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8-17 10:15 |
|---|
|
衣服裹着打红的炮管 战士双手烫得直冒烟
) U; x# Q% }/ l+ ?7 ^——94岁老兵崔廷芳追忆抗美援朝峥嵘岁月
! W; O6 }; _% G6 Z3 d
+ d- h# r6 \2 o
% `5 F3 `/ V& M+ m( x2 M
7 l. f" T$ `" i* d2 C; N. n“在朝鲜的每一天,我们都要学习和训练,还要粉碎敌人的各种进攻阴谋。那段枪林弹雨的日子里,我们高炮团誓死护卫着世界和平……”10月26日,在市区供电公司家属院,国网衡水供电公司离休干部,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94岁老兵崔廷芳,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激动地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兵都有一个共同的战斗誓言——人在炮在目标在,有炮弹就要和敌机拼!只要你炸不死我,我就要把你打下来!”: r; d* S: T E6 d$ s% s+ o. w
6 u) r; u4 k5 I2 N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时光荏苒,老兵心中的那段记忆依然难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同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部队高炮团秘密赶赴朝鲜。1952年6月23日,美军在战场上被中朝人民打得焦头烂额,节节败退,便处心积虑地想破坏水丰发电站。时任防空部队高炮504团2营6连指导员的崔廷芳,临时代替连长指挥战斗,与战友们并肩对抗美国远东空军,经过8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成功保卫了水丰发电站。由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崔廷芳被金日成亲自授予“朝鲜军功奖章”。
- X# r) c1 f9 H) u9 t S8 ]& S+ Q: E+ ]4 z
( m9 m' [5 A4 B0 C4 E3 ]# H
奉命行军 随高炮部队秘密入朝
3 l: T( m( Y/ F, i+ G) Z8 A8 c
' U# H T; [8 o' z* |( Y3 y9 n/ t5 u: M; N7 A1 X8 f
“我老家在枣强县恩录村,1939年,我12岁,那年村里来了一批八路军文工团的战士,大都十七八岁的年纪,我就是从他们那儿听到的‘保家卫国和维护和平’,也是从那时候起心里种下了和平梦,梦想着早日参军保家卫国。”崔廷芳说,因年纪小,他参军被拒,后到天津当了几年学徒工,“17岁那年,在老家参了军。”在战争中,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极高的悟性,崔廷芳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炮兵。此后,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解放战争的淬练,他由一名战士成长为指挥人员。
5 X. V/ z8 R5 i6 O/ J+ H# [. v
8 f# o9 b, ?+ p) t' F( I5 ^1950年7月上旬,崔廷芳所在的部队奉命行军,秘密进入朝鲜。“没有人知道要去哪儿,当时,我们从上海出发,坐火车一路北上,到天津后改向东走,出了山海关也没停,后来到达灌水车站。因为前方大桥在二战时期被炸坏,我们下车蹚水过河,整整跑了一天一夜,终于到达目的地。”崔廷芳回忆,部队在此驻扎了一个多月后再次出发,直抵朝鲜境内。也是到那时,他们才被告知,此次任务是保卫水丰发电站。7 ~ h& B6 J9 n$ O' y
9 o( d6 x" J: _# O9 G j8 P: H
朝鲜水丰发电站在当时是世界上四个大型水力发电站之一,靠中国一侧为辽宁省宽甸县长甸镇拉古哨村,靠朝鲜一侧则为平安北道水丰镇,供给着整个朝鲜和我国辽宁省的电力,战略意义非常大。水电站一旦遭到毁坏,重建几乎是不可能的。5 O, d# v& U" o& ?! O
& j! u' ~% U. ]% b5 m
“为保卫这座水电站,我们团的战士天天绷紧了神经。”崔廷芳说,在朝鲜的两年里,他们日日看着美军的飞机不时在上空盘旋,也亲眼目睹美国远东空军在朝鲜土地上狂轰乱炸,但美军迟迟未对水丰发电站下手。“我们猜测,美军是计划占领朝鲜后,把水电站留作己用,所以才没炸。”尽管如此,504团没有松懈,战士们时刻都在做着战斗准备。
$ S h% j; v* d# m* B! m6 t
2 n y K8 t, @
' ~- I# i7 f! U: [背水一战 誓死保卫水丰发电站
% s( z d: ?1 n2 |4 c " l& r* J; d4 F& d% k5 E
6 {/ |* A" Z/ M5 F2 M( B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第二阶段,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断断续续谈了几个月,却并未按照美国人的期望谈下去。美军气急败坏地认为,只有通过有力行动才能迫使中朝军队同意美国所认为的“光荣的停战”,他们把目标锁定水丰发电站。
: j& a9 R+ z- X1 g8 f6 M+ ?" Q C( z& `# d- b; ]
据史料记载,1952年6月23日,美军共纠集了500多架战斗轰炸机对朝鲜北方11个发电站发动袭击,其中275架各型战斗轰炸机在32架F-86型战斗机的掩护下,疯狂地扑向水丰发电站。“听见防空警报,崔廷芳招呼战友们赶紧就位,大家纷纷冲向阵地,朝着防空炮奔去。”战斗打响之际,6连连长凑巧未在作战现场,作为指导员的崔廷芳承担起指挥战斗的重任。“为了抢先夺取水丰地区的制空权,美国一上来用的就是新型飞机,战斗威力十分强大。”崔廷芳回忆,飞机的轰鸣声夹杂着雨点般剧烈的爆炸声令人窒息,炸弹坠地带来的冲击波更是能在瞬间将树木连根拔起。然而,站在4门高炮中间指挥掩体中的他,和所有的战士一样,根本顾不上连天的炮火,只是一心战斗。“高射炮长时间射击后,炮管就会发热,一般情况下,战士们得用扳手拆卸炮身管,可当时没有那个时间,大家就脱掉衣服,裹上擦拭火炮的维护布,把炮管包起来,然后赤膊去夹炮管,徒手卸炮身管。”说到这儿,崔廷芳老人的眼圈红了,“战士们的手跟胳膊被烫得冒烟,却都强忍着疼痛,把打红了的炮身管换下来,继续跟美军干!只要你炸不死我,我就得把你打下来!”% d1 Z3 Y( Q$ K- G, M# @0 N
