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楼主: 崔向阳

实在不敢恭维崔氏研究会的精英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18 19:54
  • 发表于 2011-5-31 20: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18 19:54
  • 发表于 2011-5-31 20: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1 20: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1 21: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崔邑故址.崔氏历史文化园筹建方案+ p2 i4 J4 {$ V. \
    一、项目名称:崔邑故址.崔氏历史文化园
    ( \, c3 v, N( Q& `& F2 x3 v二、项目建设单位:中华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宗亲联谊会
    - w) V# m4 f7 b. n; \; @; ~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
    * p! u& B9 L+ w3 E5 ]7 Z三、崔邑(崔八村)与崔氏的关系! p2 w+ n1 M& v0 w$ q6 m
    (一)、崔氏起源
    % ]0 y  x$ `6 S( Z7 ~姜太公辅佐周朝灭纣,首功封于齐,建都营丘(今淄博临淄)。姜太公嫡孙,齐丁公嫡子钧陈氏所生季子让国与其弟叔乙,食采于崔邑,遂为崔氏,崔邑在济南东古朝阳城(现甜水井村)西北,今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
    - {; @# u9 A7 J! D6 \/ w(二)崔邑的地理位置& g' i5 H/ o6 l0 R3 w' p4 B4 C
    地处鲁中平原,南望五岳之首-泰山,北靠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东接齐国故都-临淄,西依山东省会-济南,民风淳朴、林茂粮丰,崔八村距临淄(东南方向)100公里,据济南(西南方向)50公里,距邹平县城(东南方向)42公里,距章丘老县城(南偏东方向)32公里。3 P( O, i$ A) W1 \; N) g
    (三)崔邑的大致范围:( H* U% d" I: [' E) U$ i9 Y! @% L
    崔邑是个古地名,夏朝隶属青州,商朝隶属营州。周朝季子让国后食采于崔,崔邑改成了崔氏城,从此有了崔姓居住,济南东北故朝阳城西北崔氏城是现在的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通过查阅《水经注》,《大中华地理志》和多部地方史志确认,崔邑的范围包括现在济阳县大部,章丘县西部(枣园以北以西),邹平县西北部。
    0 [, |9 |1 M: B/ e8 a1 |" {(四)、崔邑(崔八村)历史沿革 3 K3 o3 L$ ^# E6 ?# j
    据《邹平通史》、《邹平县志》、《齐东县志》载邹平县崔八是古崔邑所地在,新石器时代属龙山文化,夏商两代属青州,周为齐国秦属齐郡,西汉属朝阳县,三国时为东朝阳县,属济南郡,此地区曾一发划归临济,也曾划为章丘,元朝划归齐东县,解放后(1958年)划归邹平县,至今仍在邹平县辖内。(1969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码头乡。(2001年)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至今。
    % t9 b2 m: G# {1 @; ?4 \(五)、崔氏的辉煌历史与成就
    * t  J% r; }: ^0 P  O$ H崔氏自得姓以来,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在历史上形成了清河、博陵两大郡望,后又分为著名十房,至今已繁衍百余代。崔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大姓望族。先后有四十四人任宰相,政声远播。为官者,科甲蝉联,仕宦绎络,皆功著当世,声显后代。文人墨客,美文佳作层出不穷。各行各业精英辈出,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作出了巨大贡献。
    4 @! {- ^1 }8 C0 {四、崔邑故址历史文化园规划/ D' u: L  N, \0 g) r' y$ t
    (一)主题定位
    % f  P- N; S. i6 t! m2 C: Y中华崔氏千秋望族
