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5-3-28 12:13 |
---|
|
修编新型家谱 传承宗族文明 (本文有略简,详情请在本文后面下载) ( c6 o; H* ?9 {& w) [6 g9 A7 t, \
7 u5 P e! V7 N/ W" I0 P5 g. l 历史,就是故事,就是先辈的故事,就是世世代代先辈的故事。9 O t) Y x% W$ o8 v) X
9 _3 W! E' {7 N6 I$ i+ |$ u 文明,就是世世代代先辈留下来的一切物质的、非物质的遗存,包括一切传说、神话、灵异、鬼怪及种种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之事、之物。
) |# Y5 [& y4 B$ ~- f$ ~, U$ w& h; b: `+ r; p
文明的种种遗存方式之中,有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在国家就是国史,在家族就是家谱。人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无论是国家,还是家族,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都以修史、修谱为不朽之伟业。
/ j4 X/ E( m7 N/ t5 Q( o& T# n# y在中国,宗族文明非常发达,中华文明实质上就是宗族文明的总和。而宗族文化的最大载体就是家谱(皇室家谱称玉牒或金牒)。家谱,因为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所以是维系家族最宝贵的圣物。 * x1 Z% F+ ?9 |$ [, C6 ?$ g
: V7 n5 } d7 w: m! q# W% W: |/ y 中国家谱的渊源可溯至远古,三皇五帝时代,各个部族就有专人记录本部族传递世系。到夏商周三代时,国家设有史官,专门记录王室以及各贵族的世系,并汇集成书,周代的《世本》,就是一部各姓世系总谱,这是中国谱牒的最早著作。魏晋时期,家族修谱之风盛兴,于是在皇室和贵族世谱之外,又涌现了大批各姓的宗谱和各家族的家谱。北宋欧阳修、苏洵分别创造欧式族谱和苏式族谱后,修谱之风在中国长盛不衰。7 {" ^ }3 O$ C5 O( ?) D P. ~. M
5 B% D; v; |3 [" q k# I
20世纪中期,由于历史变革,修谱工作大面积停止了。最近50年来,首先是台湾掀起了修家谱的热潮。1978年以后,大陆也开始有重续的行动。但是,多年来,修谱成果不多,成就有目共睹。其原因,囿于旧制,弭功费力,财才难济。
. I- Z* R/ }6 i- \3 D ( b8 s0 s' @3 _2 S1 A- z
根据家谱史和传统家谱体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修编新型家谱,传承宗族文明,应该是当前修谱工作的主流。
8 @* Q5 S: o+ [7 G/ f ] / V) r' Y) a+ f" n4 g
一、 什么是新型家谱?
' B2 z4 A, D- m% f% ?: e 不管有无传统家谱,以自己和己妻为原点,上溯可知可查之祖,下及已生之后,旁及可知可查之血亲,按新型家谱之体例修编成册,即为新型家谱。新型家谱省时节力,以微末投入,既可单系存留自己家史,使后人可知来处,也为后人财富,又可纳入家族总谱,以支系备查备考,也为后人后路,血脉相通。- |* `6 B& s; _4 b* C
{2 b5 ?* p. q& W, a- s- d# U二、新型家谱的体例
2 N& ?4 E$ F6 @% s4 v O5 g 9 ?( ^- n/ F$ }) G Q
(一)谱名
l5 p: U' j8 D & _1 t j9 z9 t2 [
(二)谱序
* Y4 c) j$ u6 r; ^& W
- m) G9 U: X/ V4 g(三)谱例! U' @3 i$ R9 @7 }3 E
+ n" a' ^; `0 o+ s) g6 |(四)谱论
6 G% X4 b7 Z# ~6 r& O8 M
$ V8 ~8 c& S$ a(五)恩荣录 + T" M, F/ I4 V) `; s8 W
5 N- \% \0 I8 m
(六)像赞
+ i- q1 X+ Q) \ 1 z7 @! S7 v" y3 `8 G' s: Y) m
(七)姓氏源流 4 S2 a( p7 S8 S3 X4 N
' j6 s# S" Y8 ]. u8 \* V0 s6 W(八)族规家法
: l; m; [1 B, q i- ]% H% `# q 2 B) \3 o+ C9 v) ^& g2 b
