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西省简称赣,省会南昌。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福建、浙江,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北控长江,上接武汉三镇,下通南京、上海,南倚梅关,俯瞰岭南,沟通广州,是粤闽沪浙等沿海经济发达区的前沿腹地。南北最大距离约615公里, 东西最长距离约480公里,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 r0 x [9 Q9 ]) T) y) o! H& r% [
% F, A2 C: H4 k- W3 F% F江西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旱、秋干、冬阴、春寒。年平均气温为一六—二十摄氏度,大体南高北低。一月为三—九摄氏度,七月二七—三一摄氏度,鄱阳湖盆地气温最高。全年的无霜期约二百四十—三百天。年平均降水量一千二百—一千九岜司毫米,赣东北为多雨区。春季多梅雨,夏季多暴雨,四—六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二分之一。秋季易旱。(江西省年平均气温18℃左右。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16℃到27℃之间;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17℃到18℃之间;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约在18℃到19℃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19℃到20℃之间。全年全省极端最高温度南北差异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现象,但几乎都接近或超过40℃,个别县区日最高气温曾经达到过44.9℃。极端最低气温则南北差异较大:九江大部分地区在-12℃到-14℃之间,个别县区还出现过日最低气温-18.9℃的极端最低值;赣南则在-5℃左右,全省其他地区一般在-7℃到-12℃之间)。
+ i3 i. n3 P; X8 b% p. h
$ m; [. R6 H+ d' p8 A江西省自然资源
2 b. j7 h, |+ m: O+ V2 H1 x
4 x' e9 W1 l) `% k2 m1、植物资源。江西全省种子植物约有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有470种,苔藓类植物约有100种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达五百余种,有标本依据的就有300余种,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种。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时发现不少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还有“活化石”银杏等。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充分表明,包括江西省在内的中国亚热带地区是近代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之一。由于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许多特有植物在江西省分布。全国198个特有属中64属为木本植物,江西省有19属,其中11属为单种属。江西共有木本植物有119科,其中占47.1%的56科是向北延伸到赣地为止的热带性科。全省已被直接利用和可能被直接利用有开发前景的有代表性的主要资源植物可分为12大类。0 w5 r7 W( s# p/ Q! P, ~ m" q
" n) F0 j I# h, D2 z(1)用材植物。数量大的有毛竹、松、杉等10多种,还有珍贵的阿丁枫、观光木等,甚至还有白豆杉、华东黄杉等名贵品种,但数量较少。" t3 e* }* U5 z: k# \ P+ a
4 r" ^1 F, Z# \7 Y
(2)薪炭植物。有映山红、继木等10余种荒山木本植物,还有萁、蕨、芒等多种草本植物,大量栽培的有桉、刺槐和黑荆等。
; d! C1 e: q6 B4 a: o; e
/ s! m1 }* O+ [( m(3)木本粮食植物。数量相当多的主要有苦槠、甜槠、构栲、鹿角栲、罗浮栲、栗、茅栗、白栎、短柄栎、栓皮栎、石栎和多穗石栎等。常见的还有枣、柿、薜荔、野木瓜、豆腐柴等。珍贵品种双季板栗在永修有分布。 K- T4 y1 ~2 o. V4 N% G! M+ u
+ D1 s4 a3 P/ A0 L
(4)食用野果和富含维生素类植物。大量分布的有山楂、山柿、杨梅、山莓、草莓、粗叶悬钩子、弥猴桃、乌饭树、米饭花和野葡萄等。可作果树嫁接的木有野梨、海棠等。现弥猴桃已被引种改良为高产果木,维生素含量超过弥猴桃的野生果树还有胡颓子等。