    1 Y5 c" z; K/ p(二)功能定位:5 w0 e: K& p5 N
        1、全球崔氏宗亲寻根祭祖、崔氏始祖(太始祖姜太公、开姓始祖崔季子)瞻仰与祭祀。  ]$ y3 l7 E  L3 ]! R
        2、崔氏望族历史文化展示与体验,忠孝(仁德)传家、诗(词)书(画)继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孝勤耕读、和合慈俭让。8 g0 [  p, a6 |& R
        3、齐文化、齐地文化、崔邑故址民俗文化展示窗口。
    & y1 t6 q0 p) D+ J6 P: {2 ~8 _4、崔氏宗亲原生态农、林、渔业、生活体验基地。
    & G6 g7 h- ~9 ~- N8 p8 A& `(三)开发建设思路
    4 ]- w/ Q* V6 o6 N% o: w4 _   1、以辉煌的崔氏家族文化为内涵,打造崔氏族人寻根祭祖、名人祭祀、崔氏家族文化展示与体验等几大功能板块,建设全球崔氏族人的寻根祭祖地和崔氏望族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区。5 @" L% p3 _4 n( Z8 m
       2、以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为指导,通过挖掘水系、堆砌土(石)山等手段,形成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祠堂的整体风水环境。/ e9 H& C6 x: E. P. w0 b  A
       3、突出崔氏文化在空间布局中的作用,以太始祖、开姓始祖祭祀、崔氏家族纪念、崔氏寻根祭祖为文化主线,构建“一路四园互通,三轴并进,十区相连”的“田”字形总体空间格局。
    2 E. o- ~+ E5 l) s   4、创新开发模式,充分借助崔氏宗亲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吸引崔宗亲中的社会贤达、成功人士积极响应,自愿捐资捐物,加快崔邑故址.崔氏历史文化园建设速度。; s' a, ]3 ^! Q  `+ c
    (四)空间结构
    % N7 h6 w2 J0 p9 l' E1 |! f全面系统的对崔氏文化进行梳理和展示,满足全球崔氏宗寻根祭祖、游客瞻仰等多重功能,规划筹备组确定崔氏历史文化园的总体空间结构为“一路四园互通,一主两副三轴并进、十区相连”详见“崔邑故址历史文化园平面布局图”。0 N- E) X9 ^  F2 V& \
    1、一路:一路为“崔邑大道”,自魏码路——“崔家洼”(古地名)—崔氏历史文化园---崔八村---崔家庙地(古地名)) Z" C: `3 N( m* F
    2、四园:规划面积约为260亩
    ! `/ m) E4 N0 X. ?3 ^1)崔氏历史文化园,(占地约40亩)
    # S2 P/ P4 N0 e# i9 ~2)原生态农业体验园,(占地约60亩)
    : T. H9 ?3 Y1 k+ s: j% N3)原生态林业体验园,(占地约100亩)4 o/ t& A* g2 P
    4)原生态渔业、养殖业体验园,(占地约60亩)! B; ]0 o4 ^- A" c- h6 [& b1 t" E
    3、三轴——中部“崔氏寻根祭祖、瞻仰与祭祀”为主轴,东部“崔氏历史名人展示”、 西部“ 崔氏历史文化展示体验”为两辅轴。5 t8 y  c) z2 E4 O# h% }. t
    1)、中部(主)轴:由“崔邑故址”牌坊、崔邑大道,崔邑故址崔氏历史文化园大门,崔邑广场,崔邑故址纪念碑、崔氏大宗祠组成。贯穿功德碑林(廊)区、各支系(堂)认祖碑林区、宰相碑林区三区。! p1 J. w* @" n/ O! v- N8 I
    2)、东部(辅助)轴:东功德碑林(廊)区、东崔氏文化长廊、崔氏先贤纪念馆。5 [! S  Z& v; b8 z( t
    3)、西部(辅助)轴:西功德碑林(廊)区、西崔氏文化长廊、崔八村委、文化园接待处。. i3 P" D5 ~3 j+ Y9 `5 M# B
    五、总平面:
    % g& W& K* N( R(一)、总规划面积:四园共占地240亩,其中:崔氏历史文化园占地24300平米 折合36、45亩,水面约13亩约占 35、66%9 f; x! h( S# z. y; q
    (二)、建筑风格:仿汉唐式
    7 y3 k9 R4 D1 h. j# _" ~(三)、建筑颜色:主色:砖灰色(中灰),附辅助色:园白色,点缀色:铁红色。
    9 j+ z" ?' W( |- l四、功能分区:
    0 I7 w6 }4 ^2 o' t& f/ e(一)“崔邑故址牌坊”区
    1 N. o$ a% J, O+ W1、崔邑沿革简介碑(略)
    - r3 D* ]$ ]" q! A( G/ m/ c2、崔邑故址牌坊:汉阙子母式
