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氏唐代拜相
) ]8 ^8 v' U! D& a
% Y3 I3 w3 L+ Z" q6 T东汉以后,世族门阀制度兴起,姓氏又开始出现了贵贱之分,姓氏对人们的前途命运等切身利益有了超乎寻常的重要意义。所谓“门阀”,即指封建社会中的世代显贵之家,称为“高门”,与此同时,卑微庶众之家称为“寒门”。士庶之间,“高门”与“寒门”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所谓“士庶天隔”。门阀制度开始于西汉末年,经东汉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登峰造级的地步,隋唐时期逐步衰退,“安史之乱”以后彻底崩溃。6 z2 K, D) J4 y- G$ }# V1 J
唐朝初期,为了抑制士族地位,唐太宗令史官重修《氏族志》。据《旧唐书•高士廉传》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山东士族大姓崔、卢、王、谢、郑诸姓,好自地望,自称名族,自相婚姻的现状极为厌恶。他即位之初,就命大臣高士廉、韦挺、岑之本等搜集全国世族谱牒,刊正族姓,撰为《氏族志》。书初成,仍以山东世族黄门侍郎崔干为第一等。太宗看后大为不满,对高士廉等说:“我与山东崔、卢、王、谢为重,就不合适了。我现在要重新确定族姓等级,目的是要提高当朝宦官的社会地位,为何还要把崔氏列为第一等呢!现在确定等级,不必考虑各族姓数世前的门第,只取现在官职的高下作为定级的依据。于是,皇族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皇后长孙氏列为第二等,还不得不将崔姓列为第三等。然而,唐时崔氏兴盛并非仅仅依附家门,还受惠于家学家风。凭着族人的聪明才智,继续在朝政方面发挥作用,科举制度的创立,朝廷选拔人才、任用官吏,这更为承袭家学家风的崔氏,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途径,涌现出了许多位宰相、状元、诗人及文学家。
; R% B% f- a$ A% w/ [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新唐书•校勘记》,宰相任职的先后顺序排列为:" k4 r% k7 f1 I7 Y- B$ w! n
太宗朝、高宗朝时 崔仁师、崔知温、崔敦礼;
: Y! ^- s. r! H% I" r" o+ M武后朝时 崔 察、崔神基、崔元综、崔玄(日韦);
! ~ y* |4 H+ Z, J4 w9 ]. _9 R中宗朝时崔 (左三点水,右是)
! }% t1 V4 _! @+ a睿宗朝、玄宗朝时 崔日用、崔 涣 、 D* `0 O" }4 b( Z, ?6 u1 D( w
肃宗朝时 崔 园# ~/ T6 r; f: U/ G8 ^1 t
德宗朝时 崔佑甫、崔 造、崔 损
/ \" N/ }$ O6 y0 c0 b! t3 s. b7 h宪宗朝时崔群
/ X t# {% R+ N- }4 v穆宗朝时崔植; ^1 m( a; c. Y- E4 |6 r& x) N' a
武宗朝时崔珙
. T! {! H7 X2 @ S* M" T Q宣宗朝时 崔 郸、崔 铉、崔元式、崔龟从、崔慎由
; _9 S% Z2 d" o. i+ [僖宗朝时 崔彦昭、崔 沆
3 E0 u% w' n% m5 {9 X/ k, a昭宗朝时 崔昭纬、崔 胤、崔 远' R$ P; Q) w/ ^3 Z8 l! M
唐末大齐政权时,清河小房又有崔(谬,为王字旁)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任宰相。后唐梁时崔协也是位宰相。以上共29位宰相。在中国的历史上崔氏还有几位宰相,他们分别是:春秋时齐国的崔抒;东汉时的崔烈;南北朝北魏时的崔浩、崔亮、崔光:隋朝末年大夏政权时的崔君肃;南宋朝时崔与之;元朝时的崔斌等,总共有近40位宰相。由于崔氏在历史上有众多的宰相,近代史学家就有人称崔姓为“宰相之姓”。# g, |2 Q0 |* F: S
2 `- }: j- N4 Q. S
唐代崔氏还有十四人为翰林院学士,他们为:% K/ p+ P7 l; W1 K h2 }/ b' Y- U7 t4 b0 g
宪宗朝时崔群,元和二年(807)十一月以左补阙人翰林院,元和九年(814)六月出为礼部侍郎。
' y$ z2 c0 G0 T6 e) R5 H/ W敬宗朝时崔郾,长庆四年(824)六月以给事中入翰林院,宝历二年(826)九月出为中书舍人。 •4 r3 N% @5 ~# b" X
文宗朝时崔郸,大和三年(829)五月以考功郎中人翰林院,大和六年(832)出为中书舍人。
6 I. A* t7 T0 i( w" `武宗朝时崔铉,开成五年(840)七月以司勋员外郎人翰林院,会昌三年(843)五月出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宗朝时崔慎由,大中三年(849)六月以职方郎中、知制诰人翰林院,同年十二月出为中书舍人。
( s3 w8 l# J: i/ P5 W" K7 C懿宗朝时崔佩,咸通八年(867)十月以监察御史入翰林院,咸通十年(869)三月出为考功郎中。
9 t3 @8 u$ @: @3 v懿宗朝时崔充,咸通九年(868)六月以考功勋外郎入翰林院,咸通十三年(872)九月出为东川节度使。6 d7 k1 C4 b" m
