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1851|回复: 12

香港凤凰网介绍临沂独树头崔家大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22 12: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宅见证发家史(图). N" W! Z6 T2 \2 ~0 t

8 }4 r/ r. m! V6 x
9 p3 V1 q7 o& }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 `( Y* Y- n" T: [ ; k! b0 ?- `8 o* ?) z% }
                                                ' E6 ?/ i3 O# n, \
崔家大院残存的旧式房屋(资料图片)
) n6 Q  t( |3 u# @0 \, o
       崔家大院位于河东区九曲街道独树头村,是一片清朝初期的古建筑群,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被称为临沂商业的起源地,堪称临沂的“乔家大院”。
% X8 [1 d' Y2 k+ S. Z       2010年底,随着河东区旧村改造进程的推进,崔家大院被拆除了。从此,这座百年老宅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悄然隐入了人们记忆深处,让人追忆与怀念……. @, \4 T: @; c. ?, K3 u2 [
       带着好奇与疑问,记者走进独树头村,寻找人们记忆中的崔家大院。
7 d  v, W. {7 ^* t       开启家族繁荣历史6 f4 N  u4 W. d; H
      “欲寻找记忆中的崔家大院,那得先从崔氏家族起源说起。”崔氏后人崔国光说道。
( j# T4 \5 l$ J4 T) S# y; M/ v在独树头村西北的崔氏墓地里,立有几块墓碑,为首的石碑就记述了崔氏家族的来历。据碑文记载,崔氏是明朝末年从山西迁至独树头村,始迁祖崔耀宗(字继祖)。
& U# d; i+ R% j0 L$ K     “崔氏最早是从山西洪洞县喜鹊窝迁来的。”崔国光介绍。. ^2 c/ b3 p" R$ n5 q1 @, I  C+ a
     “问我祖先来自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鸛窝。”这首祖辈相传的歌谣,可谓妇孺皆知。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移民遗址。从崔氏家族落户河东独树头村的记载中,大概可以看出与历史上明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有关。' w3 S) H. K9 Z5 l' ]
也许崔氏家族就是在这次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辐射最广、影响最深的迁徙中来到了山东,来到了临沂,来到了河东独树头,开启了崔氏家族在临沂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历史。崔氏家族也由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 ~4 f  i, F7 l& D      据考证,后来崔氏始祖耀宗生二子:志远、志高。也由此开始,独树头崔氏分为北崔和南崔两大支。
( L3 Y6 e8 z* [1 p* D      志远生六子,即三世祖:谠,论,淳,谕,谔,诺,谓南崔,南六支。
! }( B- F1 \: m      志高以下单传三世祖:顺,后顺生三子,即四世祖:长子永崑,次子永崙,三子永岗。到第五世时,共有叔兄弟六人:廷训,廷诚,廷诗,廷谏,廷访,廷询,谓北崔,北六支。" [, ?2 C( H* G& q
       说起崔家大院,有一个人不得不说,这个人备受崔氏后人推崇,叫崔永崑,是北崔四世中的长子。
3 m: x4 I7 J6 i/ g( V1 {       据说,崔永崑从小体弱多病,在他四五岁时,有一个云游的和尚来到独树头村,说他与佛有缘,把崔永崑带走。康熙年间,崔永崑成为五台山感恩寺住持,与多次上山祭拜的皇帝结缘,接受了大量赠物。永崑和尚后因年事已高思乡心切还俗返家,建起崔家大院,过继给他的后人崔廷训还承其衣钵,参加了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并获赐黄袍马褂等。2 B/ l4 [  N' {% C6 P' y* j* _
       崔家是明朝末年迁来的,已确凿无疑,但何以发家并繁衍壮大的呢?永崑和尚可以说是崔氏家族富贵的起点,也是河东崔氏家族能够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作为封建社会的大家族,有钱以后第一件事情,便是买田置地。永崑为侄子们置田买地,崔氏家族凭借不断积累起来的财富,创造了当时的商业传奇,崔氏家族也成为一时煊赫的大家族。  E" s* N* W- {
( l- \2 Z4 x, j1 i4 e& l' \; E. @9 b
       打造明清典型建筑
1 p4 G9 b$ c+ }) T9 u2 Q% }: v4 x2 s        现在的独树头村村民们因拆迁早已搬离此处,崔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及其整体布局,我们只能从崔氏后人的记忆中找寻。( ?2 f& a2 _. S& n( E
       但凡曾经生活在独树头村的崔氏后人,对“崔家大院”都引以为荣。提起“崔家大院”,每个崔氏后人都会打开记忆的闸门,跟你讲上一段崔氏家族辉煌的过去。9 Y) c2 l1 A! I) I8 L
       69岁的崔守荣就是其中一个,他对“崔家大院”可谓情有独钟,大院虽已拆除,他仍然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旧村改造工地上来回穿梭。/ c* q4 ^8 b- n$ ]: s9 r7 j& ?1 K0 l
在崔守荣眼中,崔家大院是一处引人入胜的建筑精品,让人忍不住凝眸与回味。但对于崔家大院是谁所建,却很难说清,只知道它建于300年前,“崔家大院无论规模还是档次都堪称一绝。”% ~" M: W4 b% z" T
       据说,崔家大院里面先后建设了连环宅、小八卦、三宅六院、三宅九院、套宅、串堂院等,还有天齐庙、关爷庙、崔氏祠堂、崔氏学堂等,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布满村寨。崔家大院还建有高大寨墙,设有五处门、两处炮台、两处炮楼,成为远远可见、独立完整的城堡,占地近200亩。2 d( G9 b# l, G. |
       崔守荣介绍,崔家大院具有典型明清古建筑风格,结构考究,选材精良。崔家大院结构复杂,有明二暗三、明三暗五式(两侧各有一间厢房、中间为堂屋、外表看起来三间,其实为五间房屋空间)结构,更有大八卦、小八卦、三宅六院、三宅九院等结构。房子用两梁一柱作为支撑骨架。木梁全部采用粗圆木,大约两人手臂合拢才能抱得过来。架梁的两侧刻有奔牛、虎、狼、菊花等精美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 g+ F* |+ ^; m$ C* h        房顶采用青色小八瓦建造,质地坚硬,虽然历经数百年仍能遮风挡雨。房子两侧的两个房头之上还依建筑形式的不同,分别雕有兽头、龙头等图案,大小约为1平方米,工艺精湛,各具特色。0 l9 O! f; @, M( [( g* Y5 O) @4 F
        在建筑用料及坚固程度上,崔家大院比现代建筑也毫不逊色。据说有的房子在建造时采用蛋清、豆浆、石灰等材料和泥沾接,使房体异常坚固。村西的一座房子曾经因为漏雨翻修,就在捣开瓦片时发现了早已凝固的黄白色沾瓦泥,证实了蛋清、豆浆、石灰和泥的说法。3 c) _1 s- ~+ M/ X. F( _3 o
        在总体布局上,崔家大院以连接各房各院的中轴线向两侧辐射布局。每排房子右面有一条胡同,房子前面有一条深巷,每巷四户,联成一个整体,形成攻防兼备的大户院落,具有良好的防匪防盗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12: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凤凰网原文:& L! \. {4 T) p3 h
http://house.ifeng.com/news/detail_2011_06/09/6907522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22 12: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22 14: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2-7-22 14: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22 17: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证明独树头崔氏明末来自洪洞,崔保国、崔相臣灭人宗族、祖宗支系也太损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2-16 11:08
  • 发表于 2012-7-23 07: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23 18: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23 2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24 20: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灭人祖宗的崔氏败类一记响亮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5-15 15:44 , Processed in 0.085358 second(s), 17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