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千万别没了“谱”
9 K3 p; W% w4 Z& w 随手翻开一套家谱,几乎总能在首卷找到相关的“义例”或“谱例”,阐述每次编修家谱遵循的原则,有的甚至还详细载明什么人不能入谱等等。然而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却发现,不少地区家族在实际修谱过程中互相攀比甚至乱傍名人,使修谱变成了“摆谱”,最终修成的家谱“太离谱”。, u: q; |! U8 O; o2 z/ y
. \. M4 z8 I" Q+ i 大收入谱费建祠堂# I/ Z$ B+ @5 Q9 l0 T$ y; w, t
( ?& M+ z) d4 ` 有点太离谱 # f* ^& H% t" _
据了解,目前在省内不少地区修一次家谱就要花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而对于经费的来源,记者了解到除一部分来自于家族内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企业老板的捐款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族内群众的集资或缴纳的入谱费。
! ]7 F: c' ^ H) `
3 h- n9 K5 h9 ]" H$ B- |) |' J “入谱费必须要交,一般每人5-20元,不交就入不了谱。”采访中有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A8 t: x5 ^: U( R/ u+ R3 j
7 a. [/ z0 A* V! t- `( V 一套家谱,在几代人的传承续修之后,往往变成十几卷甚至更多卷,家谱修成之后,并不意味着后人都会有一部家谱,如果想要,还必须要向修谱理事会的人员请家谱,而这个费用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 u* |& t% s) T8 s
! ~6 r. N/ p* Y8 T: {0 X
随着家谱热的兴起,家庙、祠堂的兴建近年来在各地也甚嚣尘上。坐落于枣庄市峄城区的氶水孙氏祠堂,是氶水孙氏在2001年修完家谱后动工建设的。据介绍,当时修家谱时就花了20万元。当前,济阳县孙耿镇艾家屯的艾氏宗祠也正在积极筹建过程中,“大约需要50-60万元,主要依靠村民的自愿捐款。”该村村委主任告诉记者。
* C) Z( k0 Y4 ?; v- g0 C 8 _( h4 _0 J- D5 y
乱傍名人不记录遗传病史2 B: I3 E& @% L9 \) H0 U
8 u& ]2 Y# n. e5 K+ y L+ Z% D 缺少实用性
$ y e$ r# B5 b$ z$ ?7 g% e" i1 G/ E
0 l: I- I" N% d& F. E Q6 A 一般修谱的惯例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地区家谱出现了十年一修甚至五年一修的情况,每次都是大手笔大开销,其背后多是攀比心理在作怪。续修家谱本是一个家族根据自身家族人口繁衍、迁徙等材料记录的需要而为,但现在很多修家谱的动机是因为看到别家在修自家不修谱觉得很丢面子,或者是看到别家修得好,要想办法超越等等。+ A! Q2 S; t) o% q2 n
2 v5 w, g1 }5 ]4 M3 A4 w “不少地方家谱修得热热闹闹,却闹出了不少笑话,那就是乱认祖先,傍名人、拉关系。例如,姓赵的总想攀上赵匡胤,姓王的总想认上王羲之,而姓孔的都想成为孔子的第多少代孙等等。其实,现代续修家谱应该突出它的实用性,比如在编修家谱中将家族遗传病史资料详细记录下来,传给后代,就有很好的警示、提醒作用。”原济南大学副校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党明德说,但是这一点在很多编修家谱的人看来是讳莫如深的。* j# J' Z( ?5 E0 g4 S
# _* e% O2 V: [: B: O( ?
为争名夺势多次修谱# _# s( \4 Q9 l& `4 n+ S
j) ]! P/ N% y, z
实在太功利
: A9 S" }7 ~& v# b " e( t, A( M* ~( \* m
家谱,原本是单纯书写族人的“平民史册”,但却在演进过程中凭添了许多功利性的因素。最直观的显现莫过于对每个人“史实”的描述的小传。1 O7 |; a0 ?/ x! C" h* b* }7 y
( l# q* a4 N& h# X6 T1 ?3 J' S' I
隐恶扬善,是家谱编修的根本宗旨,除了对家族中出现的英雄人物或文化名人等着墨较多外,不难发现“其他在家族中钱多者或势力强者”,在家谱中也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这几乎已成为家谱编修过程中的“惯例”或“潜规则”。对家族中家支势力强者、对编修工作经济贡献多者大加褒赞、溢美之词,而那些因为不交入谱费或不肖者即在家谱中被除名。: s# K: a: P7 l
* o1 u* |, T% ~
采访中,记者还曾听到过这样一个事例,在胶东某地一个家族内出现了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一位从政另一位经商,关系也极为紧张。从政的那位首先率领一拨人对家谱做了编修整理,经商的那位族人看过之后,极为恼火,认为对方完全是在贬抑自己而抬高对方,于是又出资请另一拨人重新修了一次家谱。两三年内,这个家族出现了两个版本的家谱,族人跟着折腾了两次,而双方的矛盾却就此更加紧张激化。( U! ]' D, P) V% s, v
4 r- P1 R) F" t* \+ ^ 在不少农村地区,家族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远地区,不同家族势力往往盘根错节,而有些别有用心之人就会借着修撰家谱的机会,来强化家族势力、张扬大户威严,傲视政府部门和其他弱势姓氏群众,严重的甚至影响、干扰到基层组织的民主政治建设。 来源:搜狐 D; b. C2 Y% [3 D4 i6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