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1178|回复: 3

户部尚书崔泰之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10-1 00: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唐长安平康坊内割宅之推测  ) h4 c: G$ R: I& e& Q7 ?
    《志》中列出了平康坊内有南门之东的菩提寺,街之北阳化寺,西北隅隋太师申国公李穆宅,西门之南尚书左仆射河南郡公褚遂良宅,西南隅国子祭酒韦澄宅、兰陵公主宅、万安观(永穆公主宅、梁国公姚元崇宅、太平公主宅——安西都护郭虔,三宅合并为观),东南隅右相李林甫宅(李靖宅——陆颂——李令问——李林甫)、嘉猷观,南门之西刑部尚书王志宅,次北户部尚书崔泰之宅、侍中裴光庭宅、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张弘靖宅(崔融旧第),以及十二地进奏院等14项建筑。
    2 u" N4 w  [3 F& X 王志宅、崔泰之、裴光庭、张弘靖
    : X! {: Z  b$ r; G7 W( l- {' {5 j, R0 c5 i, O) b
    《志》载平康坊南门之西为刑部尚书王志宅。王志乃神龙年间的进士,景云元年(710年)累转左御史中丞,太极元年(712年)后不久加封银青光禄大夫, “久之,召拜工部尚书,开元九年(721年)上幸东都,令充京师留守。十年……志遂以骇卒。”[9] 也就是说,平康坊内若有其宅应在公元712之后721年之前。 3 m) C% E8 r0 L$ ~
    $ Z+ @9 d4 l3 \* w0 |3 K
    次北,户部尚书崔泰之宅。崔泰之在武则天、中宗时期任职,开元年间(713-742)曾任工部尚书,宅于此坊很可能就在此间。
    6 L2 U* U' }- z  F8 c5 p$ R, n! v0 R
    据张九龄《裴光庭碑》碑文记载,裴光庭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死于平康里,二十四年(736年)建此碑。那么,裴光庭宅在736年之前数年内位于平康坊是比较确定的。只是崔泰之与裴光庭两宅是否并存尚无法判断。
    - C# a) |! Y1 q1 l, x  l5 q; N; b. N9 Y7 C$ d4 |: t6 Y5 ?, _
    《志》载坊内亦有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张弘靖宅,张弘靖曾任节度使,与白居易、刘禹锡同时期人,长庆元年(821年)被贬为太子宾客,其宅居此坊应在821年之后。宅基地原本是国子司业崔融的旧第。崔融在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召拜国子司业,706年就劳累致死。此后至张弘靖居于此之间,有可能曾赐予他人。 3 v+ j5 b+ z" Q+ a8 }: e
    7 A# r: Y' l$ C# O. \
    王志宅、崔泰之宅、裴光庭宅 ' q! R2 p% E1 O3 R, @8 Y" J

    8 x$ ]+ L# R6 i) Q0 u/ W* T 刑部尚书王志、户部尚书崔泰之、侍中裴光庭皆官居正三品,皆可分1町,但此时长安宅地越来越少,或有其他原因使三品官员也仅分1/2町。吕图上标有王志宅,说明其比较重要或宋代仍有遗迹,故推测王志宅一直存在,占1/2町,24亩。王志宅之北面有崔泰之、裴光庭二宅,各占1/2町,相当于24唐亩。 . `  y& |, h  e- s5 C2 l
                                                                             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1 11: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 13: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 13: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11:11 , Processed in 0.047898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