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8-17 10:15 |
|---|
|
各类关于隋朝的网文里经常煞有介事咬定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母亲是独孤信妾媵云云6 s$ d9 \# Q5 m
. }! G" L. t" i$ p- x
说的还有模有样,好像很懂古代礼法似的
% {( z/ L/ B6 d9 Y8 |- V; ]1 T- t, G! Y& v* J, K
事实上,这类误解纯属不了解魏晋南北朝特殊时代背景和对历史资料掌握的不全面造成的
* A9 a' N. _* ]9 v1 q
2 Y( J* @8 B1 N& z; y7 v2 f8 {0 [独孤皇后母亲崔氏在独孤家的地位《隋书》《北史》早已经承认:妻
0 }( n8 W% o! A* W) Y3 ?6 y7 i
9 i1 o8 r# y5 s/ C
+ r* n6 M/ Q8 k% B3 |$ I) n
5 T9 I0 n; d9 y- I# ~ 政府组织编纂的一部政府官修史书
; n F V ?6 ^) v7 T《北史》是由北周入隋唐的李大师之子李延寿继承父亲修史志向编纂而成的史书,可谓用私史增补官史之不足
* N6 }" ~# m6 \1 }2 a0 m
% N4 K; r* v* G: @! K7 }! I) `《隋书》简介:2 X* Q" h( s* g) s/ p4 U5 c0 c
: V+ _ s! j7 x8 x. f3 O, c1 n+ M4 T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六三六年(贞观十年),隋书的帝纪、列传和其他四朝史同时完成,合称「五代史」。
; I5 O( A# j! u* G- G; e+ w+ m$ e; g0 p) \
《北史》简介:" x0 \3 [9 v% X3 H0 W& F, W
1 N: c. e+ L0 {. V) { K$ q% ^李延寿,字遐龄,贞观初年参与《隋书》编撰工作,从这时起,他就决心把南北朝史写出来。以实现父亲的遗愿。李延寿用了十五、六年的时间搜集资料,而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因参与修撰《五代史志》的工作,便得以广泛阅读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八朝正史,于是正式开始撰写《南史》《北史》。除八朝正史外,李延寿还参考各种杂史一千余卷,历时十六年,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撰成《南史》、《北史》共一百八十卷。 # W9 i1 j ?) u7 z& Z0 q z3 Q
. D, r6 a; w) E9 H7 F/ s4 G" Y
" h1 w7 t% L, {7 D, q- ]* b1 }; Z; Y7 e! W r8 ?% }" x: N; W
$ o, ^! c6 n v
2 p, \" V/ c: f- G
( W$ {* T: l1 j: b _" Q x, t史籍中关于崔氏地位的记载:5 c/ ^4 ~9 F7 E: p
A5 m2 ]6 D& H- N【隋书 外戚传】
; H7 h6 H/ \1 w7 g3 }- g G初,信入关之后,复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顺、陀、整,崔氏生献皇后。
0 p6 n2 \; @: Q+ N( |. J% r4 U3 U
【北史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
* l# i9 X0 {# e' V S初,信入关后,复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顺、陀、整;崔氏生隋献皇后。
0 d+ M1 J+ L+ S/ I# `/ G, K E/ P
2 l# B w( X8 y8 V/ t$ _* Q
% H" p3 r; _6 G6 ~' u; o* m, p
+ S9 m0 W4 j/ F5 B. \. k! N4 O2 k* J6 }' W7 ~
1 p2 _1 o& e; s# q7 o/ p9 m. {
关于说起独孤信和隋朝话题,网上经常讨论到的崔氏地位问题
) O. b& ~4 x3 q7 u8 y E' e( t* o! r
( v \2 _1 U* R《隋书》、《北史》的记载显然是可靠的,崔氏地位和郭氏平等,都是妻子身份1 y( y: J' d9 K% F* k
( M6 @1 w+ _; J' q" w$ c网上的那些所谓崔氏是小妾等言论主要还是讨论者不熟悉当时时代背景环境和社会风气习惯,以及资料不全,凭主观臆断YY的。/ y3 U" j1 h* q- A" M' r4 k
0 o6 W$ u5 G) Z. [& x
下面先简单介绍下独孤信的婚姻状况。
0 W! Q, l5 z0 M0 q `/ X& [8 p; l$ E i: a2 N8 V
独孤信一生共有三妻:如罗氏、郭氏、崔氏 g: o) x9 L4 K; s
