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717|回复: 3

中国看病存四大难 “以药补医”助长医院趋利性 (2)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7-7 00: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7月06日09: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a/ l/ y. S5 @

    . e  w, h" f9 [3 p+ k+ y  0 y: d; G: H) L, m7 U$ R
    $ P  T' J* _  w0 y' u: [  p
      知识点; m% q' X. ^7 e* t) R: |

    5 o8 g# Z% R- ?! a9 z- |  “以药补医”
    ' K; E4 b( d  B& m! L. i% L9 P  A; A: X  Y2 u" B. q) T/ A5 T
      长期以来,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比例逐渐减少,为了维持其正常运转,解决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问题,便允许公立医院销售药品时加成15%—20%作为补偿,这就是“以药补医”的由来。作为一项补偿政策,“以药补医”模式曾经对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鼓励医院创收,实行收入归己,自行支配,客观上助长了医院的趋利性,带来了很多问题。据2008年统计,上海某大医院收入的三种来源中,药品加成收入占57.3%。为了实现这么高比例的药费收入,医院和医生自然会倾向于给患者开大处方、用高价药、多做检查等。“以药补医”已成为造成看病难、药费贵的重要因素。目前,医改方案提出要进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改变“以药补医”模式。5 e, @) N& k5 T( W% g! k' @/ n

      o4 A$ p+ a6 ^5 @  为解决医药卫生领域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2009年3月,中央作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明确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和任务,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指明了方向。
    ' W# Q4 o. H" B6 L0 ~0 l
    : m, c$ T8 z# r  ● 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 S8 B" t! H$ A6 H7 o
    * ^2 h8 V' G* q3 a4 d/ p& p* M$ b  家住杭州余杭某社区的张大妈,以前看病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大医院,最近由于腿脚不便,只好去了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前心里总犯嘀咕,怕这里看不好病会误事。没想到不用挂号直接就能看,而且医生服务态度挺好,水平也挺高的。真是太方便了!”张大妈的一番话,道出了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在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的重要作用。
    6 B: B; V/ C6 |. V7 d* b3 H5 J$ \6 P. h4 }  F
      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设在城乡居民生活圈中,且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社区医生是居民的邻居、朋友,在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和控制医疗成本、改善医患关系方面有着大医院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使用基本药品、适宜技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活动,从预防为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入手,通过让居民少生病来缓解看病难。因此,要切实缓解看病难,一个重点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动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让它成为群众接受便捷就医服务的首选,从而有效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z: @* J2 `5 {+ O; r; ~" z% p

    5 O+ P' }" o  c7 t  近年来,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但仍然存在着医疗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群众信任度不高等问题,不少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老三样”的水平;适应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医疗人才不足;基本药物在社区医疗机构还未得到全面使用;大医院的患者还没有充分分流到基层。因此必须把“强基层”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着力完善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大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分工合作的分层就医格局,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9 e% o8 W/ H* G
    : G9 H2 F( u  C8 d5 ~8 D  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要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使全国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室,并配备必备医疗设备设施,改善就医条件和环境。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 q% C5 v" j- P6 ?
    3 |5 \+ [; b) v- j* B, Y0 |/ s  加快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把城市卫生投入重点转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调整和配置资源,既要将现有的一批小医院转型或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又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i! j( D* g6 Z2 B+ M( h- t  `4 v& c
      Z$ a. V4 C3 \$ t  加大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仅需要“硬件”的发展,更离不开“软件”——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要重点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城乡基层服务,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同时,也要鼓励大医院通过对口支援、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 V; z7 l4 c+ b3 ^# F5 B8 A
    / Z- M2 Z* ]# m+ o  总之,要构建一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协调有序的运转机制。目前,大医院业务量的80%是可以在基层解决的。平均来说,看同样的疾病,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成本高30%。要科学界定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市、区、县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着力提高临床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以及专科服务,国家和省级医院则主要把精力用于提升医疗技术、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医学创新能力、解决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上。通过在基层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引导群众养成“小病解决在基层,大病转诊大医院”的就医习惯,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l. D+ i( b0 {; l# f8 a
    & @9 r6 Q- {( o6 j# l2 I; A  |9 \
      ● 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6 E5 R) L) C& _; P8 i

    3 h. }5 A7 L3 q& _* q  根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比例高达25.1%,其中主要因“经济困难”的占70.3%。可见,缓解看病难,既要让群众看病更便捷,也要努力把群众医药费的负担降下来。前者涉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后者涉及医疗服务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8 {/ E" N4 z3 I1 a

    6 `( Q  n% a# ]7 h* @  一般来说,医药费用负担主要取决于群众参加的医保保障水平、药品费用和医疗服务费用的高低。医疗保障制度体现社会互助共济精神,对于个人抵御疾病风险、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药价高低主要与其定价标准、流通环节加价幅度、医院加成政策相关;医疗服务费用主要取决于医院采取的诊疗行为、收费标准和收费模式。因此,必须从医疗保障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等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多管齐下,努力“调制”一服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复方药”。' w% R" G8 D; g# F% t4 z/ F
    8 o) [$ K5 m6 w/ q; d4 X
      一是通过医疗保障建设“减负”。在农村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人数稳定在高位;提高筹资标准,今年政府补助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20元;提高补偿比例,力争使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左右。在城镇要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加快覆盖就业人口以及老人、残疾人和儿童;今年城镇居民医保的政府补助水平也要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改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简化报销手续,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1 t# T4 t. c3 n5 H" q7 W/ a) g

    ) c$ }" a! \" G' }. L  二是通过基本药物制度“减负”。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治病优先需要的基本药物进行统筹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其价格的稳定性和可及性。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价格零差率销售,通过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使群众用上安全、放心和价廉的药品。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已经发布,确立了307种基本药物;通过试点使得许多地方基本药物价格降低了25%—50%,且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M2 H) A8 a- m

    3 \2 {* Q: G$ O4 w0 g# q  三是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减负”。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主体,承担着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公益性方向。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规范合理的政府投入机制,确保公立医院真正姓“公”。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链条,改变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减少“大处方”和过度检查,进一步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增设药事服务费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9 W9 u7 k+ d

    % `' O7 |1 P/ \  |  四是通过强化规范监管“减负”。要对非国家基本药物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尽快建成高效率、低成本、符合国情特点的药品流通供应保障体系。加强产供销各环节的监管,杜绝旧药“高价复出”。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对公立医院财物收支、业务开展、资源布局的规范,开展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吸收患者和群众参加对公立医院管理的监督,使得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到实处。2 E7 u5 `; b( X% k7 J9 H5 s6 @1 d* q

    7 ^/ h' S6 ^: }6 I, X, {  B: A
    7 b2 |6 I" D# a7 _( \- i % B: i0 A0 S& F+ I) z' m6 ^

    2 R( s) Z7 m. x! U0 B6 z1 d
    5 Z/ `* D" Y) v" E. d0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7 08: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0: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2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迷信名医高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11:10 , Processed in 0.050490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