1 J; r/ E9 X8 i9 e
; K d2 V3 ~8 b(5)野菜和野生饲料植物。大多为草本植物,还有一些水生植物,种类丰富。常见的有野大豆、假地兰、鸡眼草、胡枝子、葛藤、草木樨、车轴草、山绿豆、山合欢、马兰、鼠曲草、梨蒿、一年蓬、刺儿菜、蕨、紫萁、野苋、荠菜、独行菜、鱼腥草、糯米团、藜、平蹄、构树、车前、鸭蹼草、马齿苋等。水生植物中常见的有满江红、眼子菜、水葫芦、大瓢、水竹叶、浮萍、菱、苋实、水芹等。木本植物则有榆、椴等。其嫩叶可食。
* F& s# h) `' i; z( B. k' _0 A0 a0 `. b
(6)芳香植物。开发前途较好的有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紫花含笑、凹叶厚朴、观光木、木莲、建兰、惠兰、春兰、寒兰、多花兰等,大量分布的有山苍子、山胡椒、狭叶山胡椒、山姜等,较少的有大叶樟、土肉桂、细叶香桂、香叶树、黄丹木姜子等。还有紫菜、白菜、枫香、马尾松、弥猴桃以及一些蔷薇属植物也教多。另外,玉铃花、夜来香较少,特别是满山红数量更少,但香气纯正、浓烈,利用价值很大;桔草遍布于荒山,也有较大利用价值。 d. o9 u! _/ v7 l3 N2 Y% U- w
: ^: v \3 }. s3 s: o) ^
(7)药用植物。全省药用植物有1500余种,常用的有300余种。盛产栀子、泽泻、石韦、香芋、南山楂、枳壳、枳实、钩藤、蔓荆子、土茯苓、薄荷、荆芥等。分布量大或较名贵的有贯众、野菊、半夏、天南星、桔梗、前胡、白果、黄连、龙胆、千里光、金银花、土茯苓、苦参、千层塔、厚朴、海金沙、梨荷枫、五加皮、花榈木、远志、金锦香、山蚂蝗、鹿蹄草、土党参、孩儿参、菟丝子、玉竹、百合、枸枸子、沙参、盘龙参、商陆、草珊瑚、五倍子等。蛇药有滴水珠、七叶一枝花、云头、竹叶椒、野花椒、斑叶兰、八角莲、九头狮子草、半边莲、望江南、纤花耳草、山扁豆、杠板归、蜂山菜等,另有抗癌药和避孕药多种。
4 p& }' I+ r4 Q
/ w9 e1 Z" e+ q(8)鞣料植物。分布较广的有槠木、青冈、蚊母树、野柿、君迁子、杨梅、枫香、盐肤木等。还有大量种植的黑荆树,是优质栲胶原料。
+ g! M. f) t0 p- P
2 G6 H r+ O o4 M) d, _(9)纤维植物。大量分布的有竹、芒、金茅、芦苇、狼尾草、牛背草、河八王、灯心草、龙须草和拟赤杨、芒花、椴等,民间造纸原料有毛冬青、铁冬青、长叶冻绿、小赤麻、弥猴桃和锦葵科植物。* j9 w& i: ]+ O$ r( h$ r: I/ A
1 }' f' U; U3 R0 N: e(10)观赏植物。种类相当繁多。杜鹃花为特产,有20多个品种,花色黄、白、粉、红,枝干别致,可作大型盆景。各种兰科、草尾科、百合科植物,花大秀美。大量生长的金鸡菊、野菊、秋牡丹、黄花、黄花远志、金丝梅花朵十分醒目。玉兰、木莲、黄山木兰等多开单生大花,可成纯林;还有大量可赏花的葵科植物;竹柏、红豆杉、福建柏、苏铁、三尖杉、华东黄杉、刺柏、铁杉、银杏、虎皮楠、厚皮香、香果树、赤楠、大叶楠、井冈槠、大果马蹄荷、华幌伞枫、黄杨等以树型健美和叶片奇特而受人青睐。有观赏价值的竹类有黄竹、紫竹、斑竹、方竹、夹心竹、篌竹、人面竹、桂竹、井冈寒竹等。可作盆景的有极常见的继木、白马骨、黄栀子等。漫山的紫薇、云实、金樱子、多花蔷薇、石斑木等十分灿烂悦目。
3 U! U1 ? E" s+ A3 C
0 Z. K5 ]0 [. n; H5 \(11)油脂植物。山茶类有20余种,如小果油茶、红花油茶、糙果油茶等。三年桐、千年桐、乌柏等工业油脂植物已广泛栽培,野生的有野茉莉、盐肤木、野漆树、拟赤杨、白乳木、山乌柏等,另有从美国引种的紫穗槐。种子含食用油的有竹柏、榧等。13种山矾属植物含油脂,分布量大的有华山矾、老鼠矢等。榛、山核桃、野核桃等分布较少,但含油高量。% Z1 S7 v1 U* D' q& J! u0 R1 m
; N3 Z8 |' r9 _3 Q% ^0 |(12)净化环境和监测环境污染植物。樟树、夹竹桃、臭椿、女贞、构树、杉木、杜仲、皂荚、泡桐、栀子花、无花果、蚊母树、山楂、苍耳、南蛇藤、绣线菊、杜鹃、艾蒿、金荠麦等能降低空气中有毒成份的含量;水葫芦、香蒲等可减少水体污染;可监测空气污染的有唐昌蒲、鸭蹼草、牵牛花以及各类苔藓植物。5 N, @# p6 S7 F1 j1 J% f
y/ N" Y% a/ n+ d
江西珍稀、濒危树种有110种属于中国特有。如水松、金钱松、柳杉、华东黄杉、木莲、玉兰等60余种属中国亚热带特有;江西杜鹃、井冈杜鹃、红花杜鹃、背绒杜鹃、江西山柳、江西槭、美毛含笑、柳叶腊梅、全缘红花油茶、井冈厚皮香、井冈猕猴桃、井冈葡萄、井冈绣线梅、寻乌藤竹、河边竹、厚皮毛竹等16种属中国江西特有。这些品种约占全省珍稀树种的73.3%.江西境内尚有不少古木大树。如庐山晋植“三宝树”、东林寺“六朝松”以及树龄逾千年的“植物三元老”之一的古银杏也保留有数十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保留下来的古木大树有近40种。分属13科29属,分布点达95处之多。特别是古樟树,为江西一大特色。现500龄以上的古樟树有30余处,300龄以上的古樟几乎每村都有。江西旧称豫章,即因遍布樟树而得名。今南昌等城市均选樟树作为绿化用树。
1 V2 X8 m0 y) s! v; \8 j& C9 g/ D% `- r. o! L7 P2 p% O( ^/ k