    7 N; k2 m+ B( B5 ?1 m) ]; n前面联:先祖食采得姓故址千载铭记  后人寻根溯源圣地万代敬仰  & C0 z, g1 n' L' o" A* v
    横批:崔邑故址,后面联:恪承前辈遗风   再创后世辉煌   横批:承前启后,坊前配2、7米高石狮一对,植龙柏树、绿化。
    / [# u  |" _) W  B. {& _& F3、崔邑大道:规划长度3000米(崔氏3000余年)宽12米(崔氏在崔邑繁衍12代)植白杨树,每100米在两侧设高3、00米1、1米(方形汉阙式崔氏文化柱)0 r. b' k2 f& w
    (二)园前区、3 H- V+ I" F; }* `0 q" @7 _) ]
    1、文化园门:汉阙子母式+ K: J7 {# {# I, h7 n9 `
    对联:姜太公盛名千秋颂  崔季子贤德万代传(暂定) / s1 V0 n/ R; ^  E" b# j
    2、门内牌坊为(暂定名)“仁德坊”、四柱三门、柱出头式仿汉坊(内外征联)# T$ P- ]8 o& a: S3 K8 _/ q
    3、门前植大槐树两棵配 2、3米高石狮一对,植银杏44棵,门南面照壁为反八字松树、叠石1-3层组合(植松树两大、10小12棵、寓意崔氏有两郡望和著名十房),设国旗、崔氏旗两个旗杆。
      z$ C% R0 Y0 i+ b& F  X7 w( u% E4、崔邑湖(或称季子湖)湖东面为白墙(特大崔字墙)、翠竹、叠石1-3层( L+ {; X- E6 o+ I  A7 z# {
    (三)、崔邑广场区、
    " V* ~& o! t  u, M! i. ~! N$ P1、广场  长 110、00米,宽30、00米硬铺装绿化植银杏树。8 X" [5 B1 ~8 N. r
    2、崔邑故址纪念碑高3、99米, 宽1、27米,厚1、27米(座、身、帽);2 U# B# }6 ~4 e* x$ c: ]/ d
    3、崔氏族徽(碑北)、图腾(碑南)石雕(分别前高0、30米,后高1、80米直径3、00米)) f& \- i' W2 H6 D
    (四)、崔氏大宗祠区:
    5 k% K0 x, i( g6 {1、简述:
    2 y! f) w% t  c# j3 Q3 O大宗祠区主要包括:门厅、拜殿、寝室、厢房以及宗祠前照壁、四个泮池等。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仪门(门厅)—拜殿(享堂或祀厅)—寝殿三进,两院落的东西两侧为庑或厢房。享堂为祭祖举行祭祀礼仪和宗族议事的场所;寝室用于供奉神主(祖先牌位)。4 z. B* O; p& X
    2、建筑风格:
    ) P5 _% i! Q0 ^采用汉代建筑风格。宗祠是一个家族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崔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家族之一,其宗祠在总体格局确定的情况下,要通过建筑的宏大和壮丽来彰显其家族地位。同时,在祠堂内部装饰上,广泛运用中国传统的雕刻、绘画、镶嵌等建筑雕饰手法,营造庄严、肃穆的祭祖氛围。% {- K. D, [( _1 v  X1 B
    3、照壁:: k+ t2 P3 S& Q8 a' g
    照壁建于祠堂的仪门门厅前,处于整座祠堂的最南端,遮掩祠堂大门,取意“关门闭户掩财飞”。
    7 Z1 O  z4 g7 J+ R0 y* `4、仪门(门厅):
    9 m$ F: k$ s0 _) v  k) r; u4 k9 Y门厅为祠堂第一进,中部为三开间、三间进深的歇山式建筑,。大门上方正中悬挂“崔氏大宗祠”匾额。
    ( ?/ N" S& N0 b0 U& `对联:永铭先祖圣德 再造后世辉煌  横批:崔氏大宗祠- D, A) n  [) k2 G) z
    5、厢房及钟鼓楼:
    " I5 l' p* Y: W+ F; F' E6 _过门厅后东西两侧建厢房,厢房为三开间、进深两间的硬山建筑;靠近拜殿、5 Z1 v+ F9 }4 y; P/ J
    轴线东西两侧建小型钟鼓楼,举行祭祖仪式时使用。
    1 R7 b% e2 z# o, B+ i- X8 l6、拜殿(享堂或祀厅),  L% Z, K/ L& W5 C  ]' b
    为祠堂第二进,用于宗族举行祭祀仪式和家族活动。
    $ ~3 n: x, m4 Y% ~7、寝(主)殿:寝殿包括正殿和两侧配殿。殿内供:姜太公、齐丁公、崔季子三位崔氏先祖坐像,牌位;清河、博陵两郡望,著名十房世系图。- Q7 w$ E! ]0 ^
    8、东西配殿 :0 F) o* O: z7 i& w" C
    东西各三间、供清河、博陵两郡望各个支系(堂)始祖牌位,宗谱资料。台基高0、75米(5跑);/ I3 L+ T% [; g+ O. }3 j3 o
    9、泮池:分东(春)、南(夏)、西(秋)、北(冬)四个水池, 每个(长50、00米,宽25、00米)& N' X2 [& v# d: I% [- G1 F