(九)祠堂 ) c9 X9 K$ h0 F
3 B# ?" K* M0 J- x+ A2 j
(十)五服图
8 d [& N- M+ ~4 y/ B
0 N' s# h1 f% L. Z X) M(十一)世系) j! [* H& ~! B _
欧式 :
8 {0 J. C+ G, X苏式 :' w) Y7 g9 Q; ]
牒记式:
: m6 H7 A+ C3 _(十二)传记 + `, f' V2 M P) p+ L2 ~% H" W6 `) O
1 U- b/ y7 C; }
(十三)谱系本记
" i p$ j% y v- m- A . u. L7 q6 z, ]% V, ~' c6 @. v! D
(十四)族产 / ~+ s' a; V4 W
8 g( y6 L) Y. S5 z; n( W- c( k0 D(十五)契据文约 * `% t1 D ^9 Y! i1 t2 K
7 \+ U8 M& P n5 f* }9 `2 ?' Z2 B
(十六)坟茔 - [2 K6 N6 f5 y4 ]4 x" P
$ q/ J* ~4 z2 Q3 I
(十七)名迹录 ' w2 P8 c! J. c; b2 a4 U
. g# ]' B9 H9 S6 b8 T3 D
(十八)任宦记 7 H0 O4 |" D6 |
/ o# j: q5 Y3 r& e5 f0 C$ ^(十九)年谱
+ B- u$ s/ W& R3 ]* d) }+ H9 S! M # p2 }0 j) q" B6 y. q
(二十)艺文 ) V' T" y8 F# y$ ]# s( G3 ~0 P9 q
$ R* c) B! b, H! ^& c# ?0 @
(二十一)字辈谱 , F" J3 w2 ^& {8 A6 h2 `0 g+ k9 @$ w
2 X& }* z1 U. l' _' x. X4 x
(二十二)领谱字号 " O3 S# k9 `- p3 i+ y' e
( o' S# q; O1 M: P3 J
(二十三)续后篇
5 p- }" i$ A; L* U' C1 [* v3 b ; K& ^7 X( d, u0 k7 D( f# k
(二十四)纂修、捐资人名
, `/ {2 `# r' g# F 6 y0 H& k, Y- M! @) y
三、新型家谱的修编、印制、装订与保藏3 W$ |2 L5 X" G3 o$ ^' D
(一)修编
1 G( P3 ?% U: l# @1 m" c& t' m+ e) ^1、成立“修谱机构”及确定“修谱主持人”) l# B& Y3 Q5 n1 _* k
, C7 T0 ~5 z8 c5 y; [& }
2、“登记入谱”的准备工作6 E5 M5 I" n+ O( M+ K) @9 N5 u
# m6 n0 w8 m/ t q' ~) h
3.整理、审定“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使每个入谱人员的填写情况都正确无误后,即可正式填表修谱了。
7 D( x+ ]$ @2 s5 J7 i
" E" y- a* w. o9 C8 N4、填表修谱前的准备工作
2 F' N% z* n |, p(二)印制9 U, j3 g! G. u7 s: ~
1、单卷本9 Q9 ?' B( S$ ^% o+ V* L
; a2 c) `7 Z- h4 E
2、多卷本+ r4 g) \" r% `; a
( ~ p0 t* \! t# m(三)装订
' x. I; d J/ j3 N8 Q1 ?
" j' n |: Q1 a5 }(四)保藏* z9 u1 ]2 u6 s* O+ r
四、新型家谱的意义和作用) Z4 }2 p( x* h% @
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这是新型家谱的意义和作用。
2 ~! V8 j* ]& h% J/ M8 F/ D(一)寻根留本
; ?+ G( m/ o" |% d d
8 G8 C4 B0 c) z# [* N1 {) V0 z3 J(二)清缘备查8 \ P8 i: ]' P9 Z; V
& X/ U* e; e% F) s4 y2 {6 n(三)增知育人作用。
) m5 m' ^0 w5 a3 k
% k# ]9 _! c, o9 e; k( E: _(四)血肉联情。
% a) z1 x9 Y4 y" ^! q* E3 g
0 V5 A+ A/ e" `5 w1 y% O(五)承前启后。3 {# P( z$ W% k( N# `6 V4 A; e( n& n
# Z8 Q4 z. c, p d8 e/ f/ m( N & J2 N# i3 r+ o$ M0 C
1 a" F) l. C( [$ A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