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8-17 10:15 |
---|
|
11月12日,上午9点,即将参加三场求职面试的小沈拿起一把梳子放在自己的公文包里,据说这来自同班女同学的“友情提醒”。一些面试官可能因头发不整而对应聘者的印象大打折扣:“毕竟找好工作有难度,一点细节也不能忽视。”1980年出生的小沈是某名牌高校新闻系研究生(Q吧) ,此前他的读书生涯一直很顺,但第一次找工作,他感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力。尽管眼下“金融风暴眼”在国外,但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如此之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不受这场金融海啸的影响,求职前景不容乐观。
4 f0 ], i* c. H1 W
- |0 U2 z4 n- E% h n$ C$ h, | v, O4 I" u# E C6 g! j# O7 r
7 t7 A; P1 p8 p* c
记者近日走近这个求职群体,深刻地感受到毕业生焦虑的心情,也发现不少毕业生在积极为自己的将来寻找出路。看准低潮时的机遇,就能在下一波发展中冲上浪尖。
! [* E a5 y* X5 C" [
% y, b% T4 R$ I) ^8 I2 |, ?“任何细节都不能犯错”
8 \; B7 g7 i' j1 a0 f6 l1 d* s# d# r# }- g' ]7 x# X
早晨6:40,小沈就起床了,可平时即使早上有课,他也要睡到7点半之后才肯起来。那天,他竟然破天荒花了十分钟梳头:“我的头发有点自然卷,稍不注意就像没整理过,我可不想给别人留下不修边幅的印象。” " C( v( D# m+ x, K. B6 @# M
, r/ x# H, o7 F- H- y梳洗完毕,小沈小心翼翼地从袋子里拿出生平第一套西装,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小沈也专门准备了“面试装”,熨烫好后就放在袋子里挂在床边,只有面试才穿。小沈甚至为自己设计了好几种“面试造型”:去外企一定是西装、领带一丝不苟;如果去一些小型公司则把西装拿在手上,显得不那么拘束;如果是去网站等新兴行业,就取下领带敞开衬衫第一粒扣子,显得更加轻松,不会给人呆板的印象。
1 r) o- @) w/ ?
' U1 j2 O& [. j+ F$ q$ q; \早上7:40,小沈步行到学校外的公交车站。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30分,他要参加三场面试:“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最想去的单位,但今年情况比较特殊,现在招聘的单位虽然不少,但企业门槛在提高,待遇却有所下降。” 5 Y3 j" v+ x v/ I# L. W" C Q+ K6 C- K
% a# K% {( U( g9 w" i小沈说,此前和老师同学交流时就听说上海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15万人,比2008年有所增加,可眼下企业单位能够提供的岗位却在减少。随着海外经济情况转“冷”,稳步发展的中国吸引了不少“海归”回游,而上海更成为他们的首选,这就让小沈这样的应届毕业生有了更多的竞争者。
6 m7 {. d. R8 T: b& S1 x0 U6 B0 r1 u5 Z" ` x' M2 B
通过网上投简历、参加大型招聘会等方式,小沈得到一些参加面试的机会,这些机会他一个也不能错过。“虽然说心里有自己的理想单位,但每次面试我都得全力以赴,我的首选是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正因为每一次面试都要全力以赴,小沈不得不从服装、仪容、谈吐等各个方面做好准备,“只要注意得到的细节,都不能犯错。” 4 X" P1 T ~- [1 K: ~
6 T5 @7 q- @0 N* z/ S2 A“面试时快透不过气来” - n$ x M: N9 s6 L# Q' s" n
3 v/ d8 v7 G/ |1 w' I- ^7 R上午8:45,小沈就到达南京西路一幢商务楼楼下。到达这家面试公司的楼层后,就有工作人员引导他到一间办公室外等候,这里已经有七八名同样忐忑不安的毕业生等候在这里了。他们小声彼此问候,询问对方的学校、专业以及对工作待遇的期望值等。小沈小心地打量着办公室周边的环境和陈设,试图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如果我能注意到这家公司的一些细节,在面试时表现出来,就可以让面试人员觉得我很仔细。” , |' b B+ R! C
