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4383|回复: 13

祭祖知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1-6-5 16: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介  / \: c  Q$ w- H* u0 x
    ; t! v4 h9 _7 p" F% W% c* P
    祭祖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0 Q( `" u6 X. a6 s
    9 b( N8 g2 O$ ^0 p3 Z( B
    历史沿革9 _# ~+ H; d0 j) O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9 h( d  U& y& ?
    ) F! u( j  E. f$ e* L
    祭祖来源  : J4 f' g5 j, l$ }
    祭祖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再者,东汉时的丁兰(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为生,常因母亲未能按时送饭,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见乌鸦反哺恩情受感,见母前来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举,于惊慌之余,竟投河自尽。丁兰救援不及,只得一木,于是以之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举流传民间,亦形成日后人们祭祖之习俗的由来。
    " c- r0 Z! g1 b) j/ P! G4 a 2 J; V& X2 t% Y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y% d5 _$ U; e, r: x( k: A& b( ~3 |

    : \# [( g; h1 `: ^, d祭祖礼仪  ) J5 M; f  e8 w2 q  Y
    祭祖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还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长老等发点祭品。
    5 G4 x  I. a  f. C2 F( {2 V/ w5 I 3 R0 X" s% K7 B, ?3 z9 O7 `
    除夕祭祖  
    1 \$ Q8 f" I3 T祭祖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而现在,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9 ]# q5 A1 M0 y8 r( g! v  b' t
    1 |5 D" L; w6 v4 w- e: T5 p# K
      在东北的农耕地区,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动一般都是在岁末举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腊月二十八至除夕这几天。祭祀的形式依条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兴旺、财力殷实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称“家庙”,他们祭祖活动则集中在这里举行。在祭祖的日子,当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员齐集家庙,事先已将应用的供器擦洗干净、供品预备齐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画像(俗称影像)按辈份顺序摆挂。随后在族长主持下,所有人按辈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礼。+ H$ u4 n9 K- Q; U$ G" O

