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8-17 10:15 |
|---|
|
延边崔照有花200万七年磨砺一根“针! A$ m# h; n' i3 O6 O: D8 r# p
! p$ @, x6 ]' |. p9 x. S
. r1 o# C& v% R' @1 j5 ^3 H
: M# o, F6 h" Y- P5 G" l6 h来源:延边新闻网 进入论坛 2 p: i. ^, H( f$ E
( _4 q4 g* e8 U* H, K+ K P0 Y6 x3 U J$ g `& n/ g5 I
# F3 p6 ?0 w7 w2 m! h& \8 E' s: j+ C. A9 j0 f( ?% N9 r
/ ?8 s6 X+ [" Q- @1 b9 J 孙洪涛/图
, z9 O% e! W6 J* z- S, R8 D7 F" M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珲春市,有一位诊所大夫,他在经历了一次医疗纠纷过后,痛下心来改进医疗单位至今还在沿用的结构存在缺陷的针头,在此后的日子里,他苦其心志,废寝忘食,花费七年的心血,以200多万元的代价,锲而不舍地磨砺了一根造福于人类健康,弥补先天缺陷,为输液患者再设一条安全防线的“定海神针”。' |5 X* F) ^8 x0 \
然而,这一能够为患者严把输液关口的一根“安全针”,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后,却被默默地尘封了3年之久,至今无人问津。
! K% e6 p" e+ c+ W 祖孙三代 悬壶济世
( h9 @6 Y2 ^/ v& S 崔照有1948年出生在吉林省浑江市长白县十二道沟乡十二道湾村,他的祖父崔景玉是一位老郎中,依靠祖传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和行医经验养家糊口。上个世纪50年代初,崔老爷子将医术传与崔照有的父亲后不久,便撒手人寰,老人同时为子孙们留下的,还有两大柜行医的珍贵书籍。( x9 H; t; C* d# g9 Z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崔老爷子遗留给子孙的那两大柜子医书,也被造 反 派们列为“四旧”给付之一炬。好在造 反 派们走后,崔照有从大火里抢出了部分医书,其中就包括李时珍所著的清代版的《本草纲目》。% ~1 r: C) ]& p7 ^; j0 U% G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也就是在哪一年,刚刚在父亲那里学些医术不久的崔照有,在生产队的推荐下,当上了“赤脚医生”。
; F J7 {5 l; ^3 m, n “当时我的家庭成分不好,那个年代讲的是根正苗红,可那个年代,生产队里很多人虽然患上现在常见的一些发热之类的小病,却因为缺医少药,眼巴巴地看着他们死去。”崔照有告诉记者,他当年当“赤脚医生”时,是唱着《春苗》、《红雨》等电影主题歌一路走过来的。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经过他手接生的孩子不下70个,他用一把草药治愈、甚至起死回生的病人,已经无法用数字统计了。1 [6 _7 [" z0 y" [( f J
药瓶异物 引发纠纷 T- @! H2 I c/ e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崔照有相中了珲春这块宝地,携妻带子举家来到珲春谋生,把他所学到的医术运用到实践之中。
* p! G1 S6 g! C0 I5 | 1993年的一天,崔照有在给患者配药时发现,配药瓶里出现了颗粒状的异物,他砸碎配药瓶取出异物仔细端详后得出结论,药瓶里的异物正是瓶口橡胶塞的微小颗粒。
8 \9 u+ r; G/ v' F8 G7 [6 d 2001年的一天,崔照有在给一位患者打点滴时,患者的母亲发现药瓶里有异物,这一现象立刻引起了母子俩的强烈“抗议”,尽管崔照有百般向其娘俩解释,也没有消除其恐惧感。最终,崔照有不得不满足患者和家属提出的条件,以“破财”的方式,平息了这场纠纷。* j' j8 S8 @6 X* [0 `8 u+ Y3 I0 O
/ I( }, F# A3 P; v5 K& h/ b$ m8 V" H0 n' P1 j" y
- U$ S9 }# Q+ m2 s1 y, V) z苦其心志 改造针头
8 d/ u b2 s, Y2 R “药瓶里的异物就是瓶口的橡胶塞颗粒,这都是配药针头惹的祸。”崔照有告诉记者,自从有了那次教训后,他便开始琢磨药瓶里的橡胶塞颗粒是怎样形成的。经过一番实验,他得出结论,橡胶塞颗粒形成的“罪魁祸首”,正是医疗界至今仍在一直在沿用的普通配药针头。7 K7 }, n8 x# I8 l3 X9 W
“目前使用的配药针头都是弧形锋利刃,医护人员在配药的过程中,其锋利刃会切割橡胶瓶塞落屑,这些落屑进入针孔内,在向瓶内注射时,脱落在针孔内的橡胶屑就会随着药液进入输液瓶内污染药液。如果输液器过滤膜有破损,小于输液孔的橡胶屑就会随着药液进入人体,其后果轻则引起不良反应,重则会引发血栓。”崔照有告诉记者,输液器过滤膜是阻止异物进入人体的唯一一道防线,从理论上讲,输液器与其它产品一样,会有残次品流入市场的现象。这一观点已被崔照有和部分医疗单位在实践中所见证。输液瓶中存在的橡胶塞颗粒给患者输液安全所带来的隐患也是毋庸置疑的。