. X. W# Q4 i1 `% V& _8 S9时许,一名女学生第一个被叫进面试房间,面试时间足足有20多分钟。这20多分钟里,小沈和在外等候的求职者们极少讲话,但几乎每个人都有些特定的小动作。小沈双手大拇指一直交替按压,坐在他身边的另一名男生则托着下巴,手指在嘴唇上方弹钢琴一般点来点去,还有一名长发女生则一直在卷自己的发梢。当第一名女生微笑着从办公室里出来后,立即有人围上去,询问面试题目和面试官的情况,对此小沈有些不屑一顾,“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面试官不可能问同样的问题,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没有就说没有,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 f, x) k1 }* n- c
1 e4 I6 I9 `4 C( X& i4 A% O3 v尽管有这份自信,但第四个被叫进办公室面试的小沈在经历20分钟左右的“盘问”后,还是一脸凝重地出了办公室。“太紧张了!”小沈说,办公室里坐了十几个人,有两个人做记录,而他一个人坐在这十几人的对面,之前想好的一系列展现风度的动作和独具幽默感的开场白都没办法正常进行。当面试官询问小沈对于这份工作的薪金期望时,小沈觉得自己呼吸十分急促,几乎堵住自己的喉咙无法说话:“我只能深呼吸一次,然后回答2500元。原本我想说 3000元的。” $ Z: H1 k2 v# W# G
' M( c, m' P ~0 z' l8 j中午11时和下午3时30分,小沈又先后参加了两场面试。不过,面试官都告诉他:“有结果之后我们会通知你的。”
1 D o7 p: P) Z) ]8 _6 Z) G% I* X% L6 X9 b( | M
“这样的话最能增加我们的焦灼感。留一点希望,又没有足够把握,特别是有时打电话去这些公司问,得到的回答也是‘我们还没有最后决定,有结果一定通知你’。”事实上,小沈的担忧不无道理,据调查数据显示,上海职场对猎头的需求意愿不及以往的20%。今年三四月,外资银行纷纷扩张,就业岗位数一度上升,曾让辅修金融的小沈暗自庆幸,谁知才刚半年,形势却急转直下。 1 v0 H; j: j j* r O
) u3 Z3 N; g+ f9 b
“20元栖身之地什么都靠抢”
9 U5 I! ?* {3 I8 B& ]% A' Z: M) ^; H
9 z8 e2 o2 r+ B0 `$ r9 G T“工作找得怎么样?”这几乎成了小沈和同学之间见面的问候语。后两场面试之间,小沈到淮海路上与自己的高中同学小陆碰头,两人一见面便相互讲述近期找工作的情况,交换招聘单位的信息。 ' k7 K+ q! Q7 \ T4 h# X
5 |, R! D& s J# A+ @4 x3 W小陆目前在安徽一所大学读书,上海是他最向往的城市。半个月前,小陆打电话给小沈,询问是否能到小沈的宿舍借住,想在上海找一份工作。由于宿舍根本没有空位且管理严格,小沈只能拒绝了老同学的请求。没想到上周小陆打电话给小沈,说自己已经来上海了,希望两人能一起找工作。
+ [7 S3 v2 d) `/ k7 Q" o4 Q
x4 g; X! C' v3 J& M' r“看过他住的地方之后,我觉得我自己非常幸运。”小沈第一次去小陆临时居住的“求职公寓”时,10平米的房间已经住了4人,加上大家的行李,房间几乎无处下脚,和群租房无异。“我是在网上看到的求职公寓消息,每天价格15元—45元都有,我选了最便宜的一家。”小陆说。住了两天,小陆就找到普陀另一家“求职公寓”,“虽然现在条件也不好,但总算是住在地面上了,20元能找个栖身之所算不错了。这种地方什么都靠抢,抢卫生间,抢接电话,抢网络接口,抢报纸看信息……”每天,小陆就从这狭小的公寓出发,四处寻找求职机会,小沈每天也会将校园网上看到的招聘消息及时告诉小陆,但至今没有回音:“等到这个周末还没有消息,我就回学校,毕竟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差距的。” 5 s! m x1 [8 d) E" V! Q% S
1 h0 x) w) P7 J即使可以回到宽敞舒适的校园和宿舍,小沈同样要面对求职时的各种陷阱:“交押金、收考试费不稀奇,有一次还通知面试要带上家长,结果去了之后对方大谈企业发展之道和产品的特殊功效,只字不提招聘,听完才晓得来听了一场产品推广。” 2 I$ \* z" x+ Z* q
