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147|回复: 0

[谈天说地] 清河崔氏:700年豪门大族,为何得罪了李世民,要被一再打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1-10 21: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207年,曹操终于统一了北方,北方的各大游牧民族纷纷前来示好,匈奴使者为了求见曹操,送来了好几车奇珍异宝。曹操觉得自己形象丑陋,不足以震慑匈奴,于是他叫来自己的亲信来代替自己,而自己则扮作侍卫,手持钢刀,立在旁边。& Y2 T) i% N: z& D/ L& e" f7 ?
( m& D- |* J1 ^$ v' t
匈奴使者离去后,曹操迫不及待地派间谍去问对方对“曹操”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了一句话:# y2 c) K/ {7 A0 i( L6 I: m  `+ X

! B" _7 t4 B7 `! |# H“‘魏王’看了起来高雅俊美,但在我看来,他旁边握刀的侍卫才是真英雄!”
( Z+ s* W  ?+ I/ \2 v6 ~' K- l% B2 K( e7 g4 q6 [3 |
这就是《魏武将见匈奴使》,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那个假扮曹操的人,名叫崔琰,是曹魏一代名臣。《世说新语》记载:7 H. W! x  w% U
0 R1 x( r0 S6 j( F1 L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 w' Q6 C5 `) E% t3 F; t- }* q7 d: s" R2 H6 [& s
崔琰,字季圭,乃东汉末年的名士,同时,他也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三国志》记载:: N5 k4 [9 d, M- b5 k
; \9 ~+ f2 w  d( T" h/ D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  o5 K% m2 u6 Y3 D8 {
% L" o% a8 m* m5 F# t" w' l- }- f
注意,崔琰的籍贯,乃清河东武城,他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清河崔氏。4 n2 R8 b: H' l2 i8 A* c' @

& v" H6 r8 z3 {" d2 W2 L- n  @7 u+ r4 v" u% U  A
清河崔氏发迹于汉朝,在三国时期开始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鼎盛。隋唐时期,清河崔氏更是著名豪门,先后有12位家族成员担任唐朝宰相,该家族有700年荣耀,在社会上声望极高。  s, [( {: k6 b4 J' E: y

1 x1 s# a7 {5 l; [# }% f( q清河崔氏如此辉煌,但在唐朝初年,它却被唐太宗李世民拼命打压。本文,笔者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清河崔氏的故事。0 `& C% O2 v/ }! {* g

! [; M; L5 f7 U3 j$ p5 x0 @/ @# u一、高攀不起的“五姓七望”
* b; h, Q3 q0 m! @
$ t8 D7 {8 F4 X* q* {  r
唐朝贞观十五年,李世民把李元吉之女许配给了太子舍人薛元超,当时李元吉早已被李世民追封为海陵郡王,也就是说,薛元超娶的可是当朝郡主,金枝玉叶。
: A. c+ e+ V1 V  O8 t, J1 g
" T: O% V# }4 Q% V/ o% V唐高宗时期,薛元超成为宰相,一时位高权重,但当别人问起薛元超此生有何遗憾时,薛元超却说:& T9 j. C5 F; N2 u* `, M& Q

( @, W- ?! N: ^$ y“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隋唐佳话·卷二》)) E- d, @! ^8 _2 H* @9 Y9 w) [+ H% Y6 z
% a& `$ T+ A* ^' c" |
薛元超已经娶了一位皇家郡主,他竟然说自己遗憾未娶“五姓女”,这“五姓女”到底有多好,能比皇家女子还好?/ b0 m7 x# I. W

. ^3 |& {8 k& |6 c
0 P% `/ d7 j+ H3 e( |其实,薛元超所说的“五姓”,指的是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七大门阀,当时被称为“五姓七望”,即:
0 E3 ]& w. e$ X1 E) F8 a' v$ ~0 E! M) L4 F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8 p' S1 X: a( e) K

) B8 w2 k4 }8 ~2 I这里面,虽然李唐皇室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但备受其他豪门质疑。
7 u9 @8 L5 o: h" Q+ `$ T
, F0 l6 t- `9 N+ B从薛元超的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五姓七望”在士族心目中的地位。" v% j/ d! P1 {) z+ ~1 g

) R4 n* J7 C2 l- u4 Y自魏晋以来,门阀世家成了朝廷选取人才的最主要渠道,到了隋唐时期,“五姓七望”是当时最出类拔萃的7大家族,他们相互联姻,让其他人高攀不起,对于那些“寒门”来说,能娶到“五姓”女,比皇家女子还要荣耀。2 y$ v0 g9 Q( u( P  k

