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709|回复: 3

多运动的孩子更安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0-6-6 00: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有一篇文章说有一对6岁的双胞胎兄弟,一个叫双双,一个叫对对,他们在游泳池里是两种表现:一个套在救生圈里,还胆怯地离不开父母;另一个却像一条鱼一样,在池中钻来钻去。原来这两个兄弟出生后不久,妈妈即赴美留学,带走了双双,而把对对留给了奶奶抚养。
    # H  a( w. c& c% ]8 ~
    ) t' W9 ~8 E- U# H: m3 a/ ~  奶奶带大的对对,受到的是百般呵护的照顾,连托儿所幼儿园都没去过,始终在家里受到悉心的喂养照料,可是受到如此照顾的孩子,却经常受伤。对对3岁时一次不小心摔倒,摔成了右腕桡骨骨折,5岁时骑四轮童车摔倒,发生了脑震荡。而那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双双,跟着妈妈在美国长大,则是吃了不少苦。从小就在一个黑人家里办的家庭托儿所长大,跟几个黑孩子在一起爬,不到两岁就扔到水里学游泳。但没想到的是,相比较之下,双双比对对能耐多了,他不光游泳好,还能骑两轮自行车,还会蹬滑板和滑旱冰,而这些运动,对对是一样也不行的。
    6 I* e" m, h' ~1 p0 R4 }! L" C& v# P9 S" P1 N; T2 f, a- G! s. L
      这让我不禁想到,越淘气的孩子越不出事,越安全;越是放到保险箱里的孩子,反倒容易发生意外,更不安全。
    ( p1 w/ y. o- \0 G, A/ a
    6 }0 W0 k3 j9 }! F- h% Z& h  而这一个简单的道理,有些父母并不明白。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不让孩子多做运动,理由仅仅是担心孩子的安全。
    / R$ f. m+ ~8 W% m6 ^2 Y; u% n' T8 S& G, v( G
      其实,父母越是担心孩子安全可能结果是越不安全。德国有一份重要报告《给儿童更多安全》,报告指出,在德国每年有180万儿童出现事故,但是发生事故的是那些不经常运动的儿童。因为经常不运动的儿童,缺少经验、力量和技巧,而这些正是日常生活中从事最基本的运动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缺少的话,一碰到什么东西当然就容易受伤。
    $ @+ `7 b% G' f- L& Q- t8 K* y8 N( m
      我的女儿孙冉在她的《成长悟语》(华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一书中提到,中国学生比日本学生学习刻苦,但在体育锻炼方面,的确远远逊色于日本学生。/ b  r0 b6 [# z8 c9 D
    + ]9 H' d2 p2 ^3 M1 [
      她写道:
    & ^# D! E* z+ K4 T$ l0 Z: a7 d: v$ V! R+ S! I2 H* H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非常多,体质也好于中国孩子。日本的学校从初中到高中都有强制性参加的课外活动,其中有众多体育项目的运动部,还有家政部、音乐部、英语部等等。参加运动部的学生,一天的运动量极大,而且假期里也有集训。就连小学生,假期里也要每天早起到学校做早操做运动。所以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机会是非常多的。而我们呢,就拿我所在的北京地区许多中学来说,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而且体育课上真正在运动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在闲聊、打闹,或是干脆回班学习。课外的运动时间几乎接近为零。这就造成了中国孩子的体质不断落后于日本孩子。/ D& x- W- ?+ b+ D' U

