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娃娃们多了一读书好去处
3 v2 H; r# Z2 a7 \: y$ H( C免费书屋为一老人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创办 : [% {( O' P6 n x7 b1 o4 A
李磊 ' m/ Y9 E( w B" z ~2 `
" ~. j1 z( B7 I& W: S, Y
; K$ Z4 s+ c- w2 Q- B' z, E6 S5 t: F" }
在肥东县包公镇大崔村里,有一座免费对村里孩子开放的图书室。而这个图书室的建立者却是一名老家在肥东的深圳退休城管。这名今年已经74岁的老人为了家乡村里的孩子们能够读上更多的课外书籍,在书屋建立起两年后的时间里不断更新着书屋中的书籍。而维持这个书屋的所有购书经费,仅仅是靠老人自己微薄的退休金。6 ]+ b' r T7 _$ h: l. z% [# K* h4 I
- a! S! n( L( E1 J) M0 a# r 村里有座免费图书室0 n; h2 U# Q: x* x. R! h* b# b, q7 r
) |: b& ?6 i4 Z) B2 \' n 在肥东县包公镇大崔村见到崔学纯的时候,他正在他的书屋中整理刚刚从合肥新华书店里购买来的新书:“马上要开学了,孩子们要返回学校上课,我得买点新书供他们放学后看啊。”这个位于大崔村崔油坊小学门前的书屋是一间100多平方米的仿古建筑,木质立柱、琉璃瓦显得古色古香。屋内摆放着桌椅,摆满书籍的书架是孩子们平时阅读的地方。虽然学校还没开学,但书屋内还是有三个孩子在书架前翻阅着书籍。
3 ?: b& \9 b; a2 t
( J6 Y% L3 L4 f& @; X& ~2 f) y 创办者是一退休城管
* v& ]$ Y; `# _4 m8 H5 m) f9 X& o3 B4 z7 u: t0 X1 y0 W3 \
这个书屋的主人崔学纯老人已经退休10多年了。在改革开放初期,40岁出头的他辞去了在合肥的工作,毅然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成了当年深圳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并在深圳宝安区石岩镇当了一名城管。上世纪90年代末,崔学纯从石岩镇城管办公室主任任上退休。
! k2 j# E @( h7 g9 i6 V' p
$ W( g; ?* @* L5 z 2009年,刚刚过了70岁的崔学纯思乡心切,回到了故乡肥东县包公镇安度晚年。没想到回到家乡后,他并没有闲下来。他告诉记者,在刚刚返回家乡的那一段时间里,看着村里的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就在村边的水塘边玩耍,根本没有个活动的去处,既不安全,课外文化生活也没法保证。于是,在村里为孩子们建立一座图书室的想法在他脑海里诞生了。0 S; P3 b& @$ l6 |/ ~
+ Z2 \% ?7 L2 c; M7 q( M1 f2 | 花费来自微薄的退休金0 D. }! r$ _/ _. n, H3 w8 X# F
9 ^' T) J" m# P- o7 T. j) ], }, s
2010年年初,怀揣着在深圳工作积攒下来的十几万元,崔学纯开始动手建造图书室了。他说,当时考虑到包公镇是包公出生的地方,镇上有不少古代建筑,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书屋建成一座仿古建筑。2010年5月1日,书屋建成了,正式对村里的孩子、村民们免费开放,一时间书屋里挤满了前来阅读的人。/ R4 w# w, |8 T$ w( D
$ e& S4 r4 E# C, [' ^5 |* O6 p1 z" Q' w
但很快,图书室内的书籍就被村里的孩子和村民们读了个遍。崔学纯说,当初图书室内摆放的300本图书是他从深圳带回肥东的,都是他精挑细选后邮寄回来的。但为了让图书室内的图书更新,崔学纯开始了他的购书之路。5 H% X, }0 l! g7 o* x9 [1 x
' K O$ D3 x0 K4 ~) A 从那以后,每次崔学纯开始频繁造访合肥市区、肥东县城,他每到城里,最先奔赴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他总要挑选十多本图书带回村里,然后摆上书架。崔学纯的积蓄在建设那个图书室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买书的钱只能从他每个月2000余元的退休工资中支出。然而,短短两年下来,崔学纯的图书室内居然积攒下两千余本图书,俨然一个小型的图书馆。
3 }& U; q2 c- B0 ` j4 w% g A# P, T8 \# t/ g9 v& z5 i+ c$ a
让孩子们有课外书读
1 M. t& ~5 O! u4 e4 l; h: I5 R3 M) w' y5 R5 [
“我今年已经74岁,要钱也没有用了,能够为家乡的孩子们买些书看,补充一下课外知识,钱花得也值。因为我小时候,受过不少苦,当兵后靠着自学才成的材,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崔学纯说。本报记者 李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