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楼主: 崔兴威

一门百相辅的千年望族——博陵崔氏(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08: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树崔姓移民于人迹稀疏之地。明清之际又有大批崔姓族人迁往辽东一带,多与朝鲜族杂居。清末又有入居东南亚国家者。总之,唐代以后,崔姓虽陆续有迁徙之举,但仍不失为一北方姓氏。 . _" S) X) B3 i8 q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2 11: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宗亲常来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2: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量本家提供
    " `4 c4 b3 N" _此为至今寻获最权威的崔氏世系,出自吕不韦《世谱》和其他谱牒。感谢河北吕、雷两位先生提供线索。此世系证明了《南城谱》崔杼以前的谥号和《宁乡谱》世系均为原文的残本,在此供天下崔氏修谱者引用。世系中人物的字号、官职、年代、事迹和迁徙路线前文虽有介绍,但仍需考证,本文暂略。, w. g  D, _) U! z3 N5 i7 x0 h

    / e8 T& ^5 S* H+ f# }- G9 \天下崔氏始祖0 |) ]/ w$ Y1 h$ R# M
    炎帝第五十六世 崔氏第一世始祖 德兴,号季子 齐丁公四子(嫡系长子)。
    ! D( |( \, i; V: T. Q量注:周康王十五年(公元前1004年)让国居崔。(见《崔氏源流考》2008年8月14日)
    . z+ l, _* O& Y6 S( r, ]( a  d1 x# S& w
    炎帝第五十七世 崔氏第二世 慈孝,谥曰穆
    6 I( _% M6 }9 p& d( \" C炎帝第五十八世 崔氏第三世 崔沃 慈孝公次子。 9 H1 L+ r0 q% w3 q' y, v$ U3 Z+ s% Q
    炎帝第五十九世 崔氏第四世 崔野 % }( j% k7 {: N4 y: p
    炎帝第六十世 崔氏第五世 崔卫,谥曰惠叔 0 K9 k& d$ e0 z
    炎帝第六十一世 崔氏第六世 崔敬,谥曰庄仲
    5 D: K- U- Y7 g. I0 o炎帝第六十二世 崔氏第七世 崔洛,谥曰襄伯
    9 y1 h! M* {; E, a4 K$ P炎帝第六十三世 崔氏第八世 崔文,谥曰文子 ) T1 Q" a& f+ a- c, H# O6 X' o
    炎帝第六十四世 崔氏第九世 崔平,谥曰平子
    + S* [7 k9 v6 @: Q炎帝第六十五世 崔氏第十世 崔叔,谥曰懿子
    ! ^! W3 k9 R1 t5 s; b) w) J炎帝第六十六世 崔氏第十一世 崔夭,谥曰子
    1 Z" D$ T, H" g: a' W6 i2 T+ }6 Y炎帝第六十七世 崔氏第十二世 崔杼,谥曰武子 夭公长子。
    9 C! }" L" h8 v& ?, x炎帝第六十八世 崔氏第十三世 崔明
    ! u) s* e0 T+ w7 M/ L) D炎帝第六十九世 崔氏第十四世 崔良
    8 t- E; `0 e2 z) T1 M& q! a9 }炎帝第七十世 崔氏第十五世 崔婿  0 u" \# W2 T, u9 e$ Y
    炎帝第七十一世 崔氏第十六世 崔疾
    ( I. X! T& [0 \. X6 Q! k炎帝第七十二世 崔氏第十七世 崔茂
    ! n# o- H) Z1 {+ _! ~; C+ ^$ R# L炎帝第七十三世 崔氏第十八世 崔昭
    % |+ L6 U6 c: ~炎帝第七十四世 崔氏第十九世 崔错
    5 B' M' U3 o9 K0 {炎帝第七十五世 崔氏第二十世 崔超
    & k0 x0 A+ k: Y0 H, H- p, ^炎帝第七十六世 崔氏第二十一世 崔丘
    6 ]2 X/ z5 T" u# `/ S; ?) r( B炎帝第七十七世 崔氏第二十二世 崔备 8 p) T5 S1 u/ M$ ]3 L1 ^1 \
    炎帝第七十八世 崔氏第二十三世 崔萼: Y& H5 n, W  I* `
    炎帝第七十九世 崔氏第二十四世 崔周$ _" ^5 }" T' k" b; W; v7 p* x$ ~
    炎帝第八十世 崔氏第二十五世 崔侯
    ! `1 n$ L& `- _" K& c" D0 z炎帝第八十一世 崔氏第二十六世 崔绩7 X/ l- D, t0 V
    炎帝第八十二世 崔氏第二十七世 崔贞
    1 L. V4 B; X) S/ u' |炎帝第八十三世 崔氏第二十八世 崔庭,字意如+ q( a; ]6 H9 D7 p0 I
    量注:崔广,字少通,号夏黄。商山四皓的夏黄公应为庭公的同辈兄弟! x8 l; ^- r; r' ?- a. [# n- _
    炎帝第八十四世 崔氏第二十九世 崔业,字伯基   庭公长子。( y! t& b9 x. d* f
    炎帝第八十四世 崔氏第二十九世 崔峰,字仲牟 庭公次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2: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朴茂典雅的元代崔世荣神道碑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市文物工作者对崔世荣神道碑进行了考察,做了详细的记录,测量了GPS坐标。崔世荣神道碑,全称为“元昭武大将军汉军都元帅左都监军崔公神道碑”,系崔世荣之孙崔良卿等于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所立。现存店子镇昌里村南。