) f; d; b& {$ R. ?. A4 `' R“考研(Q吧) 求职创业,条条大路通罗马”
8 S3 Q0 |+ W7 v! ]4 x5 J( j3 f" ~5 [& K- _7 g2 {
晚上6:10回到熟悉的校园,已是华灯初上,这是今天小沈感到最放松的一刻,“接下来就是继续寻找合适的单位,继续等待他们的通知。”
$ T; f, t3 I2 E) H) M7 [
8 T' |) o- ?4 C' _ e6 j7 R/ L回到宿舍时,室友们大都不在。小沈说,由于今年就业形势特殊,大家也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进行更长远的规划:“同宿舍有人准备考研,有人准备出国留学,现在汇率在降低,出国留学的成本比以前降低了不少。” 0 n* E4 P6 u# u7 i7 c! N& ?% ~
1 V" F7 Z2 y7 z8 k: ^+ T
而小沈的另一位室友方华,正端坐在电脑前面不停地聊天。方华上网可不是纯粹消遣,他在网上开了一家店,出售从开服装店的亲戚处拿来的衣服和电话卡、游戏点卡等各种物品。“现在还在找工作,我只能晚上回复买家们的信息,算是练手的第一步。”方华说,如果实在找不到理想的职位,他准备自己创业。“现在没什么时间管这家店,但每月还能有八百到一千元的收入,如果以后要全职做这些工作,我学过的广告、营销知识都可以用上,养活自己不成问题。”方华自信地说。
$ l; h# J% o, O* b: k8 P( U& k- [
“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也说到了金融海啸这个话题,对今年的就业形势作了理性分析,我们也有心理准备。”小沈表示,在努力寻找合适工作的同时,他和同学们也都在积极谋划自己的出路。“现在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通过努力是可以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的。经济低迷期总会过去,关键是选好自己的道路,多充电,等到下一波经济高峰来临,做好准备的人马上就能成为新浪潮的顶尖人物。”小沈这样说。 3 @7 a, d$ m1 N& o& f+ t
: F; k$ ?& ^7 L1 Q2 v3 U专家建议:
7 |( T9 [9 d/ B) P6 r( k
, ^6 X" W+ @: h. U1 K# C切忌挑三拣四以免“踏空”
* h( a# G$ _0 ^ [9 f% ~- x. e7 O9 U& Z) H w* u8 s
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心唐晓林老师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对投资、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大。一方面一些高端人才再次回到就业市场;另一方面,约有四万名留学生因欧美国家经济低迷回国就业,这势必加剧国内较高层次就业市场的竞争程度。但上海正在推进“四个中心”的建设,正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都需要大量人才为城市的建设发展作出贡献。
: F; C7 V# b3 K" K! s, \# z y
/ B7 _5 A8 N7 j7 @5 T, f* S求职专家提醒广大毕业生,世界金融危机不仅对经济造成影响,也直接影响就业。毕业生要及时调整心态和个人定位,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大学生就业,关键在于心态。”华东政法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张建栋老师说,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要认清大形势,切忌挑三拣四,以免“踏空”。在避免眼高手低的同时,还应多关注招聘网站和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以免错过机会。另外,制作针对性强的简历,也能帮助学生吸引到用人单位的注意。 范献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