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579|回复: 0

崔氏6大古村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8-12-28 17: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氏6大古村落!个个犹如人间仙境!崔家人你最喜欢哪一个?1 M: Z$ h2 S5 J, B, |
    2018-11-23 08:55 仙居/贵州/山西8 k/ U- d* P0 Q1 M1 F+ s( X! O( {
    一.仙居古村落下崔村
    ) x# K3 N4 D+ H- A* b9 _& ]" }+ ~1 l% B" q" P6 X, R8 n
    下崔村3 I2 T  a; |5 Y- J# s" S

    $ e5 o6 l5 W5 g: H+ F- S下崔村的村落所在俗称下崔垟。其北有永安溪,西有韦羌溪,东有杜蜀溪,土地平阔,系溪流冲积平原,非常适合农耕生产。虽然历史上,下崔垟在与仙居境内的另一小平原八都垟的角力中,曾受到过嘲讽“下崔垟,六月日头辣洋洋。砂罐热粥烫肚肠。有囡肖(弗要)畀(嫁)下崔垟”;但较之八都垟的“种田一畈,割谷一担”的确自有其优势。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自宋代开始,下崔村周遭就修建有感德堰、潘道堰、坑圳堰、新圳堰、西历堰、陈圳堰等六条沟渠,又有李暨塘“方围十五亩,深丈余,虽旱不涸”。这类农业灌溉设施的修建,大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生产。为此,直至清季末年,下崔村一带仍是仙居境内产粮最多的区域之一。尔时,设在崇正书院的义仓存谷达到一千四百四十石,数量在仙居义仓中位居第二,而其中绝大部分的捐粮来自下崔诸村。
    ) M7 Y& q$ @2 M" E3 A, e+ \
    . h$ {/ z4 D0 \" W# c4 q. C人间仙境
    # M8 L. r0 ]/ x4 W
    ; J- O) L& U% F3 |. h9 Q/ n0 s. `/ N$ x0 I4 J* F& K7 k9 z
    - G$ I$ Q) h( d5 f$ `- x9 c
    & }: U! J4 q# |8 v

    , U5 R7 f% i$ y5 |& \/ t( N0 t9 o% Z/ W" x* V# B
    % W) j1 m0 w$ k2 e3 }6 Z
    6 j* O" F1 I: r$ T8 P' l. z* B

    1 n* x" r9 s! f二.烟台下紫现头村; L5 d( u& j+ y+ i" Z- t

    7 O8 i4 a/ W" g$ v7 Z# X1 p; C. U: B下紫现头村/ L8 ]  Z$ [: e* L& S
    ; L% d' W0 m; H0 Q" ]
    下紫现头村是一个崔姓人聚居的村庄,根据村碑记载,明初,崔姓先祖从青州府临淄迁来建村,因村庄在古庙“紫现院”的南头,取名紫现头村。后来,有一个分支迁到紫现头村河的上游居住,取名上紫现头村,原居地就改名为下紫现头。现在,下紫现头村仍是崔姓聚居村庄,而上紫现头村虽然有崔姓,但已经不是村里的大姓。
    7 d; E/ |% S$ h. j- A, u& j1 Q) C  o! M  `8 S2 n8 B1 ]+ y8 A

