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1-5-22 17: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访崔八8 x h6 D4 q1 \( _
' a1 y" ?3 Z- M! ~3 X3 t3 `2010年元月4日(乙丑十一月十一日)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崔八村原村主任王立华打来的,他介绍了王乐斋老师研究的“崔八村崔氏城”成果,我根据他的推荐和山东省邹平县政协文史委孙克忠主任取得联系,他表示积极协助我们调研。又向临淄区政协副主席崔来祥进行了汇报,他大力支持我先去实地考察,取得初步成果后,在于有关部门汇报。得到这些领导和热心人的指导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我再访崔八村的信心。2010 年元月24日(乙丑腊月初十),冒着严寒,我驱车直奔崔八村。 ' A! ~- M X' g \: O2 a- q* q- B
- @# Z0 l2 }5 s5 V/ Y, c. K一、考察经过
0 p3 p( D# u) I! U* q$ M8 i到达崔八村时,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郭洪俊先生和原崔主任王立华先生已等候在那里。不及寒暄,我们马上赶到王乐斋先生家里座谈。王乐斋先生是一位退休历史教师,热衷于崔氏历史文化的发掘,几年来积累了大量崔氏和崔八村的历史资料。然后我们在村委详细查看了崔八村1952年的土地册,对崔八村的一些古地名进行了记录,并在郭洪俊、王立华、王乐斋三位先生的带领下实地查看了“墙南”“北大庙”“东马道”“西马道”等古地名原址。这些使我坚信,崔八村附近确实曾经有一座古城遗址。为了确认这座古城是否就是崔氏城,我们又对附近的一些古地名进行了考察。首先我们来到以往认为的崔氏城——章丘市黄河乡(原吕寨乡)土城子村,对村民进行随机访问。本村有李、张二姓,两姓均对崔姓和崔氏城毫不知晓。据记载,1700年前的临济城就在临济村。“临济”得名于临近济水之意。对于临济村就是古代临济城的事情,我们在路上访问了吕寨村一位叫邢瑞海的村民,在临济村采访了一位王姓村民,他们都十分确定临济村就是1700年前临济城的遗址。这一地区,还有魏王城(康熙《齐东县志》:“魏王城,魏王李密所筑。在县治西南三十里有遗址。”为汉代朝阳县遗址)、天子墓、皇后冢(康熙《齐东县志》:“天子墓,在城西南二十五里高三丈五尺,周围一百八步。”“皇后冢,在城西南二十五里高一丈一尺五寸,周围一百二十三步。”)等遗址。
4 Q# H+ L( {/ m* J9 \% K
- d+ o& {0 _8 t: P2 q. r二、考证
6 R, z3 x7 d/ ~! g4 q- [2 S" c$ Q. E1.关于崔邑地望$ q% w& ^- [+ v S" J" J- E- u4 C
关于崔邑的地望,最早的记载西晋杜预为《史记》《汉书》所作注。《史记》杜预注:“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也。”《后汉书》杜预注:“(朝阳)县西有崔城。”郦道元《水经注》:“漯水又东北经著县故城南,又东北经崔氏城北。……漯水又东北,径东朝阳县故城南。”可见,崔邑地望的确定与朝阳县有密切关系。要确定崔邑的具体位置,必须先搞清楚朝阳县的位置。, k4 o* E: K+ [' u6 T$ S8 Y
2.关于朝阳城和临济城
$ |4 g( w- {! i3 P8 B$ l1 v按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册》,西汉济南郡有朝阳县,在朝水以北,故名朝阳。《后汉书》注:“朝阳,县名,属济南郡,在朝水之阳。今朝城在济水北,有漯河在今齐州临济县东。”东汉称东朝阳。2 g3 M. F4 F% w5 n0 `2 \' i1 \' P9 }
北魏置临济,在朝阳以东,《魏书•地理志》:“朝阳,二汉属,后汉曰东朝阳,后改。晋属乐安,后属。有朝阳城。”北齐天保七年,废东朝阳,置邑于此,名高唐县,隋开皇始名章丘。因此,此时章丘在今天章丘以北。隋代临济西移。《隋书•地理志》:“临济,开皇六年置,曰朝阳。十六年改曰临济,别置朝阳。”唐仍隋朝,《汉书》颜注:“东朝阳在今齐州临济县东。”宋代《太平寰宇记》云:“朝阳故城在临济县东四十里魏王城。”临济村可以肯定就是隋代西迁后的临济故城遗址,朝阳城遗址据《邹平县志》,位于码头镇甜水村西2公里处。其方向、距离与记载相符。《滨州市志》639页:朝阳故城遗址位于码头乡甜水村西两公里处为古朝阳城。出土文物有周代?: i5 x1 O, V' \- |, ?9 J9 V* h$ X
3.关于崔八村的考察
- _# t3 ^ K8 H, u明清以来,崔八村属齐东县。1958年前归齐东县路家乡、1958年后归邹平县码头人民公社(码头乡)、2005年划归魏桥镇。据《章丘地名志》载,崔氏城在旧章丘城西北70里。旧章丘城位于今章丘西北的绣惠镇,距崔八村70里左右。崔八村位于朝阳城遗址甜水村西北四里处,与杜预崔氏城位于“朝阳县西北”的文献记载相符。2 W2 l+ Y' s! B& o* O3 K9 c
同时,村中口口相传的“墙南”“北大庙”“东马道”“西马道”等地名,都说明当时此地是一座规格相当高的城池。村民薛文忠1986年在“墙南”挖沟时,挖到了夯土基础,因无法施工只好放弃。“东马道”“西马道”也是一座城池才具有的称呼。“北大庙”极有可能是崔氏宗庙所在。除了这些实物资料外,村中千百年来还传唱着关于崔氏的杰出人物齐国大夫崔杼个歌谣:3 y g3 P# ^# z% _
说英雄来道英雄,英雄出自崔子城。
! c; @. l0 j# I& P( `3 Y崔子城里崔武子,学富五车人称颂。
6 i) I, u$ Z% Z' t- a3 S说英雄来道英雄,英雄出自崔子城。' p, F! o: ^& c, P" g! h9 }
崔子城里崔上卿,武艺绝伦人称颂。8 G2 L9 c/ c# ^/ }
说英雄来道英雄,英雄出自崔子城。
: x- D5 R$ t; R: ?" v) J崔子城里崔丞相,治国安邦人称颂。
$ u1 z! F' x3 n) ?0 t7 d+ A说英雄来道英雄,英雄出自崔子城。
9 D! f! i( a" N- q! A7 U! c% u崔子城里崔相国,英雄盖世人称颂。
0 w( S+ F7 g( Y r" ^这首民谣四句一段,分为四段,前两句重复,后两句只替换了对崔杼的称呼和对崔杼称颂的文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与《诗经》中的先秦歌谣十分相似。应该是先秦歌谣的遗留。也是崔八村作为崔杼封邑即崔氏起源地的有力佐证。
7 L. R! q) {$ F5 V$ Y' H v o7 n8 u' w9 s% n
综上,笔者认为:崔八村的地理方位、文化遗存都与史书记载中崔邑的地望相合,极有可能是崔邑——崔氏城的遗址所在。% A- h0 G2 M, {2 W7 T
* _3 h$ n" d8 Y" a: E. J7 m* s
(山东青州核桃园大公迪祖系二十一世孙崔相臣,
0 c* b% R. ?/ t4 a; E- K三公道祖系二十一世孙崔永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