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7106|回复: 59

《历代崔氏人物辞典》首发式今日举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30 23: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代崔氏人物辞典》首发式今日举行
崔         巍

$ i5 i& S1 \9 ~, T       《历代崔氏人物辞典》(古代卷)首发式今天在河南省登封市易佰苑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各地崔氏宗亲代表五十余人及其他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专家参加了首发式。1 i4 C9 U; v' ], z0 {8 |1 e( ]
       首发式由中原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崔燕方主持,中华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崔延山致欢迎词,主编崔聚成对《历代崔氏人物辞典》的创作过程及重大意义作了介绍,崔聚成宗亲和中华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崔春茂为《历代崔氏人物辞典》揭彩,主编崔聚成宗亲与副主编崔延山宗亲现场为来宾及崔氏宗亲赠送了《历代崔氏人物辞典》。之后,崔春茂宗亲、崔光欣宗亲及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崔孟彦宗亲、崔书安宗亲对主编崔聚成近二十年来对崔氏历史文化研究的巨大贡献予以肯定,并对《历代崔氏人物辞典》的发行表示祝贺。; I; Z% A3 _( |6 R/ q+ E
       许由与许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道生,全国十佳孝贤评选组委会总策划、《许氏名人》主编郭振峰,霍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霍光寅,朱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朱国平,杨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杨超凡、副会长杨世阳,甄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甄天义等姓氏专家祝贺《历代崔氏人物辞典》顺利发行,对崔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今后与崔氏多交流、多沟通。
! m* ]" g, L9 g: I) _       来自各地的崔氏宗亲代表也都积极发言,热情互动,气氛融洽,大家都感觉相见恨晚。
2 t4 H. D' q: {- y6 `! o       最后,崔氏宗亲与其他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合影留念。
/ b3 A' @1 `, @
/ J% A4 |0 a2 U" q& e) O7 {- ~ 9 U/ h0 [7 c: e4 Z/ a; o

& h% u3 n* D1 P' C相关链接:/ A% e' f, F1 b" ^0 j
中原姓氏寻根概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23: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
在《历代崔氏人物辞典》首发式上的发言
# i- ?) Q, p* Q
各位宗亲及各位朋友:& X7 g. G% H5 z1 ]
      大家好!
7 o- @: i5 Q+ ^7 y& E      你们不顾炎炎盛夏的酷暑相聚在这美丽的旅游胜地——登封,出席《历代崔氏人物辞典》一书的首发式,作为主编我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7 W: |- E1 Y9 i5 @" h
      下面就《历代崔氏人物辞典》的有关情况说两句。
, I1 z. i% t/ I) Z: o ' F; P0 E: t' ]  f0 p/ B

5 Z. P# I( O: w
崔姓是个伟大的古老的姓氏
4 e  y& N0 m0 S+ w( H8 T

, q0 q3 L1 H# [* T2 b* h7 N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而这些姓氏都有各自的历史渊源,不同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知源为忠,识祖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每个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了解自已姓氏的历史,都有义务促进自己姓氏文化的研究和发展,让自己的姓氏文化发扬光大,名人辈出、圣哲精神相传。
2 a# j) l+ p: R      中华崔姓,是源于炎帝的古老姓氏之一,是姜太公(姜尚)的后裔,有着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其裔孙现遍及华夏大地。宋代排189位,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前100个大姓按人口多少排序开始列在第74位;2007年4月有关部门公布了新统计的全国前100个大姓的排序,崔姓列第54位,按此估算,约有50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39%。在有着近亿人口的河南省,100个大姓崔姓列在第24位。崔氏的得姓,是以邑为姓,得姓始祖为崔季子,祖居地崔氏城。据历史典籍载,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黄河乡的土城。秦以前在山东、河北发展,崔意如在秦国拜为大夫,因功封东莱侯。其二子,崔业,字伯基,因功继封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属河北);崔仲牟居安平(西汉时属涿郡,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安平县又属博陵郡。今也属河北),东汉末年发展为清河、博陵二大望族,被誉为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据《辞海》介绍,金朝分为山东东西两路,山东成为政区名。明朝置山东布政使司,清朝正式为山东省,范围进一步扩大。)五姓甲门。历史上扬名显族的崔氏名人几乎都出自这两个地方。查《魏书》,共记载崔氏人物有110位,其中清河有64位,博陵有44人。魏晋南北朝则是崔氏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人口的迅速繁衍和仕宦迁徙等原因,由清河、博陵两支逐渐形成青州、荥阳等众多支派。至隋唐时期,最著名的就有十房,他们各脉相承:出自清河的有郑州房、许州鄢陵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出自博陵的有: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
- p# N) D  o2 r6 d0 n, \1 A* d      笔者在学生时期就对历史文化有兴趣。1995年续修完《洛阳徐家营•崔氏族谱》后,有一股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对崔氏历史文化要去作深一步的探讨、研究。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之机,海内外寻根问祖热的兴起,几年时间跑遍河洛地区联络崔氏家族中的有志之士,经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批准成立了“河洛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收集到不少历史资料和家谱资料,进而成立了中原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还联络到了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市更多的有识之士。在各地省市县图书馆、资料室和家族中查阅了更多的历史典籍、方志和家谱,对姓氏文化、谱牒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自己能拥有崔姓感到十分荣幸和骄傲,因为崔姓在历史上曾经是北方的第一大姓,每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人物,众多杰出名人,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家族,史不绝书。据笔者统计:《廿五史人名大辞典》收有384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收有1134位;《古今图书集成》收有237位;《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有396位。仅唐代的290余年间,就涌现出了29位宰相(这次编纂《辞典》时详查史料,崔氏总共有50位宰相,作为附录列表于后,供各位宗亲研究时参考用),14位大学士,82位101次任九卿,336人619次任刺史(《唐刺史考全编》收录会更多,笔者没有详细统计),15位文武状元,还有116位诗人文学家等等,历史上如此辉煌。近现代崔氏也是群星灿烂,如共和国部长崔月犁、崔乃夫,军事方面的崔义田、崔文斌、崔田民,文化方面的崔巍、崔兰田,科技方面的崔芝兰、崔琦等,更是不胜枚举,深感崔氏人物是大有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所以平时就留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 L4 S/ x6 S( ?4 a$ p
! k0 y+ ^1 C1 n
为什么要编纂《历代崔氏人物辞典》?