    " x( v) E5 Q2 h# T2 ?6 M* ^5 X+ {    所谓神道碑,就是立在墓道上的碑,记载死者生前事迹,记录帝王大臣生前的活动。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记述汉杨震碑首为:“故太尉杨公神道碑铭”,神道碑之名,汉已有之。后来纪事渐趋详细,成为人物传纪的一种文体。
    ; Z( m  s: Q" C  G4 @" D    碑有龟趺、碑身、螭首三部分组成。碑身石质为汉白玉,高210厘米,宽80厘米,厚18厘米,楷书600余字,除数字漫漶难辩外,多可识读。螭首高80厘米,宽100厘米,两条龙交叉盘缠在一起,中间用篆书写着“奉天敕命”四个大字。龟趺石质为花岗岩,高45厘米,成椭圆形,稳重大方,韵味悠长。以道光《平度州志·金石目》中载有据《崔氏族谱》补正的碑刻全文,碑文全璧得传。文中有“祖父而下合附县之北昌李之原”语,则知今碑所在处,即昔之崔氏族墓地。$ y% H1 M$ z9 u1 p, ^/ D% e
        崔世荣,金末元初莱州胶水县人。金宣宗、金哀宗时,以军功任驻守莱州的定海军节度判官。入元,任登、莱二州汉军都元帅左都监军,授昭武将军。是镇守今山东半岛地区的军事统帅之一。崔世荣诸子多随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北讨,立有战功。次子崔澍尤为有名。
    * T8 C* C9 K9 i% M/ m" X    崔澍幼年从军,久历戎马,在忽必烈的统一战争中战功赫赫。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当忽必烈派大军南下攻宋之际,在元朝旧都和林(今蒙古境内)发生部分蒙古王公贵族联合起来反对中央政权的严重事件。崔澍随忽必烈的大军前往征讨,在攻占军事要塞红山口和收复林城两次关键性战役中,他都立了大功,升任武略将军管军镇抚。至元十七年元朝统一中国,崔澍晋升为明威进军领侍卫亲军总管,成为负责警卫太子府的禁军总指挥,是受皇帝和太子信任的高级将领。至元十九年,崔澍积极参与了击杀奸相阿合马的政治斗争,并为此而献出了生命。9 r% n" Z# m+ x
        崔姓是平度著姓,明清两代五百年间,科甲隆盛,多文化名人,其发迹之始,则可上溯至元代的崔世荣。此碑详细记载了崔氏家族的家族历史,近七百年来,他依然昂首挺胸的站在那里,讲述着崔氏家族的兴衰。此碑对于研究元代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书法风格和民风民俗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2: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炎帝第八十三世 崔氏第二十八世 崔庭,字意如 量注:崔广,字少通,号夏黄。商山四皓的夏黄公应为庭公的同辈兄弟 炎帝第八十四世 崔氏第二十九世 崔业,字伯基   庭公长子。 炎帝第八十四世 崔氏第二十九世 崔峰,字仲牟 庭公次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07: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姓是平度著姓,明清两代五百年间,科甲隆盛,多文化名人,其发迹之始,则可上溯至元代的崔世荣。此碑详细记载了崔氏家族的家族历史,近七百年来,他依然昂首挺胸的站在那里,讲述着崔氏家族的兴衰。此碑对于研究元代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书法风格和民风民俗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08: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有崔琳任开元中书令,崔珪任太子詹事,崔瑶任光禄大夫都是以戟护侍,当时人称“三戟崔家”,氏人因此以“三戟”为崔氏堂号,并以历史名人撰堂联“五原世泽、四皓家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20: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博陵崔氏在任上注重实绩,为百姓广为称颂。由于崔氏儒学和政绩日渐卓著,使得博陵崔氏跻身东汉名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6: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崔量本家告知,我们是博陵第三房:7 T* m$ V9 l. Y" b1 l
    安徽乐善堂(崔格....(唐)崔蹼...(明)崔仲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7: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宗亲常来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5 11:13 , Processed in 0.055814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