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888|回复: 3

过度的保护是一种伤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7-15 00: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永远忘不了1991年6月26日那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在著名作家冰心的书房里,聆听这位91岁的文坛祖母谈什么是爱。当我问她,许多人称您是“母爱专家”,而您说不要回避母爱,也不要像我以前那样拿它当做人生哲学,这该怎么理解呢?她沉思了一会儿,说:“有时候,母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现,就因为母爱不健康。”我说是指溺爱孩子吗?老人点点头,回答:“对。什么事情都听他的。‘小皇帝’是独生子,什么东西都自己享受。所以,从小要培养孩子不自私的好品质,有东西与别的孩子一起享用,那样才好。”
    ! X2 l  Z+ s/ s$ D  {
    & I7 k  K% `  q/ c: a  我也忘不了1991年11月,我采访参加过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营员时,曾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为什么野炊时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干?”北京男孩两个字就一针见血地回答了我:“遗传呗!”他还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进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我姥姥有三不准:刀不准动,电不准动,火不准动。我长到13岁,火柴也很少划,我家炊都不会,哪还会野炊呀?不是我们不想干是不会干,不会干的事怎么比得过人家?”# I& P7 T, U& q- v2 I
    ( z3 m- R% {% J* i8 D$ l
      我更忘不了周海宏博士的冷峻剖析:
    - J; A" W) f# t! k. M1 ^6 Y% n
    5 `# P! ]' L5 J' p+ z0 d+ e  许多中国父母患上了“关怀强迫症”!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别人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并使双方都进入特别累甚至痛苦的生活状态中。
    - r" r9 e* u- Y3 m) a
    2 Y2 F* |1 f* v! O% k2 K' O/ J2 t  我们都知道,对儿童的保护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但问题是过度的保护则变成了一种伤害。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如果你把他的磨难都给省略了,一切都替他打理,让他过于顺利,让他不经雨不经风,会使他变得软弱依赖不能独立,这对他就是一个伤害。. v5 x4 o# Z7 s3 o3 l

    + h3 P- [$ ~4 c  过度的保护其实在无形中把孩子变成了一个宠物,而不是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一定要在体验中成长,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体验也是不能代替的。经常有一些人请我给他写几个字,我非常喜欢给他们写的是:“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意思是说我们在生活中,生活百味,你自己体验过了,那才叫真切的体验,每个人实际上都是靠着经验来生活。你相信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你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是错的,怎么样做是安全的,怎么样做是危险的,那都是你的经验来告诉你,给你指点前途。所以我们如果对孩子过度保护,就使他丧失了这一切,他们变得非常无能,有翅膀不能飞翔,有脚不能走路,有知识不能利用,碰到麻烦的时候就惊惶失措,乃至出现了一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30岁的儿童”,指的是都长到30岁了还像个孩子一样,凡事不能独立自主,那么这就是一种人的退化。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提醒。因为独生子女的环境太容易导致太多的人来保护一个孩子,一起给惟一的孩子创造了过分优越的条件,使他什么都不愁。这样的话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体验,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伤害,这就是溺爱。溺爱不是真爱,溺爱就是一颗假种子,只会坑害孩子的一生!$ M+ Z$ f. s0 b# ]3 L
    & R; M( `9 }* F) u3 y" A: J
      我也有女儿,教育孩子的酸甜苦辣我心里非常清楚。1 Y$ I$ [+ j5 I, V: \* Z3 z