" @7 t3 j  G. @6 P5 O: ]" v+ f / a% T+ P" p8 w7 Q! u" T2 |) b
       2004年10月赴河南周口参加了“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回来后与洛阳的史学家、学者徐金星等人发起成立了“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更进一步研究姓氏文化。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寻华夏之根,溯姓氏之源,这是每个华人的愿望;树民族之碑,立炎黄之传,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姓氏文化,是指与中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变迁、名人事迹及著述、郡望、堂号、堂联、家谱、宗祠、世系、家训、排行字辈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返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名人事迹是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姓氏的发展都与她的每一位成员息息相关,尤其是涌现出的名人,他们对姓氏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对华夏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几年,在族中有识之士的帮助下,陆续出版了《崔氏历史文化研究》、《唐崔氏墓志研究专集》、《崔氏族志》(第一卷)三本崔氏专辑。在查阅一些史料,特别是一些方志和家谱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人对崔氏人物的阐述和记载不是那么确切,甚至出现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专门辑录的《崔氏人物辞典》,由此就想到了:为了更多人研究起来方便查找崔氏人物资料,何不将众多典籍、方志、墓志、家谱中的人物资料收集整理出来,自己编纂一部《历代崔氏人物辞典》(分古代卷和近现代卷)呢?
5 q4 d5 g8 s% ~  K. u/ _: r       编一部《历代崔氏人物辞典》说着容易,真正做起来是相当困难的。首先是资料的收集。但路是人走出来的,世界上总有没有人走过的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谁让我是一位崔氏后裔子孙呢?自己不研究,能埋怨他人吗?于是怀着一颗对中华历史文化、崔氏文化热爱之心,凭一种执著的意志,我买书,跑图书馆、资料室,找朋友借书等。克服千难万苦,先后又用了五年多的功夫,《历代崔氏人物辞典•古代卷》初成此书。初稿形成后,洛阳本家崔孟彦、甘肃崔峻、山东崔相臣、广东崔杰华、广西崔绍堂等热心的宗亲有为我提供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县志、族谱等史料,笔者一次次的反复补充、甄别、修改,总共有多少次改动,几易其稿我也记不清了。; R+ C& c% x6 _) W4 c- e
      再一个就是出版的经费问题,山东的一位宗亲开始答应给赞助,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了三年,还是黄了。笔者早年倾心投入研究崔氏历史文化,把研究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干,十六年来研究姓氏文化,东奔西跑,加上本人没有工资,还丢掉了许多挣钱的机会,也花光了有限的积蓄,平日省吃俭用过着清贫的生活,不修宅居,也没给自已的老伴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延山宗亲在这方面又伸出了双手,慷慨解囊解决了这个难题。终于使书稿变成了放在大家面前的精美书籍。# s! L% ^2 o/ e/ u

9 _: F  u8 h3 @
  d3 [# v( D' `7 H9 Z4 Y4 H
《辞典》有何特点?

