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713|回复: 0

崔岙村:樟溪河畔的“明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20-3-7 1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到海曙区章水镇,沿着樟溪河畔公路西行,一路青山连绵,河水波光粼粼。在青山秀水间,有700多年历史的崔岙村便展现在眼前。背靠青山,樟溪河穿村而过,河上横亘着几座桥梁,将两岸村民紧紧相连,山、水、桥、村,构成一幅唯美的乡村画卷。
    + b5 i' [( k$ T3 p1 V# r  d5 T6 ^  \6 Y
        近日,崔岙村入选第四批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是海曙区唯一入选的村庄。
    # I9 j9 ]! Y5 a
    : L% p9 X9 n, A: W) D% `    - T6 }# }. B1 Z% Z$ ]7 ~! O
        历史积淀厚重
    5 S- H9 c: o  E! ]
    " J7 c( ~: ?6 s: p+ t9 p

    : a; A- w& ?. `. p8 }! e7 L
    ; U3 q' `, p% c7 `9 e& g. K2 E# S
        崔岙村村民大多姓崔,又因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崔岙由此得名。它静立樟溪河畔,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着熠熠光彩。4 n- K9 e' C4 H% t

    % {- N1 j  S- [3 Z! u1 P. }    让村民自豪的是,在秀丽的山水之外,崔岙还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G& X1 i6 {: C
    ) F) T; X+ X: O6 c5 a+ A
        相传,崔氏一族从山东青州迁来,太公是北宋末年的一个皇家侍卫,护宋皇南下后定居于此,世代繁衍生息至今。查考《章溪崔氏宗谱》史料,四明崔氏始祖崔鸥,字德府,系姜太公第72代子系,其父崔与之,仕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南海郡王。约公元1250年间,为避水患,崔襄长子崔淮迁徙玉屏山麓,是为崔岙崔氏第一世祖,迄今已有760多年。' g# U0 D7 q3 a8 X+ ~
    ' l) c3 j' D: o4 G9 v
    7 w# e& n# x/ H4 p+ L

    ) f+ Z3 H. @3 B8 I8 L( I    穿过崔岙桥,崔氏宗祠便映入眼帘。门前屋檐下,几个高悬的大红灯笼仿佛还在诉说着新春佳节的热闹场景。推开油漆有些脱落的红色木门,穿过天井,古色古香的戏台吸引眼球。飞檐雕花、藻井雀替,透出古典的美。“小时候,逢年过节戏班子在台上做戏,村民在台下观看,好不热闹。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在舞台上次第亮相,演不尽世态百相,看不尽人间冷暖。还有村民在这里举行结婚庆典,拜天地、拜高堂,好不喜庆。”陪同的村民郑利波告诉笔者,这里承载着崔岙人很多美好的记忆,可谓是崔岙人的精神家园。' p2 {( X' e* l# a7 R- k

    - ?% w$ q) m" ]# Y1 y    告别崔岙宗祠,踏着长着青苔的青石小径,穿梭在古巷里弄间。木质古宅已不多见,不时有青砖黛瓦的屋檐从高墙中探出头来。在里弄的一角,目前居住着4户居民的“奠厥居”颇为醒目。大门横梁之上,一块长约2米、宽约0.8米的石板嵌入其中,“奠厥居”三个字遒劲洒脱,字里行间透着崔岙村祖辈的豪迈与飘逸。
    ( L3 x; f6 G# \9 O/ D% G* k5 q$ o' p9 o

    0 j( c- k5 N/ J; L3 e* e% Y5 F

    + F. R% g. p* X" e- q4 K. V/ u+ o) }0 ^  N4 u9 I. W8 z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很多木质古宅已被钢筋水泥房取代,让人遗憾。”郑利波介绍,村里的大田里本来是典型的江南木质老宅,居住着20多户居民,现在仅剩几间老房子。& G* x- H. H; }5 m5 W& l

    , Y- E% |: c9 ^% M8 a: R& _- ]    红色文化辉映
    3 ^& y. f2 M( V6 c3 ]0 s    继续沿着里弄深入行进,一座上下各有4间屋子的两层青砖楼房赫然出现,楼房外墙、窗楣上红色的装饰线条,让这幢中西结合的建筑体现出别具一格的美感。走进正门,门顶正中雕刻着一个圆形的标志。( l  t/ C" E+ c8 L

    5 N1 C% t- O7 y- O! z; M    “这是鲁迅的好友、革命烈士崔真吾1929年创建的启明小学。这个圆形标志为校徽,校徽下为奔流的樟溪,中为巍巍四明山,上为红色五角星,象征红星启明大地山河。建筑正中书写着‘鄞县启明小学’5个篆体,寓意‘启迪民智,明识礼仪’。”郑利波介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启明小学是革命联络点,“浙东刘胡兰”李敏等烈士曾在此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崔真吾、崔绍立、崔金康、崔绍绚等烈士也是土生土长的崔岙人。+ s5 H! j' d1 O( g6 K
    8 I3 \& T# C  A+ v. ~' @8 K: x
        据悉,新中国成立后,启明小学改名为崔岙小学。1999年,崔岙小学被合并到章水镇中心小学,启明小学旧址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如今,作为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启明小学得到修缮保护,与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连成一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 g* n: X; z' V* o7 w5 }" b0 g3 q2 L$ R% N: q, u9 X
        为了留住浓浓的乡愁,2015年,崔岙村制订了《崔岙古村保护情况、目标和保护要求》,为保护和管理好古村的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风貌等划出了红线。  E+ `  |7 b3 N$ B: I$ @  {5 w; O

    ' \3 x; c1 j  x- h2 V0 D    今年,随着章水镇小城镇综合整治行动的启动,崔岙村迎来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保护的新阶段。“今年会对崔岙村沿樟溪河两岸的建筑改造恢复为统一的传统浙东民居风格,启明小学旧址则改造成为村文化礼堂。此外,投资3000万元的崔岙村四明山居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今年也将开工,预计两年后竣工。”章水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崔岙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要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 q- B9 e' p! [- h4 V
    * j" _1 K6 r( ?% A

    / u: L8 D; O4 l  c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7-31 19:59 , Processed in 0.050788 second(s), 19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