植被类型: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合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合林和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林以及竹林也不在少数。主要分布于鄱阳湖滨湖地区。还有荒山灌丛草坡、沙地植被、草甸植被等。其中荒山灌丛草坡是常绿阔叶林反复遭到人为破坏后逆向演替的产物,植被稀疏低矮,生物学产量低,植物种类也较少。优势植物有杜鹃、黄栀子、金樱子、茅栗、乌饭树、三叶赤楠、毛冬青、长叶冻绿、短尾越桔、萁脊、芒、野古草等,除分布于鄱阳湖地区外,还分布于赣江冲积平原的四周丘陵和山前地带。0 O, r% ^- `6 `8 E! y' z, e. K
% ^+ o9 ~. `/ m7 J1 {2 I: E" K
2、动物资源。江西水域面积广阔,山地峻峭延绵,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特别是近年来环保措施的不断加强,丰富的动物资源日益得到有效保护。历年调查表明,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00余种。其中鱼类170余种,约占全国的21.4%(淡水鱼);两栖类40余种,约占全国的20.4%强;爬行类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5%;鸟类2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2%强;兽类50多种,约占全国的13.3%.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较大,成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重点。
I- X8 a% q) a1 ^2 r
' j2 S; A$ N D+ m7 P k: t1 {(1)水生环境动物+ j! M' F" ?) j# _6 s$ r
. ^+ y6 w" w% C E4 Z9 U) Y鱼类。鄱阳湖有140余种,占全省81%以上。1962年捕捞量达5063万斤,是捕捞年产量最高年。鄱阳湖种类最多的为鲤科鱼类,共计70多种,占鄱阳湖主要经济鱼类约55%,其中鲤鱼、鲫鱼几乎占整个鄱阳湖鱼产量的一半。产量较大的还有刀鲚(凤尾鱼)、黄颡(黄牙头)、鲶鱼和草、青、鲢、鳙四大家鱼等,银鱼则是鄱阳湖名产。外,五大河水系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鲶、乌鱼、吻鲴、江鼠、马口鱼、白甲鱼、鳅、鳝等。3 H. h& |9 E+ f3 ]
L5 j4 k: `+ Z, Y2 G4 [2 x
水禽及涉禽。以雁形目、图形目等鸟类为主。除少数为留鸟外,主要是候鸟。冬季鄱阳湖形成许多小湖和沼泽,盛产草根、鱼虾、水生昆虫幼虫和螺、蚬等软体动物,是候鸟的丰盛饲料,因而使鄱阳湖成为世界有名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 T% x4 X1 B# y% V$ y* R8 I7 a2 q* W `2 J2 j, E
雁形目中常见的有:鸿雁(大雁)、豆雁、白额雁等。; y) V% A$ h9 [" `+ u
+ X. Y3 p0 ~1 C' a& Z珍贵种类有:小天鹅、大天鹅、鸳鸯等。还有不少世界性保护的珍禽。如白鹤,经国际鹤类基金会观鸟团1985年1月12日现场观察,白鹤总数达1350只,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鹤群,比过去国际鹤类会议宣布的世界保有数220只还多三倍。其他珍贵种类还有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白鹳、黑鹳、白鹭、黄咀白鹭、苍鹭和大鸨等。
9 O" F: M% K# ^; d7 O! O* `% s* W. ]% m
水生哺乳动物。在鄱阳湖常可见到江豚(江猪),一般系由长江游入,与鲸同目。在九江和湖口还发现有世界最珍贵的淡水鲸类之一的白鳍豚。" ~+ Z, H8 G8 R$ Q p9 A
+ }0 ]$ G4 I3 H软体动物。鄱阳湖软体动物近60种。经济价值最高的为三角帆蚌和绉纹冠蚌,均可用以培育珍珠。! O) d: e6 i3 F: c: N1 g3 r! J
{" z% a7 g6 C4 r( @
浮游动物。有技角类6科18属、挠足类4科l1属以及各种轮虫和众多原生动物。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植物)是一切水生生物的饵料基础。其种群数量的丰盛与衰退决定水生昆虫、蚌类、鱼类、虾、蟹等所有水生动物数量的增长与消退。必须注意防止水质污染,以保证这些动物类群资源的稳定。' o; {! h6 a% [" v4 f" n
* g: `0 G+ C. i5 N
(2)山地丘陵生境动物0 i# E3 ?2 Q. f0 r, o& X' |
) Y; i4 Q' {' M7 Q D毛皮兽。有50多种。其中数量较大的有黄鼬(黄鼠狼)、麂等。还有狼、狐、大灵猫、水獭、水鹿、猪獾、狗獾、鬣羚、黑麂、獐及少量的云豹和金钱豹。
