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8-17 10:15 |
|---|
|
?/ U! x2 i- d0 L, N8 ~1 V7 a& h7 X. q
& Q& O* V2 \! Z" B' I' ^' b
资料来源:亿洋文化 2 h- n4 w1 r9 b; G* L; R
, S% T$ [' \& e
% D9 C; I; c# X' n
. j* T7 |! C' e. Z, \
' w) Y: L$ z$ m: n- H
6 w2 r( b- a1 n2 |; G 管教子女,父母都觉得有一个特别的难处,那就是一旦失败了就失败了,特别是独生子女,管孩子不能像干其他事—样,做得不成功,就再来一回。很显然,在管小孩这个问题上,并无一个放之四海而皆佳的成功模式,但他人的管理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我的一些管教子女的方法,也都是“借”来的。有些管孩子的方法,我的确还是从动物那里学来的。
2 R" T3 o( r1 Z) r, m5 ?$ k/ W8 c3 S. O0 S& r' N
众所周知,狐狸是一种生性狡猾的动物,名声很臭,尽干一些缺德的事,但据一些科学小品所载,它的教子的艺术,倒是可以值得一学的。一般的动物,都是非常“护”其幼崽的,特别是雌性动物对其幼崽,更是呵护有加,人是高级动物,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对小孩更是百般呵护,有的甚至呵护到了不该呵护的地步,而狐狸不是这样,狐狸爸爸狐狸妈妈在其幼崽长到一定大时,就不再让它留在窝里,把幼崽“拱”到窝外去。我以为这也算是一种教子方法,也算一种教子艺术。?
$ }7 I8 }" Z! P" i9 W
4 s7 ~$ j. ^1 }! n# ~; w/ f 当幼崽还没有产生自谋生活的意识的时候,将其拱到窝外去,表面看来是有点“残忍”,其实,比别的动物稍早一点让自己的幼崽经经风雨,是大有好处的,早一点学习一些捕食的本领,早一点学习一些逃避危险的本领,肯定于自己幼崽未来的生存有益。?4 U, ^0 L" |# C; h$ k
/ v* Q( h( A# S3 ?' L, Q" y9 Q4 E4 r 做父母的,特别是做妈妈的,对待子女都是一副菩萨心肠,宁愿自己受苦,不愿孩子受苦,自己的孩子受苦,自己的心里就如刀割。不记得是哪一位说过一句,说中国母亲巴不得把自己的小孩一直抱大成人,说是欧美的母亲不是这样,小孩到了18岁,就要让他自谋生计,家里经济条件再好,也要小孩自已挣钱养活自己,欧美父母的这种做法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有些过分,我想,中国父母的一些做法在欧美人看来也同样有些过分,他们会认为,对小孩的过分呵护,会妨碍孩子未来的发展。?3 i& v% C/ C: m+ W1 \
1 H7 t! o( O' r# \# _, v4 j0 n
但是,学习又是一个很苦的差事,竞争性又强,不吃苦不努力吧,不会有好成绩,将来考不上一所好中学、好大学,就难得找到一份好工作,一辈子都不如人,这也是为父为母者自然要考虑的事,想争个好成绩吧,就得吃苦,大一点吃点苦头,那还不算什么,小学、初中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上学比成人上班还早,睡觉比成人还晚,这份苦又不能代孩子受,心中矛盾得很。我虽是男性,但我也强烈地长期地感受过这种痛苦。我想,我如果是一位女性,有可能承受不了这份心理痛苦。?$ v. G, A3 E& M) ~: B) v/ J
6 i, }8 u0 j: K' ~$ k4 I
1994年上半年,我的大女儿在读硕士,二女儿在武汉读大学,老三在读高三。下半年,老三考取了桂林工学院,家中一下子空了巢,她妈妈的心里时常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老不好受,常找我出气,说:“你就像只老狐狸,把伢都拱到外面去了。”?# f, J k/ s* y+ H& y
% W& v* ?# j, p+ k8 w8 e 真的,看见三个女儿读书的那种拼命的样子,我总觉得是我在“逼”她们三个女儿,个个都勤奋,上学读书,特别用功,起得早,睡得晚。妻子看见女儿们的拼命样子,背后总是要我莫逼得太狠了,久而久之,我也觉得好像是我自己在逼她们。?, O$ p3 ~& C5 R' A i
, W m1 \! _+ M# A- M( M
那些日子,有时我这做爸爸的也在想,这样做值不值呢?世俗的看法不错呀,女孩子长大了,有个工作,成个家,过日子,不都是如此么?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女儿,哪能和那大家闺秀比呢??0 x% L+ S3 M7 e
4 r: h2 D# H' c2 q! X
有时,我这做爸爸的又不这样想。生儿育女,第一希望她们成人,第二,总还是希望她们能成才!要成才,苦总是要吃点的。想着想着,想起一篇科学小品文中描述的狐狸将幼崽往窝外拱的情景,于是,在妻子劝我莫逼得太厉害时,我就相机进言,讲述狐狸教子的趣事,同时戏言,如果怕孩子摔跤,把孩子老抱在手上,那孩子能长得大吗?你我不都是苦大的么。孩子现在不吃苦,将来还要吃更多的苦。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我出此言,一则是想借此缓解妻子的思想忧虑,二则是暗示我望子成才的一些想法。还算好的,妻子比较认同。?
