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854|回复: 5

唐朝崔氏家族进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发表于 2010-8-13 17: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崔氏家族进士1 y) Z+ J" Y9 D. X
    崔汉衡(?~795) ,唐代大臣。博平人。始为沂州费县令,滑州节度使令狐章奏署为掌书记,累迁殿中侍御史。代宗大历六年(771),拜检校礼部员外郎,充和吐蕃副使;使还,迁右司郎中,改万年令。德宗建中二年(781)三月,拜殿中少监、兼御史大夫,充和蕃使。十二月,至吐蕃,吐蕃赞普(王)以唐臣礼谒见;言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之西唐蕃当以贺兰山为界,请汉衡请示朝廷。汉衡遣判官与吐蕃使者入奏,德宗准其请。建中三年九月,自吐蕃归,赞普遣其臣区颊赞随入朝,汉衡进鸿胪卿。建中四年,吐蕃朝贡,朝廷加汉衡检校工部尚书,复使吐蕃。此年九月,泾源兵在京哗变,立朱泚为帝,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吐蕃于次年遣将帅助唐将浑瑊败朱泚兵于武功,汉衡因功转检校兵部尚书,兼秘书监,西京留守。不久,真拜兵部尚书,为东都、淄青、魏博赈给宣慰使。贞元元年(785),为幽州宣慰使。所至皆称职。贞元三年,朝廷以浑瑊为会盟使,崔汉衡为副使,与吐蕃会盟于平凉(今甘肃固原),吐蕃背约,设伏兵擒杀唐官与兵卒,浑瑊仅以身免,汉衡则被擒。汉衡被解至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吐蕃大相(宰相)尚结赞因其常使吐蕃,将其放还。贞元四年,加检校吏部尚书,出为晋慈隰观察使,又加都防御使。贞元十一年卒,赠尚书左仆射。
    ( J* |% R9 C- Z* b1 e' d9 Y崔咸,字重易,博州博平人。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科。累迁陕州大都督府长史、陕虢观察使,入为右散骑常侍秘书监。太和八年卒。
    5 K  |+ @0 D+ C6 H7 D: P' L崔咸为官正直,声望极高。他常从早到晚地与宾僚痛饮,醉卧不醒,但是到了半夜,便起身将堆积的公文一一阅览,他的裁决判定无毫厘之差,当时的官吏都把他当为神人。他尤其擅长作诗歌,或风景晴明,花朝月夕,朗吟意惬,必凄怆沾襟,旨趣高奇,令名流们赞叹不已。新唐书收有他的二十卷文集。' a; r- H. \% [% C+ p1 S. z' K, l5 `% W
    崔宏礼,字从周,博平人,进士及第,历任魏州刺史兼魏博节度使副史、绛州刺使、天平军节度使;大和四年(830)刑部尚书。
    * C& }4 c! s# \3 }6 n. C6 F% Z崔元晖,博平人,唐长安年间进士。; u8 X4 u# o6 B$ ~" `& X0 I7 g: F
    崔元远,博平人,唐开元年间进士。" s" H- h& k9 C5 u* G7 _0 Y5 H
    崔元亮,字晦叔,博平人。唐贞元十一年进士,元和中累转驾部员外郎,出为密歙湖三州刺史。文宗朝迁右散骑常侍,历虢州刺史。卒年六十六,赠礼部尚书。0 |5 e5 N5 D3 W6 C; P
    崔元儒,博平人,唐大历年间进士,任职不详。( O2 c" d& |3 g. ~0 o; D
    崔元略,博陵(今博平)人。官职尚书左仆射(宰相)。崔元略之祖父崔浑之。父崔儆。贞元中,官至尚书左丞。- K% w3 `" ^; P0 E; F: ~4 s$ q
    崔元略进士,历佐使府。元和八年,拜殿中侍御史。十二年,迁刑部郎中、知台杂事,擢拜御史中丞。元和十三年,以李夷简自西川征拜御史大夫,乃命元略留司东台。寻除京兆少尹,知府事,仍加金紫。数月,真拜京兆尹。明年,改左散骑常侍。" c9 L: D  I2 _0 e1 z) A6 @! a
    穆宗即位,命崔元略使党项宣抚,辞疾不行,出为黔南观察使、兼御史中丞。……。初,崔植任吏部郎中,元略任刑部郎中知杂。时中丞改京兆尹,物议以植有风宪之望。元略因入合,妄称植失仪,命御史弹之。时二人皆进拟为中丞,中旨果授元略,植深衔之。及植为相,元略以左散骑常侍使于党项,元略意植之见排,辞疾不行,被谴出。踰年,转鄂州刺史、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长庆四年,入为大理卿。
    : a! z) X2 z" V, ^* p敬宗即位,复为京兆尹,寻兼御史大夫。……。宝历元年,迁户部侍郎。…。+ c. |/ }% F/ ^( b/ m2 V2 J  C
    大和三年,转户部尚书。四年,判度支。五年,检校吏部尚书。出为东都留守、畿汝等防御使。是岁,又迁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十二月卒,废朝三日,赠尚书左仆射。: g/ E* ?' A" c$ H2 c$ g& s
    崔氏是唐朝的宰相世家。