# D% _* o+ y3 w: \ 1 \  V& B! ]" z  K
      《历代崔氏人物辞典》,是一部工具书,分古代和近现代二卷。目前出版的是古代卷,65万字,共分远古三代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五个历史时期,总共辑录了2832位人物,其中不乏有政治、思想、军事、文化教育、艺术、科学、佛道教、少数民族等方面人物。虽不能和正规的人物辞典相比美,但毕竟是目前国内已知的第一部专门辑录崔氏人物辞典。它以二十五史为主线,参考各类志书、家谱资料,特别是利用了洛阳及他地出土的众多墓志,增补、订正了不少人物的生卒年、生平事迹和上下世系,这是其他人物辞典都少有的。洛阳的一位教授给我鼓劲说,你不要按正规的辞典来搞,要搞出自己的特点,突出家族的特点。本辞典每个人物设有词头,包括名字、异名、字号、生卒年、朝代、籍贯、亲属关系、科举仕历、生平事迹、享年、谥号、主要著作、墓志题目、发掘及保存地点等,但据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不同,每人词条不勉强凑全;突出了崔氏世次,每个血缘家族亲近的人物排列在一起,使大家查起来较为方便些。对于历史上有争论的问题,如炎帝、姜太公、崔氏得姓始祖、崔邑故地以及清河东武城等问题,列举了一些历史证据,放在附录里供大家参考。所涉及到的封建年号,一般均标注公元纪年;仕历中凡遇古地名,适当标注今地名;繁体字,特别是个别孤癖字,则改为正规的简体字;凡带有“*”的人物,均在前一人的词条中,没另设词头,但在目录中设有;有关墓志和碑碣的资料,是择录与亲属、仕历等有关部分,难免会出现上下文不通之处,请谅解。" m& t4 m: r6 V# F% u; Y& Z
      一位哲人曾说:历史不会忘记作出微贡献的每一个人。而评价每一个人,也不能忘记历史。如何看待这些历史人物的贡献,列宁给我们作出科学的回答:“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否则,必然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历代崔氏人物辞典•古代卷》主要想为全面、系统、准确地了解和研究崔氏历史人物提供一些依据。同时阅读本书宛如穿越华夏人类文明的时光隧道,直接与列祖列宗进行心灵对话之旅,仿佛在追求那一幅幅遥远的辉煌与绝响,从中感悟岁月的沧桑。) w% |5 Q" H1 ], s5 J& y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学习研究人物,意在启迪后人。国家、民族的振兴靠人才。希望《崔氏古代人物辞典•古代卷》不仅对崔氏后代子孙有启发、教育、激励的作用,他姓人读后也能收到一些补益。希望能继承先辈们的优秀品质,以他们为榜样,在构建当代和谐社会中,重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D' t' l. U0 I# C0 X7 E; t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所选条目难免挂一漏万,肯定存在不少错谬,甚至遗珠留椟,还请各位宗亲及朋友们提出批评,不吝赐教。
. _% T, [& p3 c% h      《崔氏古代人物辞典•近现代卷》还在搜集、征集资料阶段,是按省市区划分的,一个省区内按生年排序。从民国初年起,止当前。欢迎各位宗亲积极提供资料,争取做下卷编委。
! n3 o! c+ t% T5 e. x      最后,祝愿所有与会人员及其家人身心安康,生活幸福!5 J* t1 z+ x$ E( k
      同时也通过各位的宣传使《辞典》早日走上需要者的案头!也希望有研究成果的宗亲早日把它变成书香,使崔氏历史文化研究有新的进展!/ t* T& X4 u+ Z+ L' K
+ w# a1 S: f: e* e& W) R. u
                                                                                                                                   崔聚成  2011年7月30日于登封
+ o5 ^# r$ Y8 r6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23: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崔聚成,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全国崔氏历史文化研究早期的发起人,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首任秘书长,洛阳历史学会会员、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崔氏历史文化研究功勋人物,全国保护和发掘姓氏文化十大杰出人物,《中华崔氏网》高级顾问,《历代崔氏人物辞典》主编,河南十大家谱收藏者暨姓氏文化研究者,《崔氏家园》2010年第2期封面人物;他研究姓氏文化、谱牒文化的感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洛阳电视台、《洛阳晚报》、《崔氏历史文化》多次报道,并被收录于《当代中华优秀儿女》、《中华姓氏名人谱》、《洛阳当代英才志》等大型辞书中;他的论文《浅谈谱牒与谱牒文化》、《崔氏源流及文化》被众多报刊转载和引用;先后出版了《崔氏历史文化研究》、《唐崔氏墓志研究专集》、《崔氏族志》(第一卷)、《历代崔氏人物辞典》等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31 05: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山先生,得知《历代崔氏人物辞典》在你和聚成宗亲的努力下,终于编撰成书,深表敬意。我渴望能早日拜读,不知此书如何购买或者索取?请延山先生不吝赐教。吉林延边崔国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31 06: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历代崔氏人物辞典》发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发表于 2011-7-31 08: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山先生,得知《历代崔氏人物辞典》在你和聚成宗亲的努力下,终于编撰成书,深表敬意。我渴望能 ..
    1 D0 [: l0 F1 s* n; s( J! @
    8 M7 E0 X/ y4 A8 w8 e) {: w! j 2 f$ V, C. U1 |$ X

    . }" Q: Z, F: l+ J
    ; {. R) W( ^, ^+ h. ] 本消息由该成员通过手机发送,体验手机请登录:http://m.chinacui.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1-7-31 09: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历代崔氏人物辞典》成功发行!衷心感谢聚成丶延山宗亲为崔氏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e) C( v, q/ y: U+ `- P7 _* g : \* {" `$ o' k5 A) R& `
    聚成丶延山宗亲辛苦了!因故未能参会深表歉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1-7-31 09: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聚成丶延山宗亲辛苦了!因故未能参会深表歉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31 1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31 11: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氏大事,崔家盛事。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7-7 11:45 , Processed in 0.063710 second(s), 16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