! q. P0 \# {4 l6 P n' @
2 z7 b, J% C( e2 U' n3 `! o1 [ 苦不苦,我也有个近似于“狐狸教子”的想法。一些比较用功的初中生、高中生,多数是5点多钟就起床,晚上11点才睡觉,不能说不苦。但是,一些不怎么用功的孩子呢?他们也很“辛苦”!关于这一点,有些家长可能没有觉察到。当中学教师的人,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中专教师的人,看得比较多,一些不怎么用功的学生,其实也都是很用“功”的人,不过他们的功不是用在读书上,而是用在足球上、篮球上,或者是用在玩游戏机、上网聊天上,这些孩子有的中午不休息,在足球场上、篮球场上来往奔跑,这不苦?这些孩子,有的网上聊天整天整夜地不睡,不辛苦么?一个人的精力,总得有个地方释放,不在这里释放就在那里释放!?
n% m$ o# s8 A- G) s- z
' b+ o0 [# E+ f8 H1 @) y9 W/ w 我的午睡,被人称为是“雷打不动的”,一个周六的中午被打动了:篮球场上的喧哗声。我站在阳台一看,不是卫校的学生,是几个一中的高三学生,个个身强体壮,个个生龙活虎,我觉得他们的旺盛的精力,正在尽情地宣泄,这时,我睡意全无,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心想,这样辛苦不辛苦呢,接着还要上课,他们这样子挤时间来“辛苦”,并非家长的逼,也并非老师的逼。他们何苦而来呢?要是真苦,他们就不会来了,他们来了,一定有不苦的道理,非但不苦,而且肯定还有很大的乐趣,只是我这个“球盲”不会打球而无法享受罢了。因为对球有兴趣,所以他们有苦不觉苦,反而特有兴趣。?; g. e, r( b1 q+ t5 j' S4 p
% M6 [- I4 |, E 回想起自己的读书历程来,也觉得读书是苦,而且是个太长的苦。但是,也还有乐趣,有时候,还觉得真的离不开书。要是渎书真的是苦不堪言,那就不会有手不释卷的人了。很可能是,我因为对书特有兴趣,所以对“斗地主”的兴趣、对麻将的兴趣、对跳舞的兴趣,全“萎缩”了。从某一角度来说,很多有成就的人,多半是“残疾人”,他们在某一方面可能会是“跛子”,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某一方面的特长,极有可能造成另一方面的特短。?0 E& _4 N2 k7 b8 c
$ \6 D0 g0 `% L 基于这种想法,家长们不宜盲目追风,让孩子参加太多的课外学习班,有条件的话,参加一个班就行了。?2 A7 Q+ F, }1 ?8 K# F+ K8 C& f
9 n1 Q6 G; @$ f* X6 ? 话说回来,如果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那读书就真是一项苦差了。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就可能要寻找另外的途径来释放自己的精力了,学习要讲究方法,要讲究效率。有了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才会有比较高的学习效率,有了比较高的学习效率,才有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有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才有比较高的学习兴趣,有了比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觉得读书是件乐事而不是一件苦事。我想,天底下的事,多半有这样一个类似的循环,这个循环,有的是良性的,有的是恶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