    10、绿化:植较大银杏树四棵
    , F) y; V6 L2 i- v1 x; c( u1 @* c(五)、功德碑(廊、东西两区)区
    & c% X! g3 \, O- [- `' Y1、建园碑:高2、70米、宽2、70米(建园碑记)
    5 ^  [1 [- O+ M# c/ \& D2、功德碑:12块 ,高2、70米、宽1、20米(登录50万元以上捐款名单,每人一块)) N4 k; N6 @( a- N
    3、功德碑:24块 ,高1、90米、宽0、90米(登录5、0-50万元捐款名单、每人一块)
    7 m( w1 d5 {* C8 x" @7 m, w 4、功德碑廊:歇山汉式廊,园门两边各65米(登录5、0万元以下捐款名单)
    % e! R% ?* t$ @: {3 ^- t2 ~5 A9 ^(六)、崔氏文化长廊、书法碑林区(东西两区) 展示崔氏历代书法作品
    ' @& O" W* r, M9 ~- X! s6 s1、书法碑林:凡崔氏地市以上书(美)协会员或书法爱好者,均可将自己的作品有偿刻入碑林。
    ' n; M; b  V$ D6 B% V3 w2、文化长廊。
    9 S! p9 B0 w$ {, D9 y0 a% F; |& m(七)支系(堂)纪念(碑、东西两区)林区
    ( r4 I# }5 p- K崔氏各个支系(堂)碑高0、90米,宽0、48米,厚0、80米(每支系堂有偿栽松一棵树);预留100个位置(东西各50个)。
    $ G- n& l  R; ]5 T% B) o(八)、宰相碑林区(东西两区) :
    % f4 C7 {8 }: t7 n5 {崔氏历代宰相纪念碑高2、99米,宽1、17米,厚0、17米(座、身、帽),共44座;植松树。
    ( G4 D# e% q6 @6 M" k- [7 u(九)、崔氏先贤纪念馆区7 n1 c. ?! k( n/ }& D* m) i
    主要展示大量崔氏历史文化,介绍崔氏百贤(44相、56先贤)事迹, 齐文化、齐地文化、“忠、孝”文化、崔邑沿革等。& @5 D4 `5 O! r# U  g
    (十)、村委、 文化园接待室区) D8 q4 Y( U: V8 r2 h' o
    1、村委办公室:6间1 ~  ^+ W. Y; C4 p; ~$ S
    2、老年活动室:3间
    " T8 t) O* i" @! s  K  P5 f) u3、接待室、 厕所、大门、厨房等。
    ) f2 B/ E0 c7 z* ?' j: j3 c8 `4、文化体育广场、停车场(40车位)在崔邑大道路西侧。
    ( Z( a( C0 @, Z( C9 r(十一)其他:" ~2 V* U# g9 S% P' z9 q! p- N& v
    1、地势水系:尽量营造北高南低;流水方向:西北----东南,引路清沟水(老护城河)--东(春)--南(夏)---西(秋)---北(冬)---季子湖(五个水池并联--路清沟(回老护城河)。
    " Q8 n! p( m! P2、歇山廊:依围墙而建,共四段 每段约长 60、00米宽1、60米: Q% ], J- B5 O
    3、围墙:高2、30米长450米
    0 v) T, V2 P* W- F' t7 W+ M4、道路:----平方米
    + s" Y" z/ R; W五、工程进度:一次规划设计 分批实施建设
    2 _/ m' _' P6 G2 {( 一)一期工程内容:% E7 c7 p/ w1 s9 ?* t7 ]
    1、崔邑故址牌坊,2、园墙、大门,3、村委、接待室,4、宗祠寝(主)殿,5、道路绿化- _: G6 q+ }2 b0 X( x6 c2 R% o7 D
    (二)工程进度:
    9 g% x* }" K2 j1、元月23日奠基(庚寅腊月初十、星期六)0 l5 x5 {, X/ s7 P% e$ e
    2、2月28日前完成场平、土方工程$ e  b8 V6 c9 ?$ f
    3、3月10日前开工建设. P$ L6 g, [! K) `8 c! B* D# E
    4、4月2日前完成主要树木栽植
    2 k7 C) C5 \# m5、5月31日前完成主体工程# c4 q2 x2 J! Y1 g. x6 V
    6、8月15日前完成装饰装修工程
    + o/ M  J0 n) L5 u# k5 f, J1 M$ q7、8月25日前完成配套工程
    $ |( o5 w6 I5 l  g0 H  ~# v( \六、工程概算:
    / W6 ^8 \* a# |% T5 a概算总计:一期工程概算300万元(不含土地)
    & r% y( B* m+ V' ]8 y1、古院墙,高2.5米每米800元;墙带廊中对中1.8米,每平方1500元。
    1 }7 |5 }$ w7 _4 h* M  W9 A2、大宗祠寝殿按建筑面积(台明)每平方2750元。* n; F6 {, u8 t( p