0 h- t' b. Q" e; s1 M0 Y& `% Y$ O# C+ n4 Y V. f2 ^) {7 ?' \; L
全省毛皮兽以九江、吉安、宜春、上饶等地区为多。但由于森林过伐和滥捕,兽类资源大幅度下降。目前数量尚多经济价值较大的还有小麂、黄鼬助、豹猫、鼬獾等。数量较多但经济价值较小的有华南野兔。# e+ f- b) k8 N5 K7 h
; L& B8 l1 J0 A9 i还生长着少量猕猴、短尾猴等。彭泽有野生梅花鹿,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 e# [$ J, h; E8 k! p6 j
4 |7 J% `; r* H E! [! ~; C鸟类。有270多种。主要种类有环颈雉(野鸡)、白鹇、竹鸡、珠颈斑鸠、红咀相思鸟、画眉、鹌鹑、八哥、暗绿绣眼鸟等。& I/ I" P. @% O: ^0 }/ m) S
: A) Z- w9 W0 ]
农林益鸟有160多种。如啄木鸟、树鹨、伯劳、杜鹃、八哥、松鸦、红咀兰鹊、喜鹊、乌鸦、鹊鸲、乌鸫、棕头鸦雀、寿带鸟、白脸山雀、树麻雀、金腰燕、家燕等,以森林和农作物害虫为食。还有灭鼠能手如各种猫头鹰和鸺类等。大量砍伐森林、人工营造单一林和大量施用农药,将危害鸟类生存。! C, A" Y- s! M! Z) d6 {6 Y
( N1 C8 ?: C4 B) v9 [: V* @
爬行类及两栖类。爬行类动物74种,其中蛇类55种。蛇类中毒蛇15种,主要有眼镜蛇、银环蛇、尖吻蝮(五步蛇)、日本蝮、竹叶青、烙铁头、白头蝰、绞花林蛇、福建丽纹蛇和中国水蛇等;无毒蛇40种,主要有滑鼠蛇、灰鼠蛇、乌梢蛇、翠青蛇、赤链蛇、游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水蛇等。爬行类中还有鳖(甲鱼)、金龟、大头平胸龟、白条草蜥、铜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壁虎、脆蛇蜥等。在彭泽县沿江地方,曾发现过我国特有的扬子鳄。+ _9 Q! q$ g( z L
9 r) B2 u" K# o
两栖类有肥螈、东方蝾螈和青蛙、金线蛙、泽蛙、虎纹蛙、沼蛙以及个体可达1斤左右的棘胸蛙(石鸡),还有各种蟾蜍、雨蛙、树蛙、姬蛙等。蛙类均为灭虫能手,有的蛙每一个体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多只害虫。在两栖类中,有珍稀动物大鲵(娃娃鱼),已建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和人工繁殖。3 k7 U0 E5 N2 S# u
; C7 S) k9 m+ \5 n7 H(3)珍稀动物8 g0 `; P2 p0 }
% z4 s0 \4 k# ?' k8 n; X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鹤、黄腹角雉、白鹳、黑鹳、白鳍豚、扬子鳄、华南虎、梅花鹿等。
# x8 S0 U$ C5 L
' \) |8 i$ H; l. c. C2 O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金猫、云豹、黑熊、毛冠鹿、水鹿、小天鹅、白头鹤、鸳鸯、白颈长尾雉、大鲵等。7 E- L$ u4 ?) B
) S# z( [/ r/ ]% e: I国家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小灵猫、獐、鬣羚、斑羚、白鹇、大鸨、棘胸蛙、蟒蛇等。: y( v3 L% d$ `1 V. O0 k" ]
" a# N+ j; r) A. e' R p3、矿产资源与地热矿水资源询8 u. F3 `0 P% \8 C5 b
/ j6 L3 w& Y7 K$ _(1)固体矿产资源7 }! q, A9 C5 L- {+ E( `; b
1 K) l, @' j% l. m/ |
江西为环西太平洋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区内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有色、稀有、稀土矿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 ^* P& p, X7 F. u# O
k- H; r6 D5 N8 r2 G
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已发现各类固体矿产资源l40多种,其中探明工业储量的89种;矿产地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80余处,中型矿床100余处。
/ w; j9 J2 X3 R; \$ U$ P2 r8 _3 s; E
在探明的89种矿产储量中,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3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铜、钨、钽、铯、铊、钪、金、银、铀、钍、伴生硫、溶剂白云岩等,居第二位的有稀土、硒、碲、铷、锂等,居第三位的有磷钇矿、铋、铍、岩盐、蛇纹岩等,居第四位的有钼、铌、萤石等,居第五位的有锡、锆、玻璃用白云岩等。特别是铜、钨、铀钍、钽铌和稀土被誉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其他还有不少金属、非金属矿产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 C- a Q7 b7 J
