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814|回复: 1

癌症真的遗传吗? 预防癌症遗传可能吗? (2)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6-26 00: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 刘朝辉 实习生 程静
    + k  T. q% h) B. w0 ^# `/ s
    ( o' y0 \* b' C* B. U
    ( @1 \# N2 h* h5 w9 J
      t; ~9 I! b% R$ s2010年06月25日14:50  来源:西安晚报
    ; m3 ^6 I7 V6 B0 Q3 ^3 ]# y5 r, q* p$ F& w) l# t
      ; d2 a, `* B9 I- Q8 J( P

    0 Y; W4 `; h9 u# ]3 i7 o) ^. z* r3 I  需要提高警惕的几种有遗传基础癌症的防范要点:
    1 E' D3 C/ Z5 q) l1 T" i( c) j# G- _' v9 Q( l( Y3 T/ M
      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 }! I: d: C( x; c2 V
    + L2 Z+ ^9 z4 a. m# v
      发病特点:突然消瘦、黑痣增多* }- e: }' R$ e' r2 U2 c

    / b4 o3 e5 g3 M4 S: f# r  防范要点:霉腐食物不能吃,每天补硒100毫克! n+ |2 [2 u6 {% k, \4 F
    , ~# h5 L- I0 _$ ?1 G
      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可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更何况我国85%~90%的肝癌患者都来自乙肝。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几率较高。
    1 K; f! E* T5 n* \+ I
    ) p- J& W6 j) M. S& b$ Z$ Y  因此,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1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如果查出同样患有乙肝,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等;如果没有乙肝病患,要在日常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大加注意,以防其向癌变方向发展。
    1 F. Q/ [8 C6 c! r7 b5 i+ c4 I5 W+ R2 X4 h3 v! p$ W
      因此,肝癌患者的子女要管好“嘴”:不吃臭豆腐、发酵酸菜、豆腐乳等霉腐食物;不吃发芽的食物,如豆芽、发芽的土豆等;不吃油炸食物,同时要戒酒;不要乱服用药物或是保健品。8 [4 X2 s- p0 ~% k- l

    $ f. D, [, [* {- _  另有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缺乏微量元素硒,因此缺硒也是诱发肝癌的因素之一。肝癌患者的子女可适当补充硒类药物,一般是1片50毫克,1天补100毫克,但不要随意吃含硒的保健品。
    : [3 r. F- Q5 {+ }$ ?& S/ w
    ( ~' U$ B* \# B6 R6 }- O  还有就是提醒肝癌患者的子女,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肝区(即右侧肋下)疼痛、眼周围发黑、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排查肝癌,特别是身上黑痣突然增多时,不排除肝癌的可能,大家要留意观察。: t! P$ N" D4 A% X% T" x* x
    ) j& Y6 X5 D$ Y9 g
    乳腺癌—— 母亲停经前得癌,女儿很危险
    + X$ `- H% y, \: \/ E+ z% i  z
    0 V. E3 v. x* Z8 t  发病特点:年龄小、双侧乳房易发病
    7 r2 t  L4 `7 V9 m4 c, n0 C  h) d4 V% i1 i
    $ S5 h5 A: N8 s* H# k4 q$ U+ B5 H  防范要点:30岁后定期查乳房、控制体重;3 e8 {8 }/ I  @

    1 }# S$ T9 t6 \) }  家有乳腺癌患者,其子女和亲属也应查查“乳房”,因为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1 j3 G0 x4 C/ ^3 _! k! s

