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魏晋以来,由于敕命或外出游宦,博陵崔氏族人开始揖别安平,迁居他乡。至宋末,有据可查的外迁有几十次,涉及山、陕、折、闽、沪、粤、赣、台等十余省。至今,崔氏后人已遍布祖国内地,港澳台及海外。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崔氏分支至今保存有族谱、宗谱,同荥阳郑氏一样,为文史研究和寻根问祖、经贸交流提供了宝贵资料。在信息高度共享的今天,作为郡望之地的安平也适时把崔氏墓群申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方祖茔必将唤起远方游子沉甸甸的乡愁和荣耀感、责任感。博陵崔氏这棵千年奇葩必将对滋养、呵护她的这方热土以关爱和回报……& n% s9 d& P9 n H) e A% i" M
史载博陵崔氏“自汉迄唐蜚声延誉,甚盛益兴,与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并为千年旧族……闻人达士先后相望也。”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东汉,崔氏之祚发轫之初。他们震动国人的基点是治学,继而成就一代大儒。《后汉书》载崔骃少与班固齐名,“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其子崔瑗“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与学者马融、张衡特相友善。”史称其“高于文辞,尤善书、记、箴、铭。”瑗子崔实亦好典籍,所著《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在东汉士人特重名节的氛围濡染下,学而优则仕的博陵崔氏在任上注重实绩,督劝百姓开垦、耕织,使“民得以免寒苦。”由于儒学和政绩日渐卓著,使博陵崔氏跻身东汉名门。《后汉书》作者范晔称其“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沈论典籍,遂为儒家文林。” 0 t) K3 E1 t* h' z . }$ N, N2 ~) l9 d4 a# M8 D&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