* [/ ~# z9 Y) Q/ B* k; N5 s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诗圣”杜甫,笔者曾写过一篇关于杜甫身世的文章,论述了杜甫和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有血缘关系,只是中间隔了5代人,杜甫的外祖母(姥姥)是义阳王李琮(李世民之孙)之女。而杜甫的这位外祖母就嫁到了清河崔氏,后来生下了杜甫之母。换句话说,杜甫之母是清河崔氏之女。
2 c0 }6 O0 ~* o2 J8 g3 C% k. K6 j/ @* F: a9 X( h3 ]+ ?. E
6 A  t! M7 P- i- P/ s- l; _
杜甫的父亲名叫杜审言,杜甫之母在生下杜甫之后病逝,杜审言又娶了续弦,杜甫被继母所不容,因此从小就寄居在姑姑家中,尝尽人间冷暖。
$ a; Z$ H  K/ Q4 I. F% O0 f. \, A* E# C- k
杜甫祖上出自京兆杜氏,虽然不及“五姓七望”,却也是名门。奇怪的是,杜甫出去自我介绍时,不介绍自己是京兆杜氏之后,也不介绍自己和皇族沾亲,反而介绍自己是“清河崔氏之甥”。因为在清河崔氏家族里,有他许多“舅舅”。在杜甫眼中,清河崔氏在文人中的影响力,远比“京兆杜氏”和“李唐皇室”要大得多。
# q1 M. S6 m( \5 C& G; J+ a  }
. t3 ]1 S0 s5 W" Y) I其实,杜甫的看法代表了唐朝文人,当时的“五姓七望”,是一个高不可攀,又尽量去攀的门阀集团,即使是“诗圣”杜甫,也不能免俗。
1 ^( C1 S8 g$ h/ F8 `& W( r
( n5 q" }( z" L4 |  j5 D二、荣耀700年的家族7 K8 U0 U. @2 B
4 a: L1 Z& |7 g0 w
根据《水经注》记载,崔氏起源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代。公元前975年,姜子牙的孙子季子将自己的继承权让给了弟弟齐乙公,然后归隐采邑,他的后代后来以崔为姓。季子的第十二世孙崔杼曾任齐国的正卿,后来因弑君全家被杀,好在他有一个叫崔明的儿子躲在坟墓中逃过一劫,被鲁国收留。崔明的十五世孙是崔如意,崔如意生两个儿子,分别是崔业(崔伯基)和崔仲牟。西汉初年,崔业和崔仲牟兄弟二人分别定居在清河郡东武城县和涿郡安平县,就形成了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两支。而这两支,到了唐朝时期,都进入了“五姓七望”的名单。
! S% V: h; |; M0 F1 ?+ I
7 E& u3 }( X" B到了东汉末年,清河崔氏的崔琰、崔林两兄弟先后服务于东汉和曹魏,并且扬名于史册,其中崔琰就是上文提到的,假扮曹操接见匈奴使者的人。
' E- F. |3 y+ }1 i* A$ X9 }" M( F+ w, r; {  I
陈寿在编撰《三国志》时,特地为崔琰立传,说他“崔琰高格最优”。一个“最”字可见,崔琰在三国的文人眼中,堪称泰斗。
2 |0 s2 ^. _2 B% I, Y( x  X& s% |
崔林在曹丕时期,先后担任大鸿胪、光禄勋,最终位列三公,封安阳乡侯。7 e2 W, \. P6 F# ~; }

+ m1 ^1 Z& R+ }- g+ p. M# L崔琰、崔林兄弟二人在曹魏身居高位,威望颇高,后来,曹操让爱子曹植娶了崔氏之女,让清河崔氏一跃成为皇亲国戚。# u) ~3 L6 @/ c( M7 _/ ^) V( O$ l

/ K& p3 K; f# a曹丕时代,开始施行“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当时考核一个人是否有资格做官,主要看三个方面,即“家世+行状+定品”,若想跻身于朝堂之上,首先要看家世,其次才看其他,这种制度逐渐阻断了寒门的晋升之路,同时,也开启了豪门世族的垄断时代。+ ^1 M& X; T2 z/ t; O8 z

/ t1 Z6 E. Q+ c4 J$ ~: w3 G1 R而清河崔氏则比较幸运,他们刚好搭上这股东风,逐渐走向了权力的中心,并影响家族数代人的命运。/ H8 o2 N* q% [) H5 Z& {/ y( S
% b! \/ k; {3 w% I4 K) o9 f( `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彻底掌控了朝堂,直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仍然维护各大世家大族的利益,清河崔氏也在这时,人口不断增长,后来逐渐扩展了其他支系,例如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许州鄢陵房、齐郡乌水房、郑州崔氏、南祖崔氏等支系。  p# {! h! H, b$ ~7 r

