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广州佛冈县水头镇丰年村清献崔公祠) x0 { F: i) J5 V) [& w7 m
2018-12-06 21:29 . X+ B; ~ F. o, X: }, @ j民国 佛冈 清献崔公祠 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丰年村。建于明代,清末毁于火,民国六年(1917年)重建。祠坐北向南,硬山顶,风火山墙,绿色琉璃瓦筒饰边。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两侧建衬祠,分别置青云巷间隔。建筑面积427平方米。" Z- s* u1 T4 H% e: h" N$ a( ~
|! D& B- t$ I
7 m5 U+ a/ C+ z. z( Z6 ~2 i/ w
" L5 \7 i; i5 @( [9 P s
祠门匾额书“清献崔公祠”五个欧体大字,为明代学者陈献章(白沙)手书。第二进檐下悬 “岭南间气”匾。此匾原是广州崔公祠之匾,该祠毁后,此匾北迁于佛冈崔公祠悬挂。“岭南间气”是广东布政使陈性学所题,吏部侍郎李昴英书。! n3 O C: B$ i- @0 k k
$ a+ b! Z0 O9 x3 y8 d# O z* u, h6 } , A q$ k- r! A V) o( K7 f" ?6 [2 E1 H% n g V9 `
崔清献(1157~1239年),名与之,号菊坡,增城中新崔屋人,南宋绍熙癸丑(1193年)科进士,官至右丞相,卒后封南海郡开国公,谥“清献”。4 E7 r/ n1 h* m1 d( u
, i# k9 K3 g. ]
1986年佛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H6 H$ m+ K. r; t" Q8 }9 y: ~
/ B' C; _: K* b" }. {6 x& z# J1 [4 l, R2 G9 H1 {
& D8 y. ]7 H3 w. Y" x广州清献崔公祠,砖瓦结构,风火山墙,绿色琉璃瓦筒饰边的一座古祠坐北向南,坐落在田埂之间,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两侧建衬祠,分别置青云巷间隔。走进一看,只见门匾写着“清献崔公祠”五个大字,苍劲雄健,有褚体丰韵,此乃佛冈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献崔公祠。据介绍,清献崔公祠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丰二管理区丰村西,创建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增城崔氏四世祖崔与之,宋绍熙年间进士,曾任广西提点刑狱,嘉熙中以观文大学士卒,死后赐谥号清献,其水头后裔给他立祠为清献崔公祠,以资纪念。原为三进建筑物,清末毁于火灾,现存祠宇是民国6年(1917年)重建的一半建筑物,门匾“清献崔公祠”五字是明代学者陈献章(时人称为白沙先生)手笔。5 _4 ]/ L( M) P2 u8 i- m
$ [' {9 m+ `1 C( Z& p
0 H9 t) @+ l: {5 x. `8 C4 a" R7 b' O
第一进左右厢房各深15.55米,宽4.2米,走廊深3.17米,宽3.5米。第二进为“晚节堂”,前有台阶三级,堂中间深6.7米,宽10.75米,堂的前沿原有镂空雕花屏风一座(已毁),现仅存石墩四个,檐下悬挂“岭南间气”四字木匾一块(“岭南间气”匾原是广州崔公祠之匾,该祠毁后,此匾北迁于佛冈崔公祠悬挂,“岭南间气”是广东布政使陈性学所题,吏部侍郎李昴英书)。堂的正中壁顶有“晚节堂”三字,下面原绘有清献公遗像(现已剥落),两旁原有对联,上联曰:“自增城一脉而来,相府塑前型,黄花晚香同景幕”;下联曰:“经南海三山之后,宗祠仍旧址,白沙曩哲尚留题”,为崔柏所撰写。左面边壁上亦原有对联,联曰:“地接曲江,名齐二献;郡开南海,位列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