; h( g/ Z$ v# q2 I铜: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工业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三分之一。德兴的斑岩铜矿,是全省重要的铜矿,探明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67.7%;伴生的金占全省总储量的98%,伴生的银占50%以上;伴生的硫达2067.7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26.4%。江西铜矿储量大,埋藏浅,易采易选,开采时能同时回收多种伴生矿产,使一矿变多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目前江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7 D( `* w0 j: A$ x q2 ^
4 k( ?3 s; s3 m6 w
钨:黑钨储量在全国占第一位,矿床分布以赣南为最多。该类型矿床易采易选,并伴生有锡、钼、铋、铜、铍、铌、钽和稀土等多种矿产。
. ~4 X7 H- B; A( S6 M0 `/ Q& g; `! p a3 P
钽铌:主要分布在赣中和赣东南地区。# L$ H9 X# W: O; g
3 b- w2 W* w D7 `
稀土:江西拥有罕见的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矿床,具有易开采、易提取、放射比度低的优点,且品种齐全,特别是重稀土储量很大,其中钇族稀土探明储量占全国第一位。矿床主要分布在赣州地区。 K3 ?. G. E1 F1 ]! p& i% J# J
4 m. }0 q9 ~9 d7 K* g G" @/ B$ ]
黑色金属类除铁矿储量可观外,尚有大型锰矿产地,质量优良;赣北地区钒矿规模大,资源前景好。2 z# }! R- N: u! n3 U0 Z- N
; w0 s0 R Q4 l4 R+ l, a u江西还发现有特大型银矿、特大型铅锌矿以及中型以上金矿铅锌矿、锑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Q# e% A* m7 l0 L: N3 i( n* a* b
" U( u. k4 q8 X }* v @# Y) s* c3 `) v非金属矿产有70余种,大中型矿床20多处。其中瓷土、熔剂灰岩等量大质优。还有粉石英、硅灰石、膨润土、滑石、花岗石、大理石、珍珠岩等多种矿产,其中赣西粉石英矿面积大、储量丰、埋藏浅,矿体裸露,适宜于工业规模露天开采。
4 R$ w" [. m: W. K0 j- V& N1 {6 d: _0 ^# N
(2)地热水及矿水资源
; ^7 V: p$ \5 L, g1 K, I
2 ?8 S3 |, d \5 ?0 T江西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现有温泉百余处、热水钻孔20多处。最高温度达82℃(温泉)及88℃(钻孔)。以60℃以下的多,约占总数的86%左右。温泉总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热水钻孔总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
5 n+ B# p7 c% s* p; v! n9 W
6 u' c" I) c. b温泉分布以赣南和赣中南为最密,约占总数的627%,热水孔也多集中于该区,约占64%。主要分布区域为赣中赣南的遂川、上犹、全南、安远、石城等21县市,赣东的临川、崇仁等9县市,赣东北的德兴等4县市,赣西北的星子、武宁、铜鼓、靖安等14县市。
% O! R$ e( c0 Q# [( W+ H3 o
+ [3 I. U; t$ h' ~8 h江西地下热水、矿水化学类型较简单,以微矿化(<1克/升)重碳酸盐钠质或钙质水为主,占总数80%以上,次为弱矿化( 1~3克/升)重碳酸盐硫酸盐钠质或钙质水。氟离子及可溶性二氧化硅含量普遍较高,分别为2~13及40~110毫克/升。在已作水质分析的温泉及热水孔中,有30多处符合饮用水标准,其余有氟、锰、铁、砷等离子超标;40余处宜于灌溉,其余为水温及氟、砷、氯化物等超标;30多处宜于水产养殖,其余为氟、铜、硫化物、锌、砷、汞或铅等超标;70余处可作医疗矿水,其中氟水50多处(武宁的汤里、上犹的暖塘等),硅水近30处(遂川的汤湖、南丰的汤尾等),另有镭水(武宁的温汤、铜鼓的温塘等)、碳酸水(寻乌的吊神排、赣州的清水塘等)、氡水(祟仁的汤溪、瑞金的咸水等)、淡温水(乐平的龙潭等)及铀、锰、锂、碘、溴、锶、硼和硫化氢水等若干处。5 r5 f }8 `3 e: g* Q
8 j# e* M! }' q/ S+ L' G, ^7 x全省地热水利用较好的有20多处,新建温泉疗养院多处。开发矿泉饮料的工作也已进行。利用地热水进行良种培植、孵化家禽、繁殖鱼苗等也取得成效。5 P, {1 S' T3 _1 ^. e$ x2 i
