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528|回复: 0

崔氏族谱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24-6-22 15: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氏族谱序
    7 C/ ~9 m- F. c/ }; k4 ^2 d4 U2 _! b+ g! H: x* o6 U) T/ L0 o; Y
          盖闻,司马迁著书,以史为鉴,君闻之,治国安邦,民闻之,弃恶扬善。孔氏兴家谱源于春秋,以追颂祖先孝德。此先贤之功,世代彰显祖宗之恩。子子孙孙相继而无忘焉。我族崔氏自明初从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至大名府滑县东南太平乡柴胡里大村,(古称桂城又名桂陵,今长垣县张三寨镇大村)已六百余年。世代以耕读传家,勤劳善良,家业丰厚,安茔于村东北地,仙墓青砖砌室,坐南向北,庄严富贵。后迁茔地于村北,人丁兴旺,其间历史久远,或因战乱,或因自然灾害,多有外迁他乡。以前有族谱传承,直到文革时期,文化惨遭毁灭之痛,族谱连同各户供奉的轴卷均被焚烧失落,其间十余年无可追稽。直到一九八二年文化复兴,生活安定,由本族长辈崔万仕带领组人崔守申、崔守本、崔守德、崔守香、崔守民、崔宗云等众人寻根问祖,校对成册,修族谱,恢复供奉的轴卷,以慰祖先之灵。; x* ]% r7 S! l

    : H. B: @( u/ p) P& B      初修族谱时,组人分几次到周边市县,遍寻一同与高祖同时迁来的先祖同胞。有言传说,本族同宗有支脉迁居黄河以南(今开封尉氏县),又说在滑县有崔二老系族,终因路途遥远,东旅不便,未能前往寻找,余留遗憾。
    - M! _+ d: ?* Q, i3 b3 U1 M( j+ `8 U, E% ~4 _8 J+ [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改变,追宗祭祖之道湮没不彰,人情淡漠,宗族涣散不亲,有人子不知父名,有人忘记宗亲而成仇恨。更有甚者,为子起名,不避先祖之讳,重列祖列宗之名,之大忌也。& f  q% f4 P% J( V1 ?# `5 h) J

    4 f$ [) d! M/ r0 D& H      故,宗亲人由倡议重修族谱,近三年来,每逢春节前后,人闲在家,驱车之山东等处再访故亲。开封尉氏县宗亲曾来过两次,说明初
    ! W) R( ~# j# m7 S  @5 t  r
    % ^% \' [# o8 i. n& W, L      从洪洞县迁民时,有弟兄六人,长六依居故土,三兄五弟迁尉氏南坛,二哥四弟迁滑县(崔四老,本族高祖,崔二老,有说在白条河一带的,也有说丁栾北王寨的)有崔万仕一系宗亲,迁至山东东明县武胜桥乡海头村(待寻)。县城青冈本族崔洪修多次来来访,其功德可喜可贺。明万历年间(约公元1604年),世族崔振家、崔振盛兄弟迁至青冈,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间互有组人来往,清光绪秀才崔翰臣,于清末民初来大本族续过家谱至今名讳不乱。* m; L" W( x5 n6 S
    . H6 w# A* ]; g$ X
          国之有史,家之有谱。国无史则不明兴衰理乱之由,家无谱而不知世系流源之辨。由于种种原因,现存崔氏轴谱,普遍存在记述简单,世序不全,,添丁加丁日众,散居全国各地的宗亲日益增多,为明确辈序及亲族分支,今汇编成册,永留青史以允后人,明根知源。是为序。( q$ m9 Y$ O, ?7 f$ D3 g+ I

    # T- ]( r5 b4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7-16 10:04 , Processed in 0.059695 second(s), 16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