    6 V" z2 k% P2 K9 M" v崔元式,博平人,崔元略之弟。长庆元年进士及第,会昌六年刑部尚书,宣宗时,拜相。
    4 O/ ]6 p3 m3 N. e1 e; ^. e1 e3 r5 h/ ?崔元受,博平人,崔元略之弟。
    7 G' j, J* I" F/ j- W; k, t崔元受登进士第,高陵尉,直史馆。元和初,于皋谟为河北行营粮料使。元受与韦岵、薛巽、王湘等皆为皋谟判官,分督供馈。既罢兵,或以皋谟隐没赃罪,除名赐死。元受从坐,皆逐岭表(岭表即岭南,秦岭以南地区。主要指现在的福建、广东地区),竟坎壈不达而卒。+ }0 a5 h  T/ W+ A) Y* i5 j  E
    崔元受之子相继登进士第,辟诸侯府。
    7 P$ C6 @  h4 j, @' X崔铉,字台硕,唐代大臣。崔元略之子。擢进士第,迁中书舍人、学士承旨。唐会昌三年(84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与李德裕不和,罢为陕虢观察使。宣宗初,擢河东节度使。大中三年(849),以御史大夫召,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博陵郡公。大中九年(855),出为淮南节度使。咸通初,徙山南东道、荆南二镇,封魏国公。卒于江陵。他是柳公权书《神策军碑》的撰写者。
    ) Q  F0 |& h; d& i崔沂,字德润,宰相魏铉幼子。举进士,历监察补阙。昭宗时累迁谏议大夫。入梁为御史司宪,擢礼部尚书。贞明中充西京副留守。入后唐为左丞,判吏部尚书铨选司。谪石州司马。明宗即位,复为左丞。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傅。2 I8 J0 m5 ~% W5 p$ A6 \
    崔沆(hàng)字内融,博平人,崔元略之孙,登进士第,官至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坐事贬循州司户。乾符初,复拜舍人,寻迁礼部侍郎,典贡举。选名士十数人,多至卿相。乾符末,本官同平章事。遇京国盗据,从驾不及而卒。
    ) Q3 G) \# F1 A$ Y4 E% L崔铏,博州人,生卒年不详。唐宣宗大中十年(856)丙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黄门侍郎郑颢。取状元后多次入诸候府内作幕僚。后不知所终。
    $ M" ?+ L) i7 S崔家为名门望族。其祖父崔儆官至尚书左丞;伯父崔元略登进士第。父崔元受登进士第,为皋谟判官;叔父崔元式,官至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兄弟亦皆进士及第。
      V7 v% r. @* ?崔损,损字至无,博陵人。唐大历末进士,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累抉右谏议大夫。贞元十二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金紫,转门下侍郎。十九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曰靖。9 j# s9 }; C1 Z( `, W& ^& ]; p
    《旧唐书》卷136本传记载:“博陵人。高祖行功已后,名位卑替。损大历末进士擢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再授咸阳尉。”贞元十二年(796)任宰相,家居长安。其家族再兴,有赖于崔损科第仕宦。8 g3 Y2 X+ s+ b) f& v
    贞元十九年卒,赠太子太傅,赙布帛五百端、米粟四百石。
    " t/ K8 b& y! R# O1 w. ^/ l6 O崔钧,字元平,博平人,唐代官员。唐懿宗大中年间进士,任职不详。$ x  D( g1 Q: t0 H
    崔铢,博平人,唐懿宗大中年间进士,两郡刺史、给事中。! G0 ^: q* H- C& |
    崔扃,博平人,唐代进士,任中书侍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3 17: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8-14 01: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8-14 01: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8 09:28
  • 发表于 2010-8-24 15: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8 09:28
  • 发表于 2010-8-24 15: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1 13:25 , Processed in 0.053415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