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952|回复: 2

和谐的教育离不开沟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8-7 14: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庭教育不可能不涉及学校教育。做父母的会发现,自己的权威性怎么没有老师强啊?孩子经常回来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怎么说的。言下之意老师的水平高得很,妈妈爸爸水平不行。孩子这种年龄很容易对老师产生崇拜。那么在教育当中,我觉得这就提出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说父母和老师的沟通问题,家庭和学校的配合问题。没有家庭与学校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可能陷入困境。因为孩子回来说的话,未必都是准确的。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很难教育好孩子。
    $ ~4 p% M: `0 U5 u2 T8 x; s+ [
    ; f1 Z) ]! k5 R. n0 I  当孩子遇到了他们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孩子的父母在仔细分析后,要寻求老师的帮助。上课学知识是孩子在学校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大多数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是父母们特别注意的时候。父母大都会想各种办法,或自己辅导,或找老师咨询,寻找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方法。其中,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失为明智之举。
    1 X6 r+ {5 ?8 Y4 u9 F5 q2 z% _  y) Q8 Z2 F, G! N) T; x
      在《 少年儿童研究 》上刊登了这样一个故事:
    & X) p5 H$ ]! Y9 ~: x
    7 G( a" Q% ~9 E' J& D+ @6 [  这是发生在孩子上六年级时的一个故事。
    5 \/ {3 S4 L( ?1 z3 v9 W* a0 F  M* t- n; V
      一天晚上,孩子把期中考试卷拿回家来。我看他愁眉苦脸的,知道一定又考“砸”了。我拿过卷子一看,果然,数学只得了23分。孩子一向对数学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笨,可没想到竟差到如此程度——卷上错号连篇,连起码的计算也大错特错,不要说应用题了。真令人恼火!
    ) L9 t1 C( H. @) L' T  g
    3 E. c1 \( \2 t! [, h: n, E  不管怎样,当晚我又是照例查看试卷,找出问题,逐一反复讲解。不知孩子是否懂了,他又是一个劲地答应着。最后我下了死命令:下次期末考试一定要考好!可孩子只小声说道:“语文、自然、社会可以考好,数学够戗。”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啪”的一巴掌扇在他脸上:“怎么这么没出息,连点信心都没有。”" }) p. O6 O. F) O7 u

    ' K  g% Y$ h7 e3 C4 \! k+ r  打归打,可孩子的信心在哪里呢?我一宿没合眼,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怎么办呢?明天找老师吧。
      a- u1 V: U' Z2 r: g  X$ ~0 [4 K: H7 e* `1 j
      第二天,我去学校找到孩子的老师谈了昨晚的情况。老师说:“能否想法子让孩子自己证明自己‘行’呢?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4 R) W6 y' C( [+ L" O" A
    0 r4 g, p: S- ^! ~
      晚饭后,老师来了,拿着两张试卷。我把孩子叫到桌前说:“今晚要考考你。”孩子很恐慌,害怕又要栽跟头,难堪啊,尤其在老师眼前。虽说孩子很不情愿,但又不能违抗,只好坐在桌前,锁着眉头,样子很无奈。6 \# O) ]$ |) N0 {4 r5 R! e. I