懿宗朝时崔(谬,右为王字旁)为翰林院学士时间,待考。! v4 a; g9 U( p3 Y: e7 Y {! K
僖宗朝时崔(左三点水,右是)咸通十四年(873)十一月,以司封员外郎入翰林4 z2 ?# S- z- ^
院,至咸通末年出。6 @ M8 `$ t M
僖宗朝时崔澹,乾符初年入翰林院,乾符四年(877)九月出为中书舍人,知贡举。
0 l% p& U8 r; T i6 s0 j昭宗朝时崔昭纬,入翰林院时间不详,待考,大顺二年(891)五月出翰林院为兵部侍郎、平章事。/ G) j" B' w7 }' H
昭宗朝时崔远,大顺初年以员外郎、知制诰入翰林院,乾宁三年(896)九月出为兵部侍郎、平章事。 k, S8 D E6 T
昭宗朝时还有崔汪、崔涓在大顺中入翰林院为学土,何时出,待考。
+ }' i8 y, I, ?, A/ {$ B) q/ c9 }5 ]( s; z9 R; t' h
据《登科记》、《玉芝堂谈萃》等史料记载,唐代及五代十国时期,崔氏家族共出了14位文武状元。依他们中状元的时间顺序排列为:
; x4 P/ w( d% B0 P9 G- B崔 园 唐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诏举“智谋将帅”科中武状元,是崔氏中已知的一个武状元。
9 F5 i4 K# X$ L$ d+ B+ L4 D e3 ^崔 曙 唐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戊寅科状元。
. _1 N$ f. C, ]5 s5 r% E7 b7 o崔元翰 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是崔氏状元中唯一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
\) ]; M0 I3 Y7 E, R崔 某,史失其名、籍贯,生卒年不详。唐开成四年(839)己未科状元。
9 t& J: U+ t% ~; X崔 岘(xian) 史失籍贯,生卒年不详。唐会昌元年(841)辛酉科状元。3 X- L: Q; a: P, W! G7 N; ]
崔 (左金字旁,右刑)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唐大中十年(856)丙子科状元。
& E; ?( D, S* h _崔昭纬 清河(今属河北)人,唐中和三年(883)癸卯科状元。大顺二年(891)任宰相,在崔氏历史名人中是唯一一位先中状元后再任宰相的。4 A) e, N2 C# g# `# K9 A
崔昭矩 清河(今属河北)人,同昭纬是兄弟,在距兄中状元后八年,大顺二年(891)中辛亥科状元,是崔氏状元中唯一的兄弟状元。$ `1 N" X5 p$ i. X n
崔 胶 史失籍贯、生卒年月。唐景福二年(893)癸丑科状元。
! n) Q" n9 e- B崔 谔 史失籍贯、生卒年月。唐乾宁三年(896)丙辰科状元。5 c9 }: `5 S0 S: v) Z9 \
崔 詹 史失籍贯、生卒年月。唐天祜四年(卿)丁卯科状元。他也是唐朝末年的最后一位状元,他及第后不久,朱全忠便于当年三月强迫唐哀帝禅位,唐朝亡。朱全忠代唐称帝,建立梁朝,成为梁太祖。 • , •
% X* V) h6 b6 K2 F. @崔 液,字润甫,小名海子,唐定州(今河北定县)人,唐代状元,及第时间现已无考。 •
; R0 P& O: c- A% [) {4 g- y2 @# \崔 邈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二年(咖)戊辰科状元。
2 [$ x" a7 Z* Q8 U/ V9 h& r* o& c4 g崔光表 后唐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同光二年(924)甲申科状元。4 q7 A3 G) T1 Z- y* d* v6 v" O# T) c( y
在唐代,崔氏家族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文学家,以他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才华称著于我国历史。据《唐诗大辞典》记载,崔氏共有诗人119位,据《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记载,崔氏共有文学家116位。崔令钦文学家,撰有《教坊记》,崔行功文学家、史学家,参与编纂《晋书》等,“才高八斗”的崔颢、崔融、崔曙、崔玄之、崔护、崔涂、崔宗兴......6 v$ ^% O$ H1 j* }0 \5 A
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彻底涤荡了土族势力,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阅阀”。在新的格局下,兴盛了几百年至宋代以后崔氏家族开始走向衰落。宋代人王明清在《挥前录》卷二中说:“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圭组,世为显著,至本朝绝无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