      c  X* H2 n% C0 x" X9 L! ^1 ~) U7 Q1 T& [% B; |. M- N
    + t2 t& b, q8 B6 p7 E

    4 \+ K/ W; @' j& T: x; D4 X% U( C4 k6 @8 T" V9 E% x
    * p5 r! O$ ]$ K( ^; Q( {# c
    三.烟台骚志村
    0 y& _; ?9 e9 ]0 k- V; y$ w5 v0 p9 n0 L& }( a: n* S7 _
    骚志村
    ) @" b3 c+ T$ j, z+ ]* r4 S0 N6 V2 t; o6 L
    骚志村位于栖霞中桥开发区南部的大山里,图中这个村看起来已经在大山里了,而实际上,它只是骚志村的邻村董家沟。去骚志村的话,还要从董家沟继续往山里走。骚志村周围都是大山,分别叫南山、北山、牛底山、老虎窝山。越过这些大山,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村庄与之相邻,比如洛土相村、獐儿夼村等,这两个村庄以前也都介绍过。; f3 r, X7 l' ^* Q7 g. G* O
    9 z2 \5 X, b, y1 \' }* K
    . `$ v# `% Y3 l) p2 M: t- a9 ]
    8 O# g4 ~/ p4 |% n' m
    3 z! S3 U% V, X) d7 Y
      \  n  L- `6 Z
    四.保德县崔家崚村
    . m3 ^2 _# s$ S* E& ?2 o3 v- E  e6 I4 _  _& A
    崔家崚村: C/ p8 a) L7 N! V+ r
    - ]. w) Z8 n6 \. p. ?
    崔家崚村是位于山西省保德县西北的村落,西邻天桥水电站,处于黄河流域。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春季干旱风沙,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一年四季光照充足,热源丰富,年平均气温8.5℃无霜期160天以上。村分布黄沙土、黄绵土,土地贫瘠,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广泛分布有保德红土,矿产有煤、石灰石、高岭土。全村植被面积稀少,主要有榆树、槐树、杨树(因当地传统习俗柳树较少).农作物有土豆、玉米、糜子、黍子、谷子。& C$ W$ U% z0 a& h

    7 ?; ^+ G1 y  D9 ]0 {村内历史古建筑
    5 ^0 a" Z* b: I% V4 d: }
    + Q! o" b7 B. m: F' w' j4 P) X1 G
    & V6 e* W, [  z  `1 H2 @2 P- g4 f
    $ z8 X9 U% t# K4 u; c) b
    % g* F) }4 C$ x( V0 ~1 @" a5 b, ~9 I
    五.古蔺县双沙镇陈坪村
    ' t5 v% {$ R9 q: n2 ?1 V9 ~$ I- j% A2 e
    陈坪村. u! n2 M' f4 d# `

    ; F* k' R: g% X& B古蔺县双沙镇陈坪村峰岩古村落位于该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17公里。峰岩古村落现有户数112户,总人后427人,99.9%是姓吴。据《吴氏族谱》记载,洪武八年,吴氏祖先平乱封侯驻守贵州毕节二龙关,后代子孙与崇祯元年平定水西苗乱定居贵州大方县,生息繁衍、购置田地、后移居川南黔北交界处的陈坪峰岩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 U. `2 @! C& t+ r
    & j4 ~( R9 ?3 Y6 w) S8 D/ D

    ' N3 n! S# `8 g9 q
    ) h5 I" i: Z% u
    . N& S8 r% C# q" i7 I6 D* e/ W* B( o- U

    9 [9 }8 C* q' y. `- L% _' ~% ~; V- S( x) [' C
    ) i2 r2 x% l. I  E

    5 f* K7 t; l5 y- E4 H8 X( I& f
    - h3 A/ p+ R$ q2 l
    0 A6 ~) h$ _" t. h# a/ R' w六.恩施香树坦* y$ Y6 M9 ~& f3 f4 U

    1 s" \( x; H+ A) `: J香树坦
    4 r, f- l6 `6 a' H  L) x/ D3 a% [4 E
    , v9 h# u2 l* C2 P) n谈及历史,关于恩施崔氏有个古老的村落肯定是少不了的。这个村落以“香树”为名,依居千年古香树而建的崔氏族人集聚地名为“香树坦”。估计大家会想这么多的崔氏族人集聚村落为何独独谈到“香树坦”?其实最早的崔氏集聚地为“崔坝”,经过几世传承先祖最终选择于“香树坦”立祠供先。也就传承至现在的“香树坦”已更名为“崔家祠堂”,记住是国家地图标识为“崔家祠堂”。村落虽老,这里近两百年来却一直只有崔姓,这里有老人的守候也有小孩儿希冀的眼神,老人诉说着历史,小孩儿昂视着希望。$ L0 a' Q1 y1 b2 i

    5 {+ m# C% A  I
    3 u% K& e0 z$ h" R6 u4 a. Y. v+ a  R  ^, C
    ! U5 K! `. y  A( r* }5 J- Z
    9 G5 V* b( [: A: f

    7 B* M" E) {: w0 d8 r0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7-31 19:58 , Processed in 0.052150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