9 U- E9 A6 z& I% Y% q# o* G. Q: ^5 `
江西自然风光秀美。境内山清水碧,风景胜地和人文景观遍布全省,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著名风景景区有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等,琵琶亭、滕王阁更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全省有古文化遗址40多处古寺庙300多处,全国重点革命遗址40多处,著名古建筑30多处,温泉90多处。
& u3 I. M" K9 D* N, l
' j' N: l+ }! d/ Z江西水陆交通便利,铁路有京九、浙赣、向(塘)九(江)、鹰厦、皖、赣等主要干线和十余条支线。公路以南昌、赣州、吉安、上饶、抚州、宜春九江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水上交通以鄱阳湖为总汇,长江为出口,五河航道错纵各地,通航里程近 5千公里,可与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航。民航以南昌向塘机场为全省的空中门户。它可供波音737等大型客机起降,并开通了香港包机航线,为江西的对外开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江西通讯近几年发展很快,已实现县(市)传输数字化,乡乡交换程控化。
' M* t+ a" M. k# X2 w# h/ { t( R0 i8 b
建国以后江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现代化建设出现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2001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75.7亿元,比上年增8.8%,高于全国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6.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88.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881.6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4.2:35.0:40.8调整为23.3:36.2:4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51.0元。- P; }, X5 |4 H+ t% R
4 F$ p" f! \; a. R# ^
江西经济中农业占有重要位置,既是本省国民经济的基础、全国农副产品的基地,也是出口换汇的主要商品来源。江西是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大米出口量居全国前列,棉花、油料、烤烟、蚕桑、茶叶、柑橘、猕猴桃等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肉类总产量居全国第十位。生猪外调量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江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2001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79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 E" C, N# a" r: [
: @/ O% o2 X0 f( s. X+ y江西的工业,经过50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有煤炭、钢铁、机械、建材、有色金属、电子、食品、纺织、造纸、化工、医药等39个工业行业,4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近2万个中小企业。随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政策实施,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成为推动全省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2001年,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6%和15.6%。冶金、建材、汽车、家电等行业增长较快,而酒类、化工等传统行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产量下降。
1 B' F+ u4 z: h: \8 ^
