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359|回复: 3

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第一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6-6-17 13: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第一人是谁?
    " u: m3 `& K2 \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选拔人才同时是培养奴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屌丝逆袭的主要办法,通过让读书人参加的所谓人才选拔考试,以致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 r# l, H: m* w! `+ F3 U) l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 s7 J* L6 f( ?# h  R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也称“九品官人法”,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通过“家世”、“行状”、供官吏们参考从而“定品”。说白了就是老人推新人,然后从推荐的人中来定夺。
    4 N- n& X, \0 F4 c) o" U
      所谓“家世”,就是家庭出身和背景。看看你爷爷爸爸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行状”就是指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看看你的思想觉悟是不是有一定的水平,是不是愿意跟党走,都要做出一个评价。当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和现在大而空的评语没什么两样。所谓“定品”,就是确定品级,看看你是适合掏粪还是适合当总理。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穷二代的屌丝们即使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富二代的高富帅们即使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0 p* c& d7 Q1 [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就是要实行高考,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 N0 \+ u$ l$ ?6 [+ H+ r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 r" [8 H) s  m  ?; l9 M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这和现在申请去海外著名高校留学差不多,首先要有著名的认识推荐,这样一来就要拼导师了。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本身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但凡是有利也有弊,无论多么好的制度,都不发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
    4 i' B% i2 i1 o  [* d* c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过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考生叫乡贡。由乡贡入京的考生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武则天时期又创立了“殿试”,就是皇帝亲自主持考试。
    / I$ h8 t' Q; M6 h0 I; F
      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第一人

    8 ]( z* U& R$ D% x
      什么叫做“连中三元”呢,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如果在三级考试中都取得第一名,就叫做“连中三元”,而“连中三元”一词则是出自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 {6 R; k0 Z9 I5 W
      那么谁是这个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第一人呢,严格说来,而且有据可考的应该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及第的辛酉科状元崔元翰。
    0 W, l5 t: T( B7 y- A0 {  l
      崔元翰,名鹏,字以行。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崔元翰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崔良佐,原因是母亲,即崔元翰的奶奶过世而隐居,并且治学著书。堂叔是崔日用,崔日用也是进士出身,当过吏部尚书,爵封“齐国公”。

    0 h9 d( `3 }8 D% S
      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的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不过却到了将近五十岁的时候才举进士。然而他的府试、省试皆第一,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主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赞叹道:“不十五年,当掌诏令。”。果然不出其所料,贞元三年(787)被封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贞元七年又被封为知制诰。崔元翰比较喜欢独来独往,有点儿不合群,由于他这种生性刚烈,不为世所容。当知制诰不到两年即被降职,不久病故。

    , l- A/ q! L+ q/ m$ D; W# P
      史书还记载崔元翰师法班固、蔡邕。尤善对策、奏记及碑志。主张文以载道。除此之外,崔元翰还是个诗人,在唐朝谁还不会写两首诗啊,如果你说你不会,都不好意思说是唐朝来的,更不好意思说本身是个读书人了,现在《全唐诗》保留了其诗七首。现录一首,以飨读者:
    : N4 J& ?0 S! x
      奉和圣制三日书怀因以示百寮
    0 ^+ m2 k: \% Z1 h
      佳节上元巳,芳时属暮春。
    7 O% c$ s7 |6 X
      流觞想兰亭,捧剑传金人。

    * [1 f) J0 b6 B$ G. C
      风轻水初绿,日迟花更新。

    " P2 D: {7 k* G
      天文信昭回,皇道颇敷陈。

      B. U+ Y% {# X1 O
      恭己每从俭,清心常保真。
    ) J8 v% }# Z$ n7 w- i1 h2 @
      戒兹游衍乐,书以示群臣。
    + U7 u8 L" q& `- L: s3 l. e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弟弟崔敖和崔备也和他他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茅,传为一时佳话。(文/张溥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6-19 07: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28 12:13
  • 发表于 2016-6-25 07: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本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2-16 11:08
  • 发表于 2017-3-12 19: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11:10 , Processed in 0.063747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