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410|回复: 0

[魏晋南北朝] 崔伯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7-11-19 13: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agraph]7 X0 Q6 D5 B. ^- a$ ~! y7 X' e
    崔伯谦,字士逊,博陵人。父文业,巨鹿守。

    - }" K: e& N# m; Y: r+ s6 A0 g5 i) i  [
    本    名崔伯谦字    号士逊出生地博陵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不详性    别男
    - F2 H7 N; B" D$ A  r- l, w& C! c' u) U' K, ?' f

    8 n+ e, {8 R( p' i0 r  j$ Q3 O  H7 d7 m  X8 _
    目录7 o# {- L' j8 o% X" E: B3 k
    / J9 Y6 R) ~. w4 S, k& J

    4 n/ i0 [: H+ Y3 Q; |1 V4 x3 r
    ! k) O4 A9 J8 E

    # @5 l% n. u, {' q' `9 I
    3 C. x/ Q8 C' b4 G7 a# Q
    7 l, l* U) U. C6 S6 U" ]原文& r7 g: V: ~( H/ T% d
      x5 o  U% c; e/ M
    编辑

    , _( p$ r$ o3 L/ y伯谦少孤贫,善养母。高祖召赴晋阳,补相府功曹,称之曰:“清直奉公,真良佐也。”迁瀛州别驾。世宗以为京畿司马,劳之曰:“卿骋足瀛部,已著康歌,督府务殷,是用相授。”族弟暹,当时宠要,谦与之僚旧同门,非吉凶未曾造请。后除济北太守,恩信大行,乃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有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治政何如。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因诵民为歌曰:“崔府君,能治政,易鞭鞭,布威德,民无争。”客曰:“既称恩化,何由复威?”曰:“长吏惮威,民庶蒙惠。”民有贫弱未理者,皆曰:“我自有白须公,不虑不决。”后为银青光禄大夫,卒。( C9 K1 C0 l9 k0 ~

    + V7 g0 r0 `; B) v4 e$ O! @) h" a
    + R: p% C8 O, Z% T
    ; _) I; a+ V1 v$ S5 Z$ s0 f" d译文) g' h; Q9 P; V1 ?( d1 M  P

    5 l- O7 v4 [% n7 Z9 k5 H" H编辑

    6 Z$ V; }; w. e! h8 c! ^" a& J$ }崔伯谦,字士逊,博陵人。% o- q9 {0 y3 S) M8 s
    父亲文业,任巨鹿太守。6 ]$ _! Y* t  A
    伯谦小时候父亲去世家中贫困,用心侍奉母亲。
    , v' s! r. J3 P( q5 v1 q9 P高祖征召他到晋阳,补授相府功曹,称赞他说:“清廉奉公,真是好佐吏。”升瀛州别驾。$ ]" A( I" N; h* Y
    世宗授为京畿司马,慰劳说:“你在瀛州施展才能,治理得很太平,我府中事务繁多,因此将此职授你。”族弟崔暹当时受到皇上宠幸而显要,伯谦和他同在朝廷为官,若非遇到婚丧大事,绝不到他家中去。( g7 F% @, H3 F
    后来任济北太守,遍行恩德,把鞭子改为熟皮制作,不忍心见罪人流皿,表明耻辱而已。
    9 z3 ^, e- \8 O9 c) u有当朝权贵从郡中经过,询问太守政绩如何。7 |; i8 n/ i0 n8 f3 l% {
    那人回答说:“太守用恩德教化我们,从古未有。  P* a; U+ j. G6 t& H, ]8 i
    所以老百姓作的歌谣说:‘崔太守,能治政,换皮鞭,施威德,民不争。”’客人说:“既然是恩德教化,为什么又说有威严呢?”回答说:“官吏害怕威严,百姓蒙受恩德。”征召到邺时,百姓都哭着挤在路上。
    , m+ d; e' ?  k* s* T2 p: Q8 Y因为弟弟崔让在关中任职,不能再在内做官,任南巨鹿太守。9 c4 Y, V, ]9 o. u3 R3 j2 x
    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要亲自过问。  B/ b/ h9 ^) M4 {
    百姓中有因家贫体弱而不能诉讼的,都说:“我们有白胡子太守作主,不用发愁决断不了。”后来任银青光禄大夫,去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1 13:26 , Processed in 0.046820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