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1072|回复: 5

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8-1 1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报》著名记者陆小娅曾发现一个问题,女儿很聪明、活泼,但最不爱逛商店,每次带她去商店,她总是哭着闹着死活不愿意进去。0 O5 {& ^+ ]( |  o2 s6 G5 E
    8 d- O7 N; U) _2 r3 y* a
      这位母亲十分不能理解:商店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应该喜欢才对,为什么孩子不愿意逛商场呢?% w! ?$ \2 ]/ t' B3 m, e

    - I$ Q8 f0 W( |7 r8 E9 A; B- v; N  后来她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原委。
    . |) P( _& i* [9 g& d, S0 B5 E% f
      ~2 c* N5 p& e& {8 G/ e, a5 o  一次,女儿的鞋带开了,她蹲下来,给女儿系好鞋带。当她蹲下来和她的孩子蹲成一样高的时候,就在那一时刻她突然发现眼前一片腿的“森林”,就是说站在孩子的那个高度根本看不到商品。看到的都是拥挤的、摆来摆去的人的两条腿,所以说她有一种压抑感,有一种单调的感觉,她终于理解了孩子不愿意逛商场的原因。
    , f0 V0 V5 N+ v0 d" I6 S& i4 K+ G& D' s  V
      所以说现在我们做儿童教育的,经常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说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要蹲成和孩子一样高的高度,这个时候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也就会更加了解孩子。9 p; j, Y6 `! h1 j( v

    9 e- d  ~3 C% j4 t! v. I  江苏的陆永芬老师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 z- d0 O/ w% N3 S7 V' R: f9 _+ n
      开学初,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订阅相关报刊。任杰高兴地一连串报出了许多报刊杂志的名字。我不解地问:“订这么多,看得完吗?”9 g$ a4 A! F: @( O7 X" @
    - [$ H1 P. @: k
      “看得完呀!”3 r0 o! K1 R) ?, W3 {- ?9 }, D
    " I5 C8 c* ^) N& v. f( V1 R6 w9 e
      “你有没有想过订这么多得花多少钱?你的爸爸、妈妈能同意吗?”- P. }+ x6 P" C
    / D( `/ L$ z7 d8 u+ ~9 H6 J: }
      “已经同意了!”
    0 \( q# ~, T9 E' k$ W  ^7 J5 q
    ; L5 K2 z) t+ I' ~7 \: E  回到办公室,仔细看看任杰的订单,我还是有点忐忑不安:这么多的钱,父母知道了会同意吗?孩子不懂事,老师不能也不懂事吧。于是我拿起笔来帮他划掉了两种杂志。我想,老师的良苦用心孩子是会理解的。
    / P& v: O: Y0 d+ q( O$ T: D/ \: P2 {/ ?8 T. Z  m* T
      一个月后孩子订阅的报刊来了,孩子们高兴地领回自己的书刊。任杰过来了,诧异地问道:“老师,我的书是不是还没有到齐呢?怎么还少两套?”“噢,那两套书老师帮你删掉了,这么多书你一时也看不完。如果真的想看书,老师以后也可以借给你。”我自觉这样的回答天衣无缝,孩子一定会接受的。可是讲台上孩子涨红的脸让我明白这回我错了,豆大的泪珠滑过他的脸颊,“老师,您不能这样做,您知道为了订阅这些书,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努力。每一次当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奖励我,让我订阅一份报刊。你知道为了能够订阅这些报刊我花费了多少心血吗?”望着眼前的他,我无言以对。; ?9 u% s9 x( U: j

    2 j- ?( ?0 Y& G" @( a# S  n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孩子写给我的日记,在办公室里我将它读给其他班主任听,大家都深有感触。是啊,时代在变,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变。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我们只有真正地了解他们,才不会在工作中造成不必要的失误。4 C# {& B$ M5 Y& b1 V0 I! ^
    7 ]* m/ x( _- U( Z
      这位老师反思自己的失误,其实也是在告诫我们成年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成年人往往是站在自己的高度,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言行,而忽略了孩子们所处的位置与高度。要知道,成年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_  s- a& D9 k$ Z! }% h* h
    ! M0 k9 I! X* U$ N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成年人看到有个孩子蹲在路边聚精会神地看蚂蚁,很好奇: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呀?孩子回答说:在听蚂蚁唱歌呢。大人更奇怪了:蚂蚁怎么会唱歌呀?孩子一脸不高兴了: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呀?( U0 l+ G# ~* J& D

    0 O& M1 Z& f3 K7 R  是呀,在孩子眼里,蹲下来,是多么简单呀。对于大人,的确是应当学习蹲下来去体会孩子眼中的世界了。
    4 F, B# W" ~5 E+ t, G; _9 O# z  `% q5 v
      当代少年儿童是非常独特的一代,而城市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物质生活方面,今天的孩子享受着中国历史上较为稳定而宽裕的生活,他们的父母却从动荡而艰辛的生活中走来,如今还有的父母正在经历着下岗;在文化背景方面,今天的孩子们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而父母们却绝大多数成长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使父母和子女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彼此看问题的方式存在很大不同;另外,父母们生活在一个多子女时代,谁在家庭中的地位都不显要,而今天许多孩子则为独生子女,个个金贵。这种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家庭地位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两代人在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也给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困难。9 w) m3 Y+ t. F3 B7 x: ]; x+ C4 o

    $ {* B' f& {4 W9 v4 J  因此,成熟的父母,应当是善于了解孩子,善于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即善于发现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当孩子做出大人不能够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应当马上训斥或者质问,而是平心静气地蹲下来,站在孩子的位置与角度,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感受。# `* y! V( ?2 X/ a8 b8 I

    % g6 {1 B* z) w% G  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更好的交流呢?我提出下列教育建议:
    ' s) V* F0 Y3 P6 b( V
    4 D- F1 u9 U) [4 Y3 C* D4 g, o$ p  先提高自己的素质。父母朋友可以多听一些教育讲座,多看一些家教书刊,多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具备了知识基础,父母才可能了解您的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也才真正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和孩子交流,真正了解您的孩子。4 ~5 T* f8 d9 b* `; v9 O4 @& }5 t

    , D3 Q) N- C) G& h" n  换位思考。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对待孩子的时候也是这样,往往以自己的看法代替孩子的看法,因而造成教育的不必要的错误。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试着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的话,我会怎么样呢?, m" ?2 d5 p; |. o; a! L9 X

    3 |! d/ M5 S) A5 \" V9 X  注意孩子的细节。不要忽略关于孩子言行的细节。所谓言必有原,行必有因,抓住各种良机,学会在小事中理解孩子。比如孩子哭或闹,不听大人的话,可能都需要您耐心地了解其中的原因。
    & D0 ^7 c1 Y: d2 N
      F2 |! I, s: s3 C
    * Z$ ]3 \! P  r3 @
    4 L  e$ `' [  |4 g2 e& V# A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 12: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 17: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 17: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0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解人意是人生最大的功能!大凡伟人丶圣人丶能人丶智慧者都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0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一位合格的父母,必须善解子女心灵意求!才能养育好他们长大成人丶成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28 12:22 , Processed in 0.061726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