0 f) u! R5 r.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持续爆发,大一统的王朝瞬间变成乱世,司马睿仓皇南下,建立东晋,而清河崔氏作为天下大族,也举族南迁,当然还有一小部分族人留在了清河故地,例如,崔林的六世孙崔宏和他的儿子崔浩、崔简、崔恬父子四人,先后服务于前秦苻坚、后燕慕容垂,以及北魏。当时,世人都说崔宏有“王佐之才”,因此虽然王朝更替,但崔宏始终是各方势力争抢的人物。崔宏死后,他的儿子崔浩在北魏长时间担任二号人物,权倾朝野。$ V9 U3 ~+ A- e# w9 b
0 G! Q) s2 G/ d8 D
当时清河崔氏炙手可热,包括范阳卢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河东柳氏等世家大族,都争相和清河崔氏联姻,若听说清河崔氏有一位待嫁之女,几大世家争相前来求亲。可以说,崔宏父子,把清河崔氏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7 C( t0 k: {9 D" p6 o: }- P5 r" y1 L+ k9 ~7 T) _* |/ E
陈寅恪先生曾下结论:7 u) \. b, w  [- H; Z

! _7 P% q" A4 e2 r+ u1 a3 W“清河崔氏为北朝第一盛门,而崔浩一支又为清河崔氏门中最显之房。”
& R3 R' M! X5 |3 |, X
2 M3 [1 }4 ?9 l/ m* i1 x% X! _+ m因为遭逢南北朝的乱世,后来崔氏一族几次遭逢大难,族人对仕途也不是很热衷,开始过着“不入仕途、抠衣避世”的生活。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出现,清河崔氏虽然名气大,但在科举上并不显眼,因此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虽然如此,终唐一朝,清河崔氏仍然有13位宰相。也许,他们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大不如曹魏和北魏时期,但在江湖上,在士族眼中,清河崔氏仍然是江湖第一豪门。' p  t/ X, ~. e7 U

$ S( m2 r, j6 `6 X6 b三、当李世民杠上清河崔氏5 i( t/ |, s" W  ?5 @5 E

( J2 P9 G7 g- |" o7 b: q北魏太武帝年间,爆发国史之狱,崔宏的儿子崔浩牵连其中,差点被灭族,崔宏的侄子崔蔚拼命逃到江左,为刘宋小吏。崔蔚的长孙名叫崔产珍,崔产珍有一个女儿嫁给了独孤信,后来给独孤信生了第七女,小字伽罗,后世称之为独孤伽罗。2 E* |9 v) G, R! j9 ^
1 d* M* R  {3 F" Z) U
而独孤信还有一位姓郭的妻子(当时已经去世),此人为独孤信生下了第四女,此女就是李渊的母亲、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元贞皇后)。5 \$ E. x! y# i
& c# Z  S& x1 x1 i
也就是说,从伦理上说,元贞皇后(李渊之母)的继母,也是清河崔氏之女。
9 ^" B( K/ v/ W+ Z0 G8 n0 E: ?- s7 o" C* B
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他还不忘拉拢清河崔氏,希望清河崔氏能够支持自己。可是,9年后,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后,对清河崔氏的态度大变,李世民公开表示:6 z+ t8 @+ d6 }. Y2 c; B, P

: T" @0 ^5 a* \+ @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 i9 e; L* e9 @; |
' ^' x0 p4 l2 N6 S这里的“山东四姓”指的是崔、卢、李、郑四家,李世民的意思是说:“朕很不明白 ,这四家人为何如此自负,而天下人又为何会如此看重他们?”
- b# A) }" V+ J$ O+ i
" u& F8 L. F3 \6 ^. `这还不算,根据《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还对房玄龄说:“山东四大姓氏明明已经家道中落,为何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他们依靠祖上的辉煌,过分夸大自己,每逢子女婚姻,总要收很多的彩礼,像贩卖人口,这种风俗不可取。朕觉得,他们德不配位,朝廷应该尽早打压他们的嚣张气焰。”
5 J% y% G% g) w8 h8 _3 C# J4 \$ A6 e- U: W. n* {* V
房玄龄跟随李世民多年,早已成了李世民肚子里的蛔虫,房玄龄表示:陛下说的是!
7 U3 d7 }5 E7 O: z1 K4 w$ q4 s9 t3 X3 q
具体怎么打压呢?李世民身为皇帝,有的是办法。贞观十二年春天,李世民让吏部尚书高士廉,带领岑文本等人编纂一部《氏族志》,主要任务是把天下世家大族都录入其中,然后划分等级。, c% h- k! J, p