* J; f( W/ C K: C7 ~随着江西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利用外资形势出现迅猛增长势头。2001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6%,其中,对外借款1.4亿美元,增长45.0%;外商直接投资4.0亿美元,同比增长74.1%;台商直接投资0.5亿美元,增长1.2倍。. S# I3 Z- [7 n$ U0 e7 G6 ^
& r: U" c2 F5 y5 m: h+ f9 m) z4、土壤资源- C2 a5 ?) t2 h s. m
! \3 T: N; N4 ~主要有八个土类,地带性规律和地域性规律都比较明显。) K0 E& ]) _' y$ U
4 w: T+ I- N0 f! [+ ?(1)红壤
2 ^ I7 Y/ ]9 I) c9 a# E5 I" p% m7 _4 d: v0 M ^7 G
江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为全省最重要的土壤资源。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6%。积极、合理和科学开发利用红壤资源,对发展江西农业有重大意义。! |+ K9 k+ Y/ q, r! z$ ?
# N/ P2 M6 u( M$ E) K: F P
根据红壤的发育程度和主要性状,大致可划分为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等三个亚类。红壤亚类面积最大,约8798.4万亩。凡有一定的植被覆盖、剖面发育正常的均属这一类型。由于所处地形和植被状况不同,其肥力属性有一定差异。山地红壤坡度大,土层厚度一般只有50厘米左右,夹有较多的半风化母质碎块。丘陵红壤通常土层深厚,石质性不强。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在草被下则矿质养分不足。
+ z4 F5 N$ ^0 f7 o$ _* S: X, t
6 C% T% d% R6 ?4 t红壤性土亚类是在缺乏稳定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幼年土,散见于丘陵山区,面积约3673.3万亩,肥力和利用价值都较低。
. R% `/ e+ n7 o' {9 \8 s9 ^1 @$ f
黄红壤亚类分布于海拔四、五百米至六、七百米之间的山地,面积约1494.3万亩,是红壤向山地黄壤的过渡类型,由于植被较好,自然肥力一般较高。* D8 U9 p0 u" w
' B; Y! m0 r4 d3 h5 o* r
红壤在多种母质上都可以发育,理化性状有一定差异。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红壤,广泛分布于低丘岗地,进贤、东乡、余江、波阳、余干、丰城、峡江、上高、永修、新建、高安、临川和吉泰盆地集中连片,土层深厚、土质粘重,透水、通气性差,养分含量低;由红砂岩发育形成的红壤,主要分布在赣东北的贵溪、弋阳、横峰、铅山、玉山、上饶、德兴、余干等市县,吉安和永新之间也有分布,整个土层中含粉砂和细砂较多,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力则较差,土层较薄;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形成的红壤,主要分布于省境边缘山地和高丘,兴国、于都、宁都、瑞金、赣县等市县比较集中连片,整个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是广东省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但含钾量高;在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上发育形成的红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主要分布在高丘和山区。
* U# |. |6 R# I' M% l! v7 q5 k8 f- R+ x( ~ |: X- `# P7 p
(2)黄壤) E: L$ L+ m4 R# p y6 k
) _4 q# [3 P$ G0 ]/ F; h9 ^3 t面积约2500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土体厚度不一,自然肥力一般较高,很适于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6 w8 q" m+ a0 R5 ^7 e2 F V
% Z3 L3 F8 S2 w U+ P(3)山地黄棕壤( U% \6 W* I8 M$ Y
/ F8 k5 q% @* Y8 `8 v* T8 T( M
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1400米以上的山地。现有植被一般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生长茂密,覆盖度大。山地黄棕壤土肥力高,适于发展林业和种植药材等。
; Z5 T2 r5 o$ H3 u% u4 P: C6 a5 t% W2 {, ^& p' m# ?