    ) U2 @1 Z; L. I) y% t9 N; M; O  因为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我们做父母的当然对她疼爱有加,家庭的温暖和爱伴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可能是我们做父母爱她并不一味溺爱她的缘故,女儿从小就很懂事,知道为爸爸妈妈着想,对于父母的爱也渐渐认识得更加深刻一些。
    ! {1 O/ x& F" I0 L/ M2 `4 j6 g$ ?: f6 j0 I! ^7 u1 d/ s
      女儿的12周岁生日,在她眼里具有特别的意义:
    7 F0 i& z* C2 D$ o/ s2 ], i9 W$ s1 d' q( z: G
      1994年12月12日是我12周岁生日。同学们都说这个生日稀奇,一辈子也很难碰上一回。没想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有一个特别的收获。
    1 Q4 t" v9 A) r% h5 P
    + P' h2 B8 H0 O9 |; b4 L  本来,我早想好了,在这个本命年的生日里,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出去好好玩一次,再请一些好朋友热闹一番。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妈妈住进了医院,还要开刀做手术呢。爸爸是个作家,又是《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主编,工作可忙了。爸爸除了工作,还要到医院去照顾妈妈,家里经常只剩下我一个人,更别提过生日了。我真委屈:哪个孩子过生日,不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呀。以前,放学回来远远就看见家里灯火通明,心里暖融融的;现在,放学回来老远地就看见家里漆黑一片,心里冷冰冰的。这天,我回到家里,面对空荡荡的屋子,我又寂寞又害怕,心情沮丧极了!我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摸过一本书看起来。渐渐地,我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从小家境贫寒,父亲省吃俭用,很少吃过肉。冯玉祥当兵后,将几个月的军饷攒在一起,给父亲买了一斤肉吃。看到这儿,我想起了老师的教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忽然明白了,妈妈在医院里那么痛苦,我怎么还能让她操心呢?我要向冯玉祥学习,把爱心献给妈妈。
    " V7 |- {- z  T+ H( x) r7 Q
    " v& [+ a' L. ]( n$ |  由于功课很紧,我不能马上去看望妈妈,就经常往医院打电话,询问妈妈的情况。爸爸在医院陪床,也经常给我打电话:“吃饭了没有?门关好了没有?出门别忘带钥匙……”想不到平时大大咧咧的爸爸现在竟变得这么细心。爸爸又问:“你过生日怎么办?”“都安排好了。”我信心百倍地回答。过了一会儿,妈妈又打来电话,不放心地说:“过生日没大人怎行?让爸早点回去吧。”“不,不用!”我坚决反对,“让爸爸继续陪您吧。”/ J1 l7 B/ p! J
    8 B* J) U+ l$ _  C. {
      生日这天,我早早起了床,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又去商场买了一个大蛋糕。我和同学们又说又笑,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为什么愉快呢?因为我长大了,可以让爸爸妈妈放心了。这天晚上,我睡得特别踏实。第二天早上,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忽然闻到一股花香。仔细一看,呀!我的床头柜上摆着一束黄色的康乃馨。再一看,花瓶下面有一首爸爸送给我的诗:
    4 j( i/ N. d- @; I: t( A
      P. x) `, d( f$ P6 N  赤橙黄绿青蓝紫,十二逢三平生奇。, v& q+ v( }9 L# F

    3 H" U! s: ]: g- Y& H6 U. a. B/ g  慈母卧病寄春意,小女虽娇不牵衣。
    0 D  C) j) k" X1 ?0 q* h
    ' E( @- p% _5 Q1 Z1 _! h  ——爸爸于1994年12月12日
    + g& |5 P4 B( W& O5 `: X0 L* V- Q  l- |' k5 u
      啊,这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知道黄色的康乃馨是代表母爱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花香,来到爸爸的卧室,看到爸爸正在酣然大睡。我不清楚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的,却知道他一定累坏了。爸爸妈妈这样关心我,我也要向他们送去我的温暖。我没有叫醒爸爸,悄悄地刷牙洗脸,悄悄地做好早饭,又悄悄地关上房门,上学去了。; s3 E6 s8 Q- o, n+ A7 D

    ( F1 Y* l( O) B% s$ C  这篇《生日里的康乃馨》是女儿日渐懂事的真实记录,更是女儿对父母真爱的感应。有女如此,夫复何求?, e' z& k4 s! w1 q: A

    2 J) R' ^# _6 J  父母如何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 k8 `( m6 |( P5 M! V9 G) M
    , L/ g- P* z  w1 O; P# G$ y' M  b  ★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父母要经常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爱是不是真爱,真正的爱要尊重孩子的需要与感受。
    ! K+ K) n0 o% B+ A2 b+ V- o- G6 G7 a4 [1 I# p; y6 ~* e7 E" y: m
      ★不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宠物。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的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首先就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的人,尊重他,让他用自己的翅膀去飞翔,摔了跤鼓励他,而不是禁止他继续往前走,更不是抱着他走,鼓励他站起来,向前走,在跌跌撞撞当中,学会走路,学会飞翔,这就是真爱。真爱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能够自由地飞翔。
    2 n% U" L$ b8 I4 |$ @! E, p
    , D" m: E' O* M5 E5 Y  ★对孩子的爱要把握好“度”。父母把满腔的爱心都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把过多的爱放到孩子身上,时间长了,只会把孩子“淹死”。
    9 r6 E' A: I  L; c7 X9 h/ e ' ?5 }/ L5 K5 ?& \

    4 I# v0 ~+ W* Y. ]* V1 u* f: w7 R! ?+ B/ @( ~: D- F5 [# y  ?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15 08: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9: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9: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03:17 , Processed in 0.061109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