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为他筹了三四千元钱,才挽回了妻子的生命。
9 O: _* q- J! G: q1 W        近年来,妻子为了让拮据的生活稍为宽松点,自己开了个小门店,一天到晚既忙生意,又照顾全家的生活起居,整天累得够呛,可崔振堂却常常忙得不沾家。农村文化人少,机关里的同事或是乡亲们,需要写个什么东西,认识的不认识的找到他,他都会热心帮忙,从不推辞。
4 B' ]$ Y, j. h6 T        “崔老师很有才,无论干什么都能干得很出色。”同事们这样说。' @; f9 o/ K/ P
        事实上,这些年来,崔振堂也曾有多次离开文化站的机会。但对文化工作的深深眷恋和追求,让他放弃了一次次另谋高就的机会。
8 B% D+ Q( G& T3 k0 y2 B0 R- u        “一方面是自己喜欢这份工作,一方面是觉得农村需要文化,自己也愿意为乡亲们服务!”采访结束时,老崔朴实的话让我很感动。从他的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执著坚守。他就像一颗文化的种子,不图名利,不求回报,默默地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奉献,也正是有了像他一样的农村文化工作者,农村单调的生活才有了鲜活的色彩,农民浸满汗水的脸上才有了灿烂的笑容。(记者 鲍志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9: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时间: 2010年07月14日 08:02    来源:太行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9: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时间: 2010年07月14日 08:02    来源:太行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4 09: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4 09: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4 09: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7-14 16: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私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7-14 16: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7 02:17 , Processed in 0.050071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