    & @! J6 V. j; F  我的好多同学在学校里都和日本的学生打过球赛,据他们说:我们的体力根本无法和日本学生比,冲撞起来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我还有一位在日本上过四年学的同学说:“日本学校里的体育训练似铁人集训,但真的练就了一副好体格。”我的研究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运动时间两小时以上对比:日本21.3%,中国6.3%;三小时以上对比,日本21.3%,中国仅为1.3%。
    6 `" W: y+ p  x* R/ N2 z2 n# D1 e# ?/ @  m
      孙冉在调查中还发现,日本学校为了养成学生爱运动的习惯,对假期里早晨到学校做操的学生签到盖章。这样,全勤的学生能得到各种奖励,如食品、图书等(在全日本书店通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运动的热情。结果,61.1%的日本学生养成了运动习惯。孙冉惊叹:. V5 G7 A0 l( p. i
    & c& W8 A. v2 k
      “众多的体育锻炼机会使得日本学生的运动时间远远超过中国学生,可以说日本一所普通学校的运动量接近于中国的体校!”
    9 y% ^: ~9 \8 L$ b/ f
    6 t- ]5 |! }8 U* w# C6 d0 W  其实,天下的青少年谁不喜欢体育运动?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做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小学生第一喜欢的课就是体育,占20.1%,其次为语文15.4%、外语14.4%、电脑13.5%。在初中学生喜欢的课目中,体育排在第三位,占11.1%;第一位是数学19.7%;第二位是外语17.8%。
    9 |8 ?8 c6 r1 x/ h+ I) K' x9 m" A) n7 I: y7 j: t4 z
      中小学生喜欢体育与他们天性好动有关。可是在中国,有多少教师与父母会认为体育特别重要呢?因为沉重的现实教训了大家,决定孩子命运的可能是语数外,而不是体育。否则,为什么高考体检完全合格率只有15%呢?* A2 Z# d2 L% x6 p, ?. ~0 G
    " B( a7 v. j' D, q4 \* ]( K
      或许会有人以升学与前途为理由来辩解。可是,一个影响生长发育也包括摧残智力的罪恶怪圈,值得拥有5000年文明的民族往里钻吗?真正有爱心的父母与教师,怎么会为功名而牺牲孩子的安全、健康呢?我的教育建议是:3 W2 u( P2 q" H. W
    % s8 z- x& X2 c2 C' K% m8 s# z
      不要过于心疼孩子。把出生不久的婴儿放进浴池或游泳池让孩子挣扎,2~3岁的孩子就独立地开碰碰车,横冲直撞,这样的情景在美国是司空见惯的。可在我们国家,肯定是不可能的。我们总想着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惟恐孩子摔了、碰了、哭了,动不动就命令孩子:别动!别跑!小心点!其实孩子天性是好动的,父母不要总是担心孩子出事而不让孩子多运动,相反地,父母应该要“袖手旁观”,“狠”点心。- Q; O) Y" R4 v" D  |1 B% [/ X/ X

    / m. B7 n% l4 ]) f/ q0 V! @% Y  为孩子报班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的父母也想在周末或假日让孩子参加一些运动训练班,增强孩子的体质,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必须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征询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喜欢、不同意的话,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有些父母是先帮孩子报了班,回头再告诉孩子,孩子不愿意去,父母就类似于劝说一样,已经交了钱,怎么办呢?这是一种“威胁”,会让孩子无法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可能带来的后果是让孩子会更加讨厌运动。
    % y9 o) I) x8 s. _9 {1 }& F! _9 [" B6 |0 m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运动计划。良好的运动习惯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坚持,不是一时兴起就可以达到的。父母应该和孩子拟定一份明确的运动计划,并且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地参加运动,使家庭形成一种崇尚体育运动的氛围。7 b  H3 V0 n) U- }

    5 d  Y6 e" F4 k+ l' W  相关链接
    % I/ O( H, C0 N2 }/ ?/ `: @5 p
    : D( {" V& e- o4 j, r; h3 x. \1 F  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人体的反应速度、准确性和机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科学工作者在对出生6周的婴儿进行脑生物电流测量时发现,长期对婴儿进行右手的屈伸练习,能加速大脑左半球语言区的成熟。这足以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完善。
    8 G. l  o) f2 `4 X( q, F
    ! {$ \% B( h/ _$ x8 I1 b& g5 V1 s( {- u4 A$ K* J6 N
    1 {7 i! |& w% D$ i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6 1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运动的孩子更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19: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19: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07:15 , Processed in 0.061139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