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315|回复: 0

崔海龙;让城市地下像玻璃一样透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22-11-10 21: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海龙副院长:让城市地下像玻璃一样透明
    1 |7 [3 {+ Z$ r% v

    * v6 D! M  o+ b! @/ ^
    $ j! M& f* G' t# c& r

    ; n- A1 d+ l4 a3 k/ F* W' L  ?
    ——访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海龙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速,地下综合体、地下交通枢纽、地下街区、地下智能立体停车场和地下管廊等新型地下空间设施不断涌现,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势在必行。让地下空间跟随地上空间的发展步伐,成为智慧城市中发展完善的一部分一直是地下空间发展的目标。
    2021年1月,住建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意见指导,其中要求3年完成地下设施普查,5年完成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与此同时,《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等文件,也都提出了“要整合地下空间三维模型,实现全空间、一体化”等相关描述。
    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海龙
    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是地下空间发展的大势所趋。用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冶京诚城建工程技术公司(以下简称“中冶京诚”)总工程师崔海龙的话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城市地下像玻璃一样透明”。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借助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本文中,崔海龙便从地下管廊出发,就现阶段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分享一二。
    地下综合管廊是高效安全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选择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是地下空间业务领域十分重要的板块。而地下综合管廊也正是中冶京诚在地下空间业务领域中最受人瞩目的焦点。
    走进中冶京诚,“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全国第一家专业化综合管廊技术研究院。“我们目前累计的综合管廊里程已达到1380千米,涉及到30多个城市,100多个项目,基本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崔海龙说道。
    据了解,我国2013年首次提出开展综合管廊试点,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提倡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截至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综合管廊总长度已达6150.76千米,受益于高效的政策力度、巨大的市场驱动、庞大的功能需求,中冶京诚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发展迅猛、成果颇丰。中冶京诚在国内率先开发和使用了钢制综合管廊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管廊和智慧管廊方面走在国家发展的前沿。
    2018年以后,国家政策放缓,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呈现“建设回归理性,科学有序推进”的趋势。进入“十四五”以来,特别是2022年3月至6月,中央四次提出要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管廊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
    依照中央对管廊建设发展的新要求,中冶京诚也适时调向,以“因地制宜、按需设廊、性价比高、回收期短、运维费低”为准则,形成了系列化、梯级化的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的系列解决方案。
    近年来,中冶京诚针对综合管廊的成本优化、精细化能源管理以及城市更新中的共同关键技术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因地制宜地应用到相关的管廊项目中。“其中像北京大兴机场的广运大街集约化管廊,我们做到了行业最高的断面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两舱大管廊的单舱单公里工程费降到4000多万元。”崔海龙详细介绍道。

    $ Q8 ?4 ^" f' u, [4 e$ v' Z$ n$ P% Q9 ~
    随着从综合管廊往外迈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接踵而至。首先是协同规划与留白问题,即应如何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地下空间各领域之间互联互通和分界问题等也亟待解决。测绘技术则是实现这张美好蓝图的保障,解决互联问题的法宝。
    协同规划,测绘先行。在项目施工前,必然需要针对综合管廊以及其他地下建构筑物等地下空间各类设施,开展数据采集、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从而查清地下空间浅层、中层和深层的所有情况。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助力查清地下空间基础情况,实现对地下空间的全面分析及预测。再辅以BIM、物联网感知等现代数字化技术,在前期规划中合理统筹,优化地下空间的规划方案,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 I1 D; Y" m! \) U# i  \" I. i

    9 a0 w- n5 M$ o6 w& e  x
    同时,地下市政场站的设立必定能提高地下空间集约化程度,引导地下地上建筑立体复合建设,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被开发利用,建设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打造城市“大动脉”和地下“生命线”,拓展城市边界,扩大城市骨架,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崔海龙说道。
    5 D- r. O) g. X4 K

    6 O. f( N7 B0 f8 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16 00:15 , Processed in 0.044991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