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崔运通

河北获鹿崔运通报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18 20: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19 09: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19 10: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应麒其人

崔应麒
' c+ g  m5 C/ b+ Y8 m9 \
, O8 t7 o/ [2 {  N" |9 X0 v6 i' T4 {6 Y; d

* m. w6 ^, H2 Q1 f( J  获鹿历史文化名人
& w: r5 y* `! i: H1 @8 M
' y1 N( R& U: k. t. E  崔应麒,获鹿人。隆庆五年举进士,历五台潍县汲县知县,后迁户部主事,济南知府,河南按察副使,陕西督粮参政,四川右部正使,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晚年荣归故里时,乡亲们聚集在街头等候,迟迟不见其马车和轿子,等了好久,见一个老人角巾素袍,自己赶着牛车慢慢走来。有人问这个老人,路上可见到崔应麒大人的车轿,老人下的车来,摘去头巾,有人认出来说:“他就是崔应麒,崔大人。”山东泰山上有万历年间崔应麒任济南知府时的摩刻草书《晒经石水帘诗》:“晒经石上水帘泉,谁挽银河落半天。新月控钩朝挂玉,长风吹浪暮疑烟。梵音溅沫干还湿,曲涧流云断复连。选胜具觞恣幽赏,题诗愧乏笔如椽。”      
/ Z- o" H  B! B! a1 U4 m     “文革”前,走进获鹿县城南门(和薰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牌楼(坊),这就是为明朝隆庆五年中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的崔应麒所立。# T9 z7 |! \1 R: }' V" j

9 G% C6 F! `$ `/ z) a  崔应麒少年即颖悟非常,酷爱读书,能吟诗作律,后来能光门耀宗,这与他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 h( `5 t, b+ h" m; p' Z
) v! \% M# t* A* t( e
  据说,崔应麒的母亲很贤惠。一天夜间,他母亲在睡意朦胧中,梦见有两个女子跟随一只神兽麒麟,上坐一白胖小儿,进入家中,两个女子言道:“奉送子观音之命,将此小儿送于你,日后定能显赫,我们去也。”言毕不见。
$ O; {5 n, |7 D/ B. Q0 U2 @
% d+ @# U) X  J8 V- o" b  时隔不久,其母即怀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看着哇哇坠地的婴儿,想起梦中麒麟送子,应了梦兆,遂与其夫商定,取名“应麒”。
! X1 f* X1 W2 g, z% ^
+ t: M  g* I3 A  ]- L  转眼十年过去,应麒在私塾学堂,学习《四书》、《五经》、《论语》等书,他学得非常精透,私塾先生很器重他。有-次,先生出了一副上联:“鸭母无鞋空洗脚”;崔应麒略一思索对道:“鸡公有髻不梳头”。先生听了点头赞许。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候,先生带了学童们游抱犊寨,先生游兴很浓,出了“山”、“海”二字,叫学童们各做一对七言绝句。当其他学童们还在静思默想时,崔应麒首先吟道:“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展示了他的宏图大志。
- K! G: T% X. J0 Y, _# L3 P+ l- ^) E( q4 G& o2 _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崔应麒从牛坡山脚下,拣了些石头片,当作石笔用,无意之中在家里影壁墙土地祠旁写了几句粗诗“土地、土地,我命你云南看黍稷,黍稷黄了梢,让你回家走一遭!”当晚土地爷给先生托梦求情说:“我偌大年纪,你的学生崔应麒让我去云南看青,云南千里迢迢,恐怕我这把老骨头回不来了,请你给讲讲情,别让我去了。”先生从梦中醒来,第二天亲自到崔宅,见过其父母,述说此事,并见到墙上所写,让应麒擦掉。土地得救,免掉了灾难。
: G0 ^4 u- Q& ?- j. y1 [- t/ C& c4 x1 J. L# h1 `
  崔应麒父亲是个小官员,家中并不宽裕,母亲会剪纸,靠这手艺,收入微薄的银两补贴家庭费用。每当深更夜半,应麒看到母亲还在埋头劳作,心里就很难受,想帮助母亲剪。而母亲总是严肃地对儿子说:“这不是你干的事,小孩子应该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才不负父母的苦心教导!”父亲也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父母勤劳刻苦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崔应麒。
- g! V% t. `7 J5 u8 C" T* w4 [, G8 e; ]8 q, {' l
  据《获鹿县志》载:少司马崔公,名应麒,字献可。少时与高邑县赵忠毅公(赵南星)同学恒山讲堂,隆庆五年举进士。后迁户部主事、迁河南按察副使,再后升任陕西督粮参政,进四川右布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未几,因病告退回乡,家居四年卒。 9 K9 r& i7 o; v& \) O& w

. j0 |8 f: k. c1 L5 t  崔应麒为人沉默廉直,义所当为,不避劳怨,虽位极人品,但从不炫耀。一日回家,村人妇孺皆立于道旁迎候观望,都想看看崔督堂尊颜。须臾,一老人角巾素袍,驾-驴犊车而至,站立道旁乡人低语:“崔督堂今天不回来了吗?”有认识者说:“这就是崔督堂、崔巡抚。”百姓们听了,都叹其俭朴。
, ^/ E! Z1 a9 y8 @/ o2 Q3 Q+ ~        ' y; k% D/ B' J2 b/ J" e
                                                                                                                                           ——摘自“百度百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19 11: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19 12: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2楼(崔京生)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0-31 06:49 , Processed in 0.042721 second(s), 15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