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8-17 10:15 |
---|
|
同和纺织董事长崔桂生:向着全球纺织"喜马拉雅"前进- {- O X% X$ f0 ~
6 ~' `- \# j3 k3 ?' @8 R5 {6 S$ ]
, b0 I/ t) ~2 J) @- j' _7 k# i& @- B2016年05月17日 07:2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t8 C8 _5 N+ d/ @, A! a5 M
/ v7 ?- V/ }* p' B( [/ E+ t$ m. n
) t8 J, q8 k, z# B& g3 E
[
6 E0 R6 S: V! {. d: j
3 U6 G" i. \5 U9 d8 h' ?, x0 y% ?* a
图① 崔桂生个人照。图② 崔桂生正在和工作人员探讨纺机专件制作工艺。从创业伊始,崔桂生便专注产品创新,严抓产品质量。 图③ 崔桂生正在检查纺机专件质量。 图④ 崔桂生陪同用户到车间参观。(资料图片)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闪闪的军功章见证着他不凡的军旅生涯;% O0 z- }- l2 T/ W' t P
他,又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转业到地方后,带领团队搏击商海,成为商战中的赢家;<IFRAME style="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BORDER-LEFT: medium none;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WIDTH: 336px; PADDING-RIGHT: 0px; HEIGHT: 280px;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TOP: 0px" id=FTAPI_iframe_1010259_0 marginHeight=0 src="http://g.fastapi.net/ga?type=JS&mode=async&s=1&slotid=1010259&index=0&count=1&exclude=159114&mexclude=18759&sesi=1009506&seai=159114&z=index%3D0&rr=http%3A%2F%2Fwww.baidu.com%2Flink%3Furl%3DHXELblEtUA6lwd6YuEFDN96xuzLyqF8gc1m9nMUgCO5-XW41PNOpNoUQNhySLTtHlUMqrKs_iYdHM26ILENxA5-hO95NkBv0s36Nlxl_1Fnce5dGdQTclk_1aOHTt0qA%26wd%3D%26eqid%3Ddf89a6b800050dee0000000357444e64&pid=i4vcgllmb6idqqkzc7tss2bemo004ywp4po33mvo&pvc=1&r=iomvqijviai&f=1&v=1259,781,1280,960,-1,-1,0,119,0,1&d=pc&o=windows,5.1&b=ie,trident,8&i=0,0&source=www.baidu.com%2Flink" frameBorder=0 name=FTAPI_iframe_1010259_0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
- }: [# I' z+ O, N 他,更是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正是他和他的研发团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自主研发出纺织机械的核心技术部件,并以世界一流的品质被纺织企业广泛采用,提升了整个中国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他,就是被纺织行业誉为“罗拉大王”的江苏省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桂生。
+ P% Y; o1 [* d$ |& r" ` 无论是在照片还是现实中,崔桂生都让你眼前一亮。因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时尚先生”。记者见到他时,他上身着红色的休闲西服,下身配西裤,脚下踩着时尚的豆豆鞋。对于衣着,崔桂生有独特的见解,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和带动时尚、高端纺织品消费,推动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发高端纺织市场。 引领高端的人生追求
3 l" F1 g- y0 I- L& K 16年前,崔桂生从部队转业。在那段日子里,他先后在政府机构供过职,做过国企、合资企业的“一把手”,而后,又辞职下海,白手起家创立了同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初创立的同和主攻纺机专件罗拉,短短几年间便攻克业界棘手的“机械波”问题,加冕全球“罗拉大王”。 12年前,崔桂生又剑指摇架,从生产纺机弹簧摇架、气动摇架到具有优越性能的板簧摇架,成功替代进口,成为中国板簧摇架的品牌,结束了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L( @- f) p/ ]/ Y" I
10年前,集聚纺装置全面投产,同和的四罗拉负压式紧密纺装置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不仅迅速占领国内市场,而且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走在了世界纺织行业的前列。 8年前,他又转战纺机主机(粗纱机、细纱机)领域。截至目前,同和已在全球范围内累计销售400多万锭,为山东恒丰集团、鲁泰股份、山东青纺联、河南舞钢银龙、河南焦作海华、河南永安、福建隆源和福建华源等上百家棉纺织企业提供主机产品,并成功出口到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全球用户的青睐和欢迎。, Z1 q3 E, Z+ R U# U8 U5 G" ~