(4)山地草甸土5 g+ ^+ N# L5 @7 ]3 h/ V
- a( d: a0 B2 @' V5 ?+ G( C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米至1700米高山的顶部,面积很小。由于水分充足、阴凉湿润,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潜在肥力高,部分地块可用于开发药材种植等。# e1 U1 u- i& t! K; c
( V( l5 _* D3 s9 t1 Q8 i1 U) G(5)紫色土0 j# k: T" x3 C
* Y2 m& R/ j5 e+ N; C% n" i: V: |' K在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面积约83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3%。主要分布在赣州、抚州和上饶地区的丘陵地带,其他丘陵区也有小面积零星分布。常与丘陵红壤交错分布组成复区。紫色土磷和钾的含量较为丰富,适种性广,为南丰蜜桔以及烟草等经济作物的重要适种土壤。
" k2 U; b9 f$ d( Q+ m$ V' D( L
0 P+ v9 h( ]" \) P0 m9 E& W(6)潮土
+ z7 _* I1 o4 F4 h# H* s1 J3 J
3 K6 B( B1 J- c; E/ J5 X成土母质为河湖沉积物。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沿岸、长江和广东省五大河流的河谷平原。由于水流的分选作用,一般距河流越近,质地越粗;距河流越远,质地越细。又由于每次水流大小不同,剖面层理性明显,常出现上、中、下不同的质地层次,对土壤肥力性状影响较大。潮士土层深厚,土体浅棕灰至暗棕灰色,质地砂壤至轻粘土,土壤物理性质一般较好,丈体疏松多孔,通气透水。是全省棉花、甘蔗、麻类的重要种植土壤。
- G5 ^+ E) B- T2 N/ u% ~1 Y* x. }4 f
8 C( g5 m0 @( C+ O0 r(7)石灰土
1 f5 ~" u; H, C
& A% b3 T2 `" i; Z0 Z在石灰岩母质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零星见于彭泽、德安、宜春、万载、分寅、萍乡、新余、瑞金、会昌、南康、全南、龙南、崇义等县市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区。一般土层浅薄,大多具有石灰反应。根据肥力和颜色又可分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等。3 A1 h: o" A/ Z3 w! |
! j5 R* S. G7 E' p2 n5 B, C. W
(8)水稻土
8 R* l* x% F# m' K
4 N+ y5 B/ L1 s, W2 @由各类自然土壤水耕熟化而成。为全省主要的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省内山地丘陵谷地及河湖平原阶地,面积约3000万亩左右,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 E6 o3 G4 v# U4 `* E$ o
/ O0 c( ]5 S% o2 d; Z* v0 L根据水型特征,水稻土又可分为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三个亚类。
+ I" c y) t9 F" J. ?0 K' e: i" e+ t' r. U/ ~
淹育性水稻土。水稻土发育的初期阶段。分布地势较高,浸水耕种的时间较短,地表水在成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包括红壤起源的黄泥田、紫色土起源的紫泥田、石灰土起源的石灰泥田等。6 u9 J! X0 k; Y
3 j. W/ X) W( z: Y7 R* c' x潜育性水稻土。分布于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的山丘垅田、坑田、冲田下部和平原低洼地段。犁底层以下长年处于积水状态,铁锰还原,土色呈明显的灰黄或灰蓝色,形成烂泥田、锈水田、冷浸田等。
8 G! D) H5 x0 }: C! V- X4 c
# i+ |4 ?7 W: y6 e `) X潴育性水稻土。水稻土中发育良好的类型。分布的地形部位介于前两者之间。排灌条件一般较好,水分干湿交替,土壤中铁、锰等物质氧化还原,淋溶淀积作用频繁,粘粒下移,形成深厚的猪育层,肥力较高。
9 K1 W" w! a7 z( j$ V' i9 W6 j! ?0 P9 W
% V% k; J+ U$ b0 U9 I4 d* r水稻土的肥力状况还取决于耕作和培肥措施的水平。全省水稻土中,高产、中产和低产田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如何提高中产田、改造低产田,是发展江西农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3 _, U. t4 N0 D: k: v
6 R- I7 C# {; F" V除水稻土外,全省农业土壤尚有600万亩左右的旱地土壤。主要为潮沙泥土、乌泥土、黄泥土、紫泥土、马肝土等。
% `& W- _& l2 E8 d* u: ?* o- P6 {$ d2 ?0 @8 @6 ]5 P; U,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