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253|回复: 0

[教育界] 崔艳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20-7-29 04: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艳芳,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女,1967年2月出生,博士学位。
    2 N4 `" X( J* h5 s+ T; W, P1 G中文名 崔艳芳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职    业 高校教师 性    别 女
    ( M! n8 ^4 K- ?3 j& s5 Z
    + N9 C. [$ N& _  \* S2 i人物经历
    2 t4 T6 c, A5 D: `1993年07月-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先后任助教(1993.07-1995.08)、讲师(1995.09-2003.08)、 副教授(2003.09-至今);
    6 L# t3 @0 g+ ]) V! }2011年01月-2014年12月: Monash 大学医学院免疫系,研究学者;
    - ?  x* k8 z+ ~7 f' L2004年10月-2010年01月:澳洲国立大学John Curtin医学研究院,博士后;7 q8 o, y8 h5 Y0 T6 d
    2002年05月-2003年06月: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 ^9 \$ n4 h: |7 D2 w, j
    1999年07月-2003年04月: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核磁共振), 获理学博士学位;
    " S7 I% c  u0 k( N  r1990年09月-1993年06月: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9 b( a. l8 o$ N  j, p1984年09月-1988年06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A# G; H' U0 v( F* t9 s- P2 \' X2 a
    研究方向2 z( u) ]# ^- Q/ c( [+ Y$ U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药物分子的波谱分析、多肽药物及药物靶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及酶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某些疾病药物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筛选。
    + Y9 ^2 ]5 {: g- Y) R2 ?$ F# k1以本院有机合成的丰富的,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农、医药化合物分子的抑菌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促进这些候选药物的研发应用。
    % N, `& I; P) C, {2.由于传统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多肽药物已经成为不会产生抗药性的新型候选抗生素,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应用前景。
    / ~. c/ ?' G* ~1 v6 H  J' W3.对于药物靶酶真实结构的了解是新药合理设计的基础,研究靶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继而可以进一步设计新型的药物分子结构,指导药物合成。
    / v( W, g& g) ]$ l9 B8 O3 l4.筛选并获得药物敏感性生物标志物可以极大地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 p% N# L8 l+ K! U" e主要贡献
    8 e5 L5 @9 K* R- z在澳洲国立大学John Curtin医学研究院分子生物科学系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应用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完成了DHPR 受体膜蛋白的非折叠区域的结构及动力学性质,分子动力学模拟其生物过程的研究工作,因而与对方实验室建立起了平等的合作关系,包括合作课题的研究,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现已有两名研究生前往该实验室继续学习. 曾讲授大学英语 (专科)、电极过程动力学、生物化学、波谱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负责完成了600MHz核磁谱仪的配置论证、安装调试及验收等工作。本课题组已完成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P450 去甲基化酶抗性机理研究,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药物敏感性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药物分子的波谱分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分子动力学及酶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等。
    2 @' d- L. P' ~$ h$ E科研项目
    2 O; G- f* M# c1. 新型多肽抗生素的三维结构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2005.1-200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3万
    ; }$ N3 T0 b) e% C; |2. 一种新抗菌肽的结构与活性研究 2005.1-2006.12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3万
    8 N( G7 Z8 J4 x: h: h/ S4 [3. P450-14位去甲基化酶的抗性机理研究 2007.1-200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万(合作研究)
    - S) G. h  E& Q8 k% H% G& ]: N/ t7 K4.联合代谢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标志物, 以提高个体化治疗的疗效 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2008.1-2009.1 15 万 (合作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11:10 , Processed in 0.046091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