回顾同和的发展历程,不断寻求突破,找到施展拳脚的新舞台贯穿始终。一幕幕酣畅淋漓的舞台剧一次次震动了全球纺织行业,不得不说,作为“导演”的崔桂生实在很成功。罗拉、摇架、紧密纺、主机,崔桂生的同和于纺机大时代而言,就像是风景与倒影,一步一步,没有疾行,也没有停留,按照崔桂生心中的轨迹,平稳而扎实地前进着。因为在崔桂生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打造百年同和。 融入血液的纺织情缘
j6 A8 f2 M) { x5 y# [3 [9 D; ?$ x 纺织行业常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崔桂生不这么想:“纺织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经久不衰。我们常说的‘衣食住行’,‘衣’始终排在第一位。以前,生活条件比较差,人们穿衣服只要求暖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服装的质地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考验的其实就是纱线质量、纺纱支数等技术水平,以及其背后的纺织机械水平。这对我们同和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崔桂生对纺织行业、对纺机领域情有独钟。+ W% ~( ]+ q' L* f; w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他就把目光放在了攻克高精度罗拉这个世界级难题上。彼时,崔桂生考察了罗拉界的“四大天王”(瑞士立达、德国绪森、青泽公司、瑞典SKF),每到一处,都带着高倍放大镜仔细察看,认真分析对比。为了找到生产高精度罗拉的原材料,他四处奔走于国内各大钢铁厂,呼吁厂商提供优质的非标准特制钢材。经过不懈努力,2001年,同和率先推出了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 2003年,同和公司推出新一代超级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并在《中国纺织报》连载《同和罗拉挑战洋货》,宣布向全国168家用户免费提供一台前列新一代超级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他们承诺,如果自己生产的罗拉达不到世界知名品牌罗拉的质量水平,同和公司负责包换、包退……; P2 a2 J- J5 d0 X% Q; q% p
一场硬碰硬挑战洋货的擂台大战自此打响,同时也引发了业内的猜测:这究竟是一场商业炒作,还是个人英雄主义情结?要知道,若比不好败下阵来,同和将面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处境,无疑是种巨大风险。 “我们此举一方面是基于企业应有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同和罗拉实力的自信。我想让全世界纺织人都知道,最好的罗拉在中国。”崔桂生一席话道出了初衷。9 R4 q& q' `; Q1 z' C. }' [
“纺织是我的梦想,我就希望有一天让全世界都用上同和的产品,哪怕只是一个纽扣。”崔桂生之于纺织行业的情感,已经融入血液,深入骨髓。为此,他提出了同和发展的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立足纺织,坚定不移立足纺机,坚定不移把罗拉、摇架、紧密纺、主机做好。” 世代传承的企业梦想
. ]% |. f" y5 [& r* q5 \3 l+ _ 同和的理念是打造百年企业,所以,哪怕是已经加冕全球“罗拉大王”多年,崔桂生依然不肯止步。 “从纺织机械的角度讲,如果单做零部件,恐怕没有企业能够做到百年,最终难逃被做整机的企业吃掉的命运。”崔桂生正是因为看到了同和的明天,所以毫不犹豫地进入主机市场。在崔桂生看来,一个企业的发展就是一种“修炼”,越是优秀的企业家,修炼的层次就越高,他们不仅要看到今天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且要看到明天、后天需要什么样的东西。/ m1 f# W- I, X/ E* o* R
有了向百年企业进军的路径,还要有支持企业发展百年的文化底蕴。 在同和,企业文化有着很朴实的诠释:一个好的风气、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养成、一个好的氛围、一个好的理念、一个好的思维。崔桂生认为,即使是打扫卫生的岗位,如果能够动脑筋、想办法,也有创新和提高的空间。这种精神如果能够体现在每个岗位上,那将产生多么大的连锁反应!1 n2 {6 s& G4 V
在同和,员工甚至与董事长“约法十章”,其中规定,员工可以安排董事长做事,并督促其执行。企业规定了28项集体评审制度,评审内容不同,专业负责人不同,负责人有拍板的权力,重大事项要100%通过。 培育百年企业,还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崔桂生明白,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拼的不是市场份额,而是人力资源。一家不朽名企之所以傲视群雄,多数来自于人才的厚积薄发。
# |" ~( p# [$ i4 N8 N 崔桂生在选人用人上很苛刻,也很贤明。苛刻是指,每一位被选拔者都要过五关斩六将,而贤明是指年轻人不会受到轻视,反而能得到更多栽培。80后常务副总黄新伟就是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经过四五个岗位的锻炼,一步步“升迁”到现在的职位的。他认为,是同和不拘一格的用人制度给了他施展的空间。“在同和,只要有想法、有悟性、肯做事,什么高度都可以达到。” 对于现在的崔桂生而言,修正最多的是方向问题。用他的话讲,喜马拉雅山就在那里,但怎么过去,是乘飞机、坐火车还是开汽车,那就要看选择了。
" h0 u( }9 @ N4 @- H! I* k 2013年,崔桂生的一对外孙儿女出生,取名“同同”“和和”。这份浪漫的情怀和想要世代传承的企业梦想,是创业最动人的坚守和诺言。 崔桂生经常“眺望”同和的未来以及那时候的自己:“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几十年后,公司的老总已经换了几代,有一天我坐轮椅或拄拐杖,颤颤巍巍地回公司的时候,大家夹道欢迎,奔走相告说:‘第一代创始人来啦!’这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中国纺织报记者 高 玲)
/ c/ n8 ^0 o! M8 k& M9 l/ K2 n5 F(责任编辑:刘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