    ( Z+ v+ V4 d- P3 `  各家各户的祭祖则虽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饭前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W( N. T: F( J% F) M$ @7 [  
    2 Z: j$ C8 x/ ]$ X' Y祭祖主要的祭祀则是在家中进行,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后,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因为传说死者的魂灵不能在白天行动,所以要等天黑以后进行,以满族人家的做法比较典型。先将香炉、香筒、烛台 (俗称五供)或者木香碟,摆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盖上,将平时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谱“谱单”(世系表)请出打开挂在西墙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长房主枝没有谱单,则按照谱书的记载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讳”写在一张长纸条上张挂,俗称“祖宗条子”或“谱条子”,也有的是摆放木牌位。摆挂好后开始上香摆供,全家大小依次磕头行礼。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许多人家专门为除夕祭祖蒸白面馒头,每个上面点一个红色的圆点,每两个平面相合摞在一起为一组,一般是三至五级,各盛放在白色瓷盘当中。这些供品一直摆到正月初五,而且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谱单)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经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即将谱单或牌位收归原处。还有一些地区在除夕晚上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举行一些祭奠仪式。比较有特点的是将其生前穿过的衣服叠好摆在炕上,然后晚辈们跪下磕头,嘴里还要说“xx(对长辈的称呼)回家来过年吧”。另有在房山头“落地式”烟筒根处烧纸祭奠,因民间传说这里是本家亡故之人魂灵常栖身之处。烧纸时嘴里还要“叨咕”一些寄托思念和请求保佑的话语,而且相信祖先们一定会听到,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
    # v% [- E( i: d
    ; S! v  n$ X: [$ H2 n7 p祭祖习俗  
    1 b( K' z0 E: j: P  d2 V; X1 j祭祖台湾:从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迎接新正,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 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3 R( n; ?$ `. ?* i" |
    # M9 X4 _8 A' e! _; s2 Q1 P8 m4 ]  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8 l* a1 i' ~. r) p3 c
      河南开封: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分,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1 Y0 j) h' q$ ~! S- D; ^' s6 l  湖北罗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 D6 w- {1 x- v' ?  东北地区: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3 q2 v3 H5 A& Y& _$ ?) |
      粤桂地区: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去·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
    ; I. f; N8 Z: ]* U; K  豫东地区: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分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
    ' q* v3 C" y" n5 z  川西地区: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 P" U6 q+ c* _. @" L$ ^- K<H2 bk-sidecatalog-title?>祭祖特点  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更表现源远流长,有望于后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全发自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在我国历史上,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开始大创造的时代,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黄帝崩,葬桥山”,就是今天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每年清明时都在这里进行黄帝陵祭祀。! L. @8 Y, o* N6 Y0 P1 }5 ^& j" \
      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
    1 Q1 W) j; C3 _8 c% W9 ]; J8 h  先秦道家学派的《道德经》(《老子》)、《庄子》两部书则从反面说明了礼仪形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揭示了礼仪的不足。老子、庄子批评烦琐礼仪违反人的自然性,主张恢复礼仪没有产生前人的朴素自然本性。《道德经》认为,礼仪产生于“道德”废弃以后的时代,其名言是:“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庄子》继承了《老子》对礼仪的观念。《庄子》书记载,老子去世,好朋友秦失来悼念,和一般人的悲哀痛哭不同,秦失是“三号而出”。有人不理解,问他。他解释说,人出生,可谓应时而生;人去世,可谓顺命而行。人只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哪里会有悲痛的情感呢?这说明,老子、庄子通过对自然“天道”的深刻体悟,主张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礼仪形式的约束,甚至认为礼仪所表示的正常感情也不必要,一切顺其自然才好。老、庄等人对礼仪的批评,是我国后来礼仪形式没有完全被神化,反而保留了一些理性因素的重要原因。
    * ^% W  W* y. L. A1 y. B<H2 bk-sidecatalog-title?>祭祖心态  中国人多承袭了祭祖的传统。祭祖是基于很复杂的心理作用。其心态有以下三种:
    # X2 V- s: _. C' O; R  一、由于对亡灵的惧怕,惟恐若没有好好祭祀祖先,他们就会作祟并惩罚子孙。  T2 T2 v! r, n7 F* p; i8 v
      二、为着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荫庇子孙,并为子孙解决难处。
    1 t+ t/ L& L4 w; u' ^' |2 {" p6 T  三、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 D- T% W% a4 a8 U: G9 \8 L' y3 k! K0 ~<H2 bk-sidecatalog-title?>清明祭祖  在清明扫墓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b% t0 ^. i1 E/ r; [8 A* M' Q: x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人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人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人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2 z; J* `& I( y9 u- H) y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人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人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人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 a) \) L1 }8 J8 N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节祭奠先人,寄托对逝去的先人的哀思,是人之常情,况且,从2008年开始,国家还专门调整节假日,把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假日中,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人民意愿、尊重传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祭祖这一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传统的清明祭祖形式却不好,与人们的时代不相符合,同人们倡导的“四个文明”不合拍。1 F6 [+ w  J* P' a6 s
      一是违背环保的理念。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几天里,特别是在城市中,时常见到路上人们祭奠时遗留下的纸灰和各类贡品,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也增添了环卫工人的负担,而且,烧纸时烟火四起,污染空气。二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烧纸磕头、三跪九拜,本来就是迷信的东西,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提倡科学,用文明、科学的形式也一样可以达到祭奠先灵的目的。三是存在着安全隐患。清明节正值春季气候干燥风大的时节,在野外烧纸,极易引发火灾,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全国每年清明节烧纸引发的火灾事故就达近万起,损失相当严重。当前,全国上下都在齐心协力创建和谐社会,清明祭祖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应该大力提倡清明节要文明祭祖。
    / i/ \# s* W; h& Y3 f  近年来,清明节文明祭祖的形式越来越多,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赞同和认可。这些形式包括:一是默哀。在先人陵墓前严肃地鞠一个躬,静静地默哀,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和思念之意,既简单又庄重,不失为清明祭祖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形式。二是植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改用植树的方式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呈现出“文明祭祖,绿色清明”的特点;因此,清明节也被认为是第二个植树节,这种植树祭祖的形式,既寄托了对祖先的哀思,也推动了植树绿化工程。三是献花。清明节为逝去的先人献上一束素花,显得既文明又高雅。其实,对先人最好的祭奠形式,还是继承先人遗志,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关爱家庭成员,与家人和睦相处,和和美美过好每一天。相反,如果整天吊儿郎当,吃喝嫖赌,打红闹黑,却忘了在清明节给亡去的先人祭奠,要是那样,无论烧多少纸钱,摆多少贡品,先人的在天之灵,都不会安息的。
    ( h- O2 l# p* Q0 {  g( D, T<H2 bk-sidecatalog-title?>编苗族祭祖  苗族传统宗教是多神信仰,主要表现是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其中最为庄严和神圣的仪式是祭祖。
    - C7 R) T# F  z* x  r; o  苗族认为,人虽去世,灵坛犹存,祖宗的灵坛时时在关照和保佑着在世的人。苗族不论是居住砖房还是茅草屋,都要安设神位祭祀祖宗,逢年过节要向祖宗敬饭敬酒,烧香烧纸。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祭祖节。9 ^. Z$ z+ |. y$ m
      逢年过节,人们在开饭前必须先祭祖。饭菜做好前,先将草纸割成小张,用一种关圆的錾子打成几排相连的瓦梭形的印子,称之为钱纸。将钱纸贴于神位并点香插好。饭菜做好后,盛上一碗饭、一碗肉、一壶酒放在堂屋正中的桌子上,户主坐在桌旁靠大门方向的凳子上,面向神位,用调羹舀一勺饭,虔诚地念诵献饭辞:“××先人,今天是××节,我们做好饭菜。恭请先人与我们共同用餐,……特此祭祀,哼哼!”念诵完毕,将调羹里的饭倒在桌子上,又撕一片肉放在饭上,再斟一点酒倒在桌上。也有先敬饭,再敬酒,最后敬肉的。每舀一次饭、撕一次肉和斟一次酒敬一对祖宗,如爷和奶、父和母、叔和婶,从上到下把祖宗三代敬完。献完饭后,还要焚烧钱纸,表示送金钱给祖宗“买路走,买田买地种,买地盘居住”。做完这些仪式,家人才可享用这个节日的美味佳肴。6 }3 b1 ?+ Z: \) A0 A2 b8 ?' R
      祭祖仪式表现了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重、怀念和希冀,同时通过对祖宗三代纵向和横向的追溯,加深了同宗内部的感情,增强了凝聚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6 07: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发表于 2011-6-6 11: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顶!. |! h1 S' \: z) N+ n/ J1 X

    8 n" L9 V8 E" }+ P # N+ u$ X8 G7 G5 ^$ p
    4 p) E0 D! U- H, G

    + s, z, b9 C3 b- `2 g* J4 o3 h4 m3 L 本消息由该成员通过手机发送,体验手机请登录:http://m.chinacui.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6 1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9 08: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3 11: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26 08: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 06: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1 06: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1 16: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9-1 20:14 , Processed in 0.061494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