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q+ A3 B0 x1 c# C
) L5 W) b3 G- S% v2 h; C 本网5月25日讯(县新闻中心 陆梦婷 马晓燕) 昔日武原镇,周环城墙,外围城河,内以新桥为中心,大街贯通,巷弄四达,有“七十二条半弄”之说。弄堂深深地印在老海盐人的心中。
一条小巷就是一处风景,那里有孩童的嬉戏,有老年人三五闲聊,有邻里相聚,小弄堂里的故事真是讲都讲不完。海盐的弄堂正在消失,而那曲折的小路,高高的院墙却成了记忆中的风景。弄堂是平民的居所,是收藏着海盐历史、文化的书本。
本网记者将带您寻访海盐的弄堂,静静地听听这些弄堂的故事,看看这些弄堂今朝的面貌。
4 i) ^: e6 p; I7 _* h
' C% S [% Z) m" u
此次寻访的第三站是崔衙弄。崔衙弄位于海滨东路,原东大街,管家桥北堍。
# [% R+ W) s9 W0 K, s
. N. x8 j. _& O( W" y 据《海盐文士资料选辑》记载,崔衙弄,弄长20余米,有居民数十户。
_& I: y: n* Q5 v/ I
- b/ T4 z3 H9 a) a8 B9 H 为什么叫崔衙弄呢?相传,该弄地处县街附近,监狱就设在弄内。弄里面曾有一名姓崔的狱卒,凶残成性,横行霸道,无人敢犯,人称“二街门”,所以叫崔衙弄。
( d8 [# F. [3 B0 H+ ^
在百可园与崔衙弄的连接处,还留着一口古井,还有骑三轮车的师傅会上这儿用井水水洗脸。 |
6 t5 ^( K. `2 h2 g- @5 K( h) c
“唐(音)婆婆家的院子估计是崔衙弄里面最老的房子了。”附近的住户为记者指点起来。走进老太家的院子,老太正在屋门口做着手工,一只大黄猫蹲在水槽边,附近的几位老人正和老太聊天。“好几十年了吧!这房子具体有多少年了,我们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