. S( T2 h& Y( L$ \6 d'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亲舅舅,自然为李世民着想,但和房玄龄相比,高士廉显然不够了解李世民。《贞观政要》记载:$ X0 ^. Z2 Y: l  i
4 ]( s6 B" V0 a* A# a5 S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太宗谓曰:“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只看卿等不贵我官爵耶?”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4 h+ Y) O8 y: u7 o" ?
* M1 ]) C! ~( U* B: {高士廉老老实实办事,把清河崔氏定为“第一等”氏族,李世民一看结果,大动肝火,把高士廉一顿臭骂。最后,挨了骂的高士廉,终于明白李世民编《氏族志》的用意,于是把李世民所在的“陇西李氏”定为第一等,把清河崔氏等几个大族都定为“第三等”。$ h- k+ u, F5 {7 E- f/ z

& E! z# S! Y8 m' x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唐的江山,不可能和豪门来分享。; s2 ^' U/ w: k* Q$ ]

2 Z! f6 K7 c' f  B4 b1 A2 y尽管李世民把清河崔氏列为“第三等”,但这只是朝廷的说法,在民间,清河崔氏仍然是第一门阀,房玄龄嘴上迎合李世民,私底下仍然和清河崔氏联姻,除了房玄龄外,李世民的另一位心腹宰相魏征也娶清河崔氏之女为儿媳,程咬金等唐初功臣亦是如此。. K5 h! ?5 T7 i0 o' n
) ~# K& O. H5 R' F! j, U
李世民驾崩后,他的继任者唐高宗李治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对清河崔氏等豪族继续持打压态度。/ }2 j+ D( B7 y

9 |6 I+ [+ \- _9 I+ f+ J, J& @# b唐高宗时期,宰相李义府出身寒门,他向清河崔氏求亲被拒,怀恨在心,因此撺掇唐高宗惩治这些门阀。李义府的建议,正中唐高宗下怀,唐高宗随即颁布了“禁婚家”令,禁止当时的“七姓十家”之间相互通婚,用以阻断各门阀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具体的“七姓十家”包括:
; g6 W# v5 e, V3 k
& N" h9 \" I) c% U; X7 u) Z9 i" C清河崔宗伯的二子、崔元孙的二子,北魏陇西李宝的六子,太原王琼的四子,荥阳郑温的三子,范阳卢度世的四子、卢辅的六子、卢溥不知几子,前燕博陵崔懿的八子,西晋赵郡李楷的四子。! D: C, W9 S$ M+ l: p
- Z. j) r& b4 r( w1 f5 j
唐高宗的手段虽然犀利,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像清河崔氏这样的门阀大族,一旦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即使不和其他豪族通婚,其影响力仍然不减,许多官宦子弟争相和清河崔氏联姻。像杜甫的父亲杜审言,就是如此。
- f1 I$ \$ L; V# R+ R
) x5 J* q/ }! {四、昔人已乘黄鹤去; {0 O4 w8 L( H' \, ^
6 x+ H1 W5 G0 `4 e: ^- j7 i
清河崔氏虽然“避世”,但毕竟诗书传家,在唐朝的科举制度下,他们考中功名的概率还是比寒门要高,所以,部分想要入仕的清河崔氏族人,机会还是很大。例如,崔慎由、崔元综、崔龟从等多位宰相,都出自清河崔氏。: a8 H3 ^$ L+ \* L' z

" M2 O2 @, e' L8 O% q' u而那个为大家留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崔颢,也同样出自清河崔氏,崔颢在唐朝是名噪一时的大文学家,在唐玄宗时期,崔颢入朝为官,即使是“诗仙”李白,也对崔颢佩服不已。
* @1 w4 K* A0 s; X1 {; N6 W- ]& S
: ]( G6 u' k5 g/ B
& r5 x4 o% k% H2 M( f根据《新唐书》记载,清河崔氏在唐朝共出了12位宰相,共有22人留下超过300多篇诗词文章流传后世。+ `" N( j5 J# g# J8 Y: `

" t$ @2 O, t0 s" W4 r" [  T龙生九子,不管是清河崔氏等豪门,还是寒门,随着时代的变化,他们中总有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横空出世,在青史上留下一页。而对于那些好吃懒做,躲在家中坐吃山空的子弟,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X; \, B1 Y; Y% T! d* I9 w: j2 a
9 E% b. `1 V* n+ R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从宋朝开始,科举制度被空前重视,许多寒门子弟逆袭成功,世间再无豪门和寒门之分,于是,延续700余年荣耀的清河崔氏,彻底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
' @9 y. t3 y(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16 00:15 , Processed in 0.053553 second(s), 19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