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长征”是导演崔立新的博客名字,也是他所执导的一部片名;尽管影片发行时改了名字,但这个词组用在崔立新身上,却是一个很好的象征。且不说他从青海到淄博,再由淄博去省文艺台,后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这段漫长的人生之旅,单从他由一个文学青年到今天执导过许多重大题材影片的著名导演,这一路精神历程,就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他曾这样说过“眼睛红着,颜面倦着,腿脚酸胀着,脑袋晕乎着,身心疲惫着,终于几部影片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图为《山喜鹊》导演崔立新 的确,崔立新跋涉的是另一种形式的长征。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梅》、《放蜂人的春天》、《门神下的婚约》、《我家有个当兵的人》、《借你一生我的手》、《说好不管我》、《状元红》、《只因我爱你》……而今年上半年由他执导的反映5·12汶川地震的灾难片《大震撼》,更使他的步履朝着巅峰迈进了。 这次到博山导演《山喜鹊》,是他继《留住青山》后第二次到淄博拍片。说起来,崔立新也算是淄博老乡了,他带着对家乡这份深厚的情缘,全身心地投入到《山喜鹊》的制作中。谈起这部影片,崔立新导演十分赞赏地说,这是我们的剧组人员第一次对有机农产品有了一个真正意义的感触性认识,当走进蔬菜大棚,那种特有的湿度和温度,把演员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切身的体验,使他们很快进入了角色。这是一部关乎民生的影片,它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机食品是将来的发展趋势,这部影片开创了先河,这个题材也一定要重视起来。崔立新表示,他会力争把《山喜鹊》拍成一部主旋律好、艺术性高、趣味性浓的优秀作品。既要在国内发行,还要向国外推广。 目前,这只“山喜鹊”正一天天丰满着羽翼,情节也随着拍摄的深入,越来越完善。崔立新的一句话耐人寻味,“绿叶不绿,红花也难以红。”在这个宗旨下,经多次修改,新剧本加大了其他角色的分量,由众星捧月变为群星灿烂,也使影片更具观赏性了。 然而,《山喜鹊》的拍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自打开机那天起,就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崔立新告诉我们,首先是时间紧张,排戏量也就相应地增大了。剧组人员经常是夜里十二点才收工;演员更是辛苦,他们早晨六点就起床,背台词,化妆。有一次主创会开到深夜两点,而第二天八点半就要出发。再就是一些兼职的群众演员不够专业,但我们却要按专业的水平要求,才能保证影片的质量。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大了拍摄的难度,自然也影响到进度。第三,资金有限,因为《山喜鹊》是一部公益性影片,不具备太多的商业运作。一些赞助比较零碎,到位也不及时。可影片一旦开拍,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于是,崔立新与该片的主创人员想方设法、联系资金、协调演员,与时间竞走、向疲劳宣战,确保影片的成功拍摄。 既然是长征,就注定了要去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山喜鹊》只是崔立新长征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前方,更长的路还在伸展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