    + B4 E7 }' N- S0 W& e4 B& @  被母亲所牵累的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小(提前10岁左右)、恶性程度高、双侧乳房都可能患癌。' C/ q% Y* F5 M+ T
    0 a& v8 L- E7 a4 S: w% T
      判断自己是不是属于遗传倾向的乳腺癌,教大家一个方法:如果您的母亲或姐妹在停经前得了两侧乳腺癌,那么您得乳腺癌几率较大。如果您母亲患乳腺癌时年龄较大,并且家族中只有她1人得乳腺癌,则不必过度担忧。乳房检查提早5~10年为防乳腺癌,正常女性从35~40岁开始每1~2年定期做1次乳腺健康检查,如钼靶摄片、B超,但有家族史的女性需提前到30岁左右,一般是35岁以前以B超检查为主;35岁以后进行钼靶摄片,从而在早期发现乳腺癌。而且,有遗传倾向的女性,从20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进行“乳房自检”,特别是月经后应定期做“自检”,如发现乳房内有肿块并且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触摸不疼痛时,要早到医院就诊。保持“身材苗条”; 除坚持体检外,有乳腺癌家族遗传倾向的女性要格外注意保持“身材苗条”,要经常锻炼身体,别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特别是绝经后不要突然变胖。这是因为,人体脂肪细胞存有一种芳香化酶生物催化剂,可将激素前体转化为雌激素,而雌激素长期刺激会加快癌变速度,进而诱发乳腺癌。" i! b; c. T( y4 c  {9 _' s0 [

    : m- ?* [  E) `9 i8 z* s$ t0 [! t  另外,有家族史的女性应早生育(30岁前)并进行母乳喂养,更年期的女性别乱用含雌激素成分的药物,以尽量减少乳腺癌诱发因素,降低其发病率。
    2 o4 S1 e- I7 `7 v( |+ Q6 P/ e! A' m; b/ p, g
      切乳房防癌不可取:有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因目睹了多位亲人患病的痛苦甚至是相继离开,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切除乳房防癌变。对此,乳腺专家表示极力反对,一方面切除了乳房,后期生活质量会下降,不利于病情;另一方面,即便切除了乳房仍有可能患癌。事实上,乳腺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被治愈的。在此还要强调,遗传的不是肿瘤本身,而是发生肿瘤的易感性。在此基础上,环境、饮食、心理状态、内分泌状况等综合因素影响,才可能诱发乳腺癌。
    0 {5 }/ I7 H" I5 P( k2 ]" X9 |
    % d- {/ R1 ?% J* x$ d) L        
    + |9 S8 F' H$ R4 E1 a# j7 e( c. ?肠癌——癌变隐患肠息肉病,传男不传女;
    % L7 q( g% x/ t! s" U/ Z
    3 s- ~* e8 `" H( M  发病特点:隔代遗传、传男不传女;
    # o) d1 u# D4 K2 E2 }
    + J  W1 D$ _4 f. T0 j3 Y  防范要点:比家族第1例病人提前10年查肠镜
    ( }! K8 i% U1 n8 m% w- M! a1 [+ g5 Y5 D$ ~
      正常情况下,肠息肉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也就是长在结肠的多发性腺瘤样息肉具有高度恶变倾向,容易引发结肠、直肠和十二指肠肿瘤。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有着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因此要想避免“遗传” 肠癌,先要查查家族中有没有亲人得了结肠息肉病,该病还有一个特点是传男不传女。如果父母在40岁查出患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那么他们在10年前就应有腹泻、腹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等病症。因此,这类患者的后代应提前10年进行肠镜检查,而且每年都要坚持做。需要注意的是,该病是隔代遗传,这就是说如果父母没有患病,不代表孩子不患病。" X; K+ X& g- x4 d' j3 D
    4 m9 V. k. W6 R* k' c
      一般来说,发现肠道息肉后用电切把息肉烧掉,烧完的部位不会再长出息肉,也不会发生癌变。如果没有发现息肉,也要注意早晨可空腹喝点淡盐水,这样有助于清洗肠道。家族中如有人得结肠息肉病,其后代或是亲属要注意留意是否出现不规律腹泻、大便有脓血、体重减轻、脚底和口唇有黑斑等异常症状,出现不适要早到医院就诊,不要随意服用止泻药等抗菌素,以免使病情恶化,诱发癌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6 08: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11:10 , Processed in 0.047486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