8 T- b# ^7 ^, ?! x7 A0 {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输液瓶存有异物所引发无纠纷有很多,你上网一查便知。自从摊上这个官司后,让我萌发了改进现有配药针头念头。”崔照有说。 七年磨砺 “定海神针”
2 H$ K) w8 Z/ Z% ~# T$ a5 W 配药针头切割橡胶塞会产生颗粒,怎样才能让针头既插进配药瓶而不会切割橡胶颗粒呢?崔照有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和反复实际操作后发现,如果将配药针头斜面后端设有弧形弯曲刃,就会避免橡胶塞落屑塞入针孔中,进而避免橡胶塞屑随输液进入患者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的现象,以此可解除患者和家属的恐慌心理,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杜绝了因输液瓶出现橡胶塞屑所带来的药液损失。2 ~6 I- A/ X& f; E) s9 ~! _0 N$ v. R9 H
然而,改进配药针头的思路虽然有了,但如何能做到让只有1毫米多的针孔设有弧形弯曲刃而不差毫厘呢?为此,崔照有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成功研制了第一代手动溶药针改进机,终于磨砺出了第一根改进针头,经过试验证实,他所改进的针头基本达到了避免橡胶塞屑随针头进入输液瓶的效果。
7 u( o o- t. h1 F$ c 成功的喜悦让崔照有乐此不疲,在此后的七年里,他虽然历经了上千次的失败,但还是先后研制了四代手动和三代电动配药针改进机。其加工的能力也由第一代手动的每分钟27根,提高为电动的每分钟120根,所改进的针头完全达到了避免橡胶塞屑随针头进入输液瓶的预期果。$ i4 r& x4 o1 X4 F# b3 B
2008年11月19日,崔照有历时七年磨砺的配药改进针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崔照有如愿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 [& k) O, X9 }* _( V, Q& n3 g
“别提了,这七年来,他就像魔怔了似的,饭不吃,觉不睡,糟蹋的破铜烂铁堆满了仓房不说,开诊所挣的200多万也都搭在这上了。”采访中,崔照有的老伴向记者发了一肚子的牢骚。
9 @' j9 D3 K) T; @. c专利推广 遇冷尘封$ S$ K: `: z, o. Y( ]) ]; F
就在崔照有还沉浸在获取专利权的喜悦之中的时候,一个冷酷的现实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9 ~% _3 K# J7 \& j
崔照有告诉记者,新型配药针获取专利后,他先后前往多地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洽谈合作事宜,得到的答复是:他们目前生产的配药针已经有了稳定的市场,生产改进针需要改造流水线,不仅投入大量设备改造资金,而且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合作的空间几乎为零。% j5 b, i; r+ ]/ w
面对一次次冷酷的打击,性格倔强的崔照有并没有气馁,经过一番周折,他的改进针终于被内蒙古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认可,但前提是,所加工的产品必须返回该厂,该厂经过检验合格并消毒包装后,产品返回珲春后,由崔照有指定有经营资质的公司推销产品。这一苛刻的合作条件让崔照有顿感心灰意冷。: f' q! V' S8 K1 c9 v$ X+ e
此后,他先后两次进京前往求助国家卫生部门予以推广,均未果。崔照有煞费苦心历经七年磨砺所获取的专利证书,就这样尘封在了他的抽屉中。 业内人士 多半认可 “这一新型配药针太实用了,我们医院过去曾经就发生过因输液瓶中存在的橡胶塞颗粒所引发的医疗纠纷。针头的改进能够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有推广价值。”在珲春市医院,该院院长高叁焕在仔细翻阅了崔照有发明的新型配药针说明书后,连连称道。
& U% Q7 F d H" P9 l “好啊!这种新型针对于我们护士来说,太实用了。这种针的价格很贵吧?”高院长找来的几位护士长在了解了新型配药针能够避免因配药将橡胶塞颗粒带进输液瓶后,对这一新型针也连连称道:“只比普通针贵几分钱,我们当然会选择这种针的。”
* o/ q) W8 z" |1 G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除了个别的诊所业主表示没有必要外,半数以上的业主对这一新型配药针给予了肯定。“我们可以试用一段时间看看,如果真的在兑药时能够避免橡胶塞颗粒带进输液瓶,即便是比普通针头价格高一些也值得,一来可以避免无谓的药液浪费,二来可以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恐惧感,还能避免医疗纠纷发生,可谓一举多得。”英安镇的一位诊所业主说。% z* ^5 s- l/ V' u*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