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93|回复: 0

崔显实文化自信让恩施走上中国舞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23-1-21 12: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硒都时评

    ( Y+ T, {; q$ g# ]2 T# p当前位置│硒都时评>详情+ X5 a2 F  r0 b1 F  {  F' q* c/ j
    + k. S; ?2 ^4 K9 n( a# j! Q6 w7 h# I6 H& f
    崔显实:文化自信让恩施走上中国舞台发布时间:2022-02-15 来源:中国硒都网 字体大小:
    # ^/ Q! Y; q2 a% X1 r8 N# h: W/ P6 @- k: g- |  Q$ m' V: B
    , d9 b% F/ }3 e2 B
    : R+ x+ j" W: x! m0 v

    难忘今宵,举国欢庆,牛蹄声远,虎虎生威。在辞旧迎新的大年夜,恩施市非遗中心的《石工号子》唱响在央视一号演播大厅,也唱响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更唱响在五湖四海。

    这些“土地上的歌”,能够魅力绽放,源于我们的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民族文化沃土的恩施,得尽天时地利人和,把文化自信建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文化自信的“天时”。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来的勃勃生机增强了文化自信,为文化繁荣提供深厚的现实土壤。恩施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一辈又一辈的人们在悬崖峭壁开山采石,修桥筑路时催生了石工号子。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落地,民生项目纷纷上马,729个贫困村出列,109.7万贫困人口脱贫;恩施市145个贫困村出列,55054贫困户175688人脱贫。数以万计的贫困群众走上了通畅路,住进了幸福家。石工号子不再是提气鼓劲的吆喝,而是往昔岁月的回忆,是奔向幸福的呐喊,是进军新时代的宣言。

    民族基因地挖掘,是文化自信的“地利”。恩施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土家族文化的诞生地之一,又是中原汉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深挖民族文化基因才能凸显文化自信的“底色”。吊脚楼、风雨桥构筑出多样的建筑艺术;哭嫁歌、摆手舞展示了独特的歌舞艺术;女儿会、赶年、撒尔嗬表现了淳朴的文化习俗。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恩施扬琴、恩施傩戏、恩施灯戏、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传承是文化自信最大的底气。恩施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也与时俱进,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着力“活态”传承,突出创新创造,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的科学化、规范化、品牌化水平。非遗传承基地以非遗项目为依托,建成了16个非遗传承展示基地。

    人民群众的拥护,是文化自信的“人和”。人民群众的拥护是推动文化自信的关键,更是最坚实的后盾。坚持文化惠民,修建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补齐文化基础设施短板;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翻山越岭深入到农村送去民族歌舞和欢乐。文化的根本是服务于民,只有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文艺精品,拉近文化与群众的距离,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被人民群众口口相传,恩施文化才能自信“出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恩施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数十年磨一剑,在各级斩获了不同的荣誉。能走上春晚大舞台,是对恩施市文化工作的肯定,也是展现恩施市各族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奔小康的真实写照。

    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结束了,但恩施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恩施将紧扣发展目标,坚定文化自信,深挖文化资源,厚植文化底蕴,在中国舞台上展示出最年轻自治州最具活力的一面。


    5 r  Z# Q$ c; {
    2 c" t6 o+ N3 p2 x
    2 N5 B9 q" ]. x- K2 _1 O- }: ~) H

    4 C3 r; a$ V9 t*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16 00:12 , Processed in 0.059895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