C. I' M: n! n
“我们的部队越战越勇,越战越顽强,大家发扬了敢于战斗、不怕困难、视死如归的精神。9连指导员靳太志(音)被炮弹炸伤,肚子炸开了一个大口子,肠子都流了出来,可他忍着痛作战,一直到失血过多倒地牺牲;一座炮架上的5名战士都牺牲了,仅剩杀红了眼的班长和一名炮手,他俩不顾生死地向敌机发起反攻;团部的家属们给前线运输弹药,在水丰医院养伤的朝鲜人民军战士和朝鲜女护士也加入了战斗……”崔廷芳老人说,这是一场生死之战,战况十分惨烈。据《抗美援朝防空作战实录》记载,这场战斗中,敌机共向水丰发电站疯狂投弹566枚,1450吨,炸毁发电站2台发电机和5台变压器。我高炮阵地中弹5枚,干部战士伤亡66人,击落敌机8架,击伤10架。3 U6 L8 Y# J& L# x' L* Y/ x- H, [
6 t" j. P$ Y% @8 P; Z
" K$ p( m; u/ j9 t e% I- M: V获金日成盛赞 被授予“朝鲜军功奖章”) l4 m9 ]$ x4 h0 ?# q
1 g" _$ H8 B/ N' N2 {' }6 U: U
$ Q5 t, d" ~9 m# [/ T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当时的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到水丰发电站视察,在经过6连时,作为指挥员的他作了汇报。“金日成听说战斗是我指挥的,特别惊讶,不明白一个政工人员怎么还会指挥战斗。其实,我们团里经常提‘政工军事化、军事政治化’,我不在时,我们连长可以讲政治课,他不在时我也能指挥战斗。”崔廷芳说,金日成听完汇报后,连连称赞这支部队“有战斗力,有战斗作风”。
0 _+ g4 H8 \0 D" [7 l' S& E9 K2 e+ r/ c' J b* [! m! e
苏军总顾问拉弗利科在听取战斗汇报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像这样一座大型发电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定会有几个高炮师保卫。这里只有一个团,几百架飞机来轰炸它,发电站基本完好,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胜利!”
+ I: i, d' C& i/ h5 R) n
* q4 b( u. o) t% W j: B此后,经过一个月的修复,水丰发电站恢复了供电。打着如意算盘的美军,没能在这次精心策划的轰炸中实现原定目的和战略企图。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因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崔廷芳在战争结束后,被金日成亲自授予了“朝鲜军功奖章”。2 ]# ~/ \! F5 u1 Q/ o( C( f
' m( D% `9 p+ O# W6 V- Z5 D+ \% a* `6 O0 d( c) ~: k
深藏功与名 寄语传承红色精神7 r2 a" W9 X8 A& Z$ i
7 R" d* ~2 _) P5 ^
) }# W7 y( w8 R0 W% i“每一场战争都伴随着流血和牺牲,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有战友离我们而去,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我们未顾虑过生死,只一心护卫和平。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终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经历过战争年代,崔廷芳最庆幸的是自己未受过重伤,能够亲眼见证着祖国的成长和富强。10月25日,在观看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直播时,崔廷芳感慨:“我是幸运的,亲眼看到了祖国的日渐强盛!现在,我们有了强大的空军和海军,拥有了制空权和制海权,跟过去再也不一样了!”! e) S: I0 |& c# n! V+ v7 T6 q
( ^. E1 I1 m, T: [4 e3 a( }离开战场后,崔廷芳深藏功与名,默默为我国电力事业奋斗。他很少提及战争经历,而是一直兢兢业业,事事冲锋在前,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本色:回国两年后,他转业到云南一个水电站工作,在大山里一干就是17年。1973年,调入衡水地区用电管理所担任副所长,直至1987年离休。# F E9 F, F7 \# S' }4 n
8 ]3 L/ \6 b v7 u1 j“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为人民做点儿工作,很不够,真的很不够。”英雄已迟暮,但信念犹存,年过九旬的崔廷芳仍旧想奉献余力,“希望后辈们了解那段历史,聆听战士们的英雄事迹,传承红色精神。”8 Z' Z" o4 w4 M7 E4 d
6 c( C- T0 n; z: S) P
崔廷芳老人寄语年轻人:“先有国,再有家。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你们应该认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认识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的追求,继承和弘扬红色精神,为国家发展多作贡献。”
7 P! I, S: b" ~; J% I0 E1 ~% H% o- l! M+ _2 d. i& J* }% ^
本报记者 朱微 文/图2 e- o* @- m1 V8 c
9 m2 C7 Q, _9 H/ d+ n5 \- @5 c4 |+ I$ y0 V) M' t- r/ G6 A/ W
7 N, _& _" ^# b4 a
- X1 p( L9 i5 r( _% V; P
! p# j. k6 H Y( E*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