    6 |- d" Q) O0 d0 G$ s1 U  发给孩子卷子后,他愣住了——这不是三年级数学期中试题吗?我说:“你就做吧。”孩子只用了15分钟就做完了。老师当场批卷,得了99分。只因一处“6”写得模糊不清,被扣去一分。就因这“1”分,孩子还一个劲地争辩着:“是‘6’嘛!”
    4 k: D( a4 \. z4 ?( G! L
    ' z: P( b6 K, U4 v  我们又发下去第二张卷子。孩子一看,更乐了——竟是一年级数学期中题。抬头看了我们俩一下,惊奇地问道:“是让我做吗?”我们点了点头。孩子不假思索地做起来,书写也认真起来。只不过5分钟,孩子交卷了。一看,标准的100分。; r# Y. ^  i+ I, Z
    , P/ a& U8 X; m" G* o* K
      我问:“孩子,你今晚考得为什么这么好呢?”孩子说:“以前学了,现在又熟练了,所以都会做。”老师接过来说:“对呀,孩子,既然这样,你对六年级数学,先是学会,再熟练了,不就一定能考好吗!”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许他认识到自己不笨,还“行”。
    3 a# z/ S& J' j6 p+ \+ @5 D8 b5 d! ?; O' H8 K$ i+ }: m
      就是由于这次“特殊考试”,孩子学习认真了,尤其对数学有了信心。又经过了两个月的学习,孩子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0分。毕业会考时,他的数学跃居全班第三名——94分。4 K+ ?/ g; [; K/ y* ^$ l
    ' k% n" A+ j& u' E' d+ d5 n5 o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是老师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使他能够想出适合学生的方法。我特别提醒父母朋友,只要孩子上学就要和老师沟通,积极地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在这方面我是有体会的。虽然我是个研究儿童教育多年的人,但是我女儿从上幼儿园开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只要有家长会,我们都认真参加。不但去而且还要认真地记录老师的话。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你的孩子在家里就是一个,到了学校里他是群体中的一个人。我们只看到一棵树,老师看到的是一片林,老师的优势之一在于比较。要知道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有经验的老师会给予孩子很大的帮助。所以,积极地和老师取得联系,是父母的责任。
    * N9 A' e: H" Z6 b
    4 V- [3 U$ Y- Q2 c' `# N8 H  当然老师确实也会有处理不当的时候。因为老师也是人,他也会犯错误,有的时候话也会说得不当,对孩子的某些事处理的不一定合适。
    & }8 ^0 n+ w9 T% }& z8 o$ e" R" E$ N* o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9 ]7 {* m) o4 J" p  g, F7 w$ n% `1 k
      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就要有一个正确态度。你怎么说呢,你能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你们老师没水平,你们老师太差。你这么一讲的话呢,孩子会觉得老师不行,这样子对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觉得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沟通,不要简单地去否定,还是要引导孩子看到老师的长处,理解老师的苦心。那么这样的话呢,孩子就会觉得在家里和在学校是一样的,使孩子受到一种一致性的教育。我们讲过教育一致性,一致性实质上就是说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一致性,还要有一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甚至和社会的一致性问题。要做到积极地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我的教育建议是:
    ( n7 t8 k0 H3 h6 E: G. n, O4 l- k# `- J0 J# T9 u, t1 y
      不要害怕和老师沟通。许多父母总是会这样想,去找老师的话,老师会不会认为我们打扰了她?会不会不高兴呢?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最为有效的方法。只要你和老师沟通找到合适的方法,老师是欢迎的。父母的态度要主动,联系要适时、适度。$ g  a& y( y. w" h# m+ \( P
    : l4 F5 D3 p7 p) M
      定期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任课老师是谁,据专家们建议父母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应该和老师有一次沟通,最长一个月要沟通一次,或者联系本人,或者用电话,一定要沟通一下。当然,联系的频率,要因孩子的情况而异。间隔太密没有必要,还会增加老师的负担;间隔太大,则失掉经常联系的。现在就和孩子的老师建立一个联系本或者与他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在校的情况吧。
    . {  |" L9 F, F( j' i% p) `8 o$ g$ g7 J2 Z) f
      要全面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这是远远不够的。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绩,还要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思想、体育、美育、劳动、同学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全方面地关心孩子,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 9 o0 N( D) x9 n$ O! b) d& k

    # U. U5 A( J. C, H: F& R, |  Q8 L  k2 M- u5 K# p6 k; `7 ~
    ' c6 R# R3 Z5 N- }* o- R" Z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5: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5: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03:16 , Processed in 0.048911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