    3、村委办公室及老年活动中心每平方2400元。
    % E" l3 j9 w* o3 O4、土方、场平
    0 g9 l3 C' ^& |2 I七、捐款褒奖办法(附后)
    1 ^5 I5 N( \8 d2 z八、工程管理:(筹建委员会名单附后)9 X& W5 V7 u. i
    1、项目负责人:崔立新、郭洪俊4 y: y6 P0 j( ^
    2、方案策划、项目管理:崔相臣
    0 O5 V8 l' y1 V2 z- ]7 A# E( W  d3、技术负责人:崔士起! V6 W9 L0 n2 ]: J" q/ X
                              . _& x5 C2 T1 U! N3 m1 m' o
    中华(山东)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宗亲联谊会
    - J  y; ?1 g" B  t* ?" w: z2 {                                    2010年元月23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1 23: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泰山宗亲

    ]致泰山宗亲7 ]6 s2 n0 I! {/ }9 Z" C
       常说向人不向理,您老还叫不叫别人说话,研究会的钱是族人捐的,自家人问问怕什么,我怎么没看到有人在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 0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文贴子说明了问题,建始祖碑和文化园完全是山东一地的事,与中华崔氏无关。但你们为什么以中华崔氏的名誉向全囯崔氏宗亲要钱?同时,关于始祖故址的研讨会三月份才开,你这个建碑建园方案怎么元月就出台了?研讨会还有必要开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 06: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雪莉宗亲的贴子里知道还有个执行会长崔春茂,怎么没听说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 07: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泰山本家的观点,不能仅凭猜测、臆断就妄下结论。
    1 w) u4 I, \8 B1 a, ]    研究会的各位领导本家们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就是存在问题,改了就好。如果大家都那么指责,岂不是令人寒心?, J- A  k! t; R3 {2 A
        如果互相顶起牛来,对咱们崔氏事业有啥好处?
    % k+ U! c7 F% ]4 H- h; d    我建议:研究会的高层尽快就争论的问题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办法,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尊重族人、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的原则,把本来已经非常红火的崔氏事业不断深入下去。1 I7 |* X* o# \1 k6 e5 y# J$ l
        希望这次争论,会对我们崔氏事业有一个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不是相反。( ?3 y" j$ |# p  F# c
        凡是有良知的崔氏族人,都不会把咱们崔氏的几千年历史、传统、文化当做儿戏的,都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坚决摒弃地域、宗派之争,才能使咱们崔氏事业蒸蒸日上,不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1-6-1 08: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 10: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存在问题,改了就好;没有问题,也要说说。研究会为啥不出来说句话呢?应该是有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5 08:03 , Processed in 0.048480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