! ~6 T2 |4 u2 T. e其中如罗氏为元配,诞有独孤信长子独孤罗,独孤罗出生那一年(公元534年),独孤信抛家弃子单骑追随西魏皇帝入关,由于东西魏的分裂对峙状态,从此他和父母妻子两隔,音讯渺茫,再无相见机会。
# ]7 ?9 P$ r, I) W! @( V8 @8 o: |+ W8 b0 w- F. L
郭氏应该是入关后不久娶的妻子,其家世不详,《北史》在隋外戚部分有一小段透露:“陀性好左道,其外祖母高氏先事猫鬼,已杀其舅郭沙罗……”根据郭氏的兄弟的取名习惯,不大像汉人,郭氏应该也是出自胡族。( H- t% V; b/ ?, [2 _& G
: ?+ _! O+ B' n5 a- ?5 T# T
崔氏,崔氏出自北朝著名汉族政治文化世家门阀清河崔氏。清河崔氏和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避难江左的汉世家大族很早就归附了北魏政权,崔氏的曾祖父为北魏郢州刺史崔蔚、祖父为北魏永昌郡守崔稚,隋文帝登基追赠其上开府仪同三司、新州刺史;父崔彦珍,西魏大统三年和弟崔彦穆起兵投奔西魏,其后经历不详,崔氏的叔叔崔彦穆《周书》《北史》都有相关传记。& R; P; c: n: s3 W
; ~) C8 Y0 m9 I6 }, b2 I' g$ T( J对了,我得说明下:史书没记载隋文帝对妻子外祖父的封赠并不代表没有崔彦珍没有获得封赠,显然是崔彦珍的生平事迹史书不足以立传,所以不记载了而已,再加上隋唐距今年代久远,资料早已全部丢失。他的父亲祖父生平能被简单记载是因为其弟崔彦穆有立传资格,史书按照惯例追溯家世渊源。
8 @( Z' D9 N7 n$ {- l; [. f# f0 \/ F# I" u8 k4 C% `" J
崔氏嫁给独孤信的年份应该比较迟,我推算了下大致时间段,大约是在公元541年——544年之间(文献皇后于544年出生)
5 F( m1 H- Q2 v! [
: n _$ c% W% l% G2 P0 J3 k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崔氏的父亲崔彦珍和叔叔崔彦穆才起兵投奔西魏,那年独孤信还滞留南方梁朝。秋季时候西归长安,回来就开始打仗然而得知父亲死讯,独孤信必然要守孝三年不会嫁娶1 ]- {! V$ W8 s. @$ U( @
; ~8 j: k1 N' w8 p. N8 W9 l【北史】 & b- j V! R0 M* p. I) e/ F& |
魏孝武西迁,彦穆时不得从。大统三年,乃与兄彦珍于成皋举义,因攻拔荥阳,擒东魏郡守苏淑。
. r, g3 m0 f7 F【周书】
/ R7 a4 B6 ^1 f- d7 ^4 X大统三年秋,(独孤信)至长安。自以亏损国威,上书谢罪。……寻拜领军。仍从太祖复弘农,破沙苑。改封河内郡公,增邑二千户。时俘虏有信亲属,始得父凶问,乃发丧行服。
5 P1 X, g0 u4 {; F: {$ `
! ^. v: t: k( o7 N7 _关于独孤信为父守制不会嫁娶的社会习俗,可参阅《隋书》一则记载:, y& i& X. [/ s( t
* E6 E5 S- {9 W8 s+ {8 Y( ?# X
【隋书卷七十四 列传第三十九】+ f5 \9 u& `0 g
厍狄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 ' }+ c; X: W/ n+ v" [
1 @/ [+ h+ f! p& h( K4 x' A《周书》里也有大量官员丁忧记录,只不过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国家对人才的需要量很大,所以一般丁忧后不久都是迅速起复使用,这个跟后世著名的明朝张居正夺情事件可谓不可同日而语了。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可见再严格的制度也会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当然,起复使用是一回事,丁忧期间不嫁娶这类孝道基本原则还是应该会遵守的。
9 h) f- s: R p/ H7 d2 n# M6 J: F. A) |2 S/ X; u/ ^
! S5 ]/ ^: R1 s$ w# n, E2 o
8 p4 _/ z& _- [' b5 H: v- ]( J' J
崔氏为妻证据如下:7 Y4 b3 Y& `$ O" J0 W
: f' ^8 j( f8 ?3 `
1、《隋书》、《北史》都是唐朝政府和唐朝人组织编纂的,尤其是《隋书》,是唐太宗时期的官修史书,李世民对独孤皇后又没什么亲近感情,唐朝政府实在没必要去为隋朝皇后粉刷出身,要刷肯定首先肯定也是替李世民祖母独孤信四女元贞皇后刷。4 \9 z3 h* P0 b- O* i1 c! I6 K5 o
8 d. M, K+ e+ M* w+ r6 ^ k2 b* {4 m再说西魏北周距唐朝历史并不算太遥远,西魏—北周—隋—唐,都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成员及其后人掌控建立的政权,独孤信又是当时一位非常重要人物,隋朝不过享国三十八载,《隋书》编纂时,北朝入隋唐的各种知情人士又没死绝,而且唐高祖李渊本人就可算独孤信家族亲密成员,自然对外祖家事不可能一无所知。# r0 d/ M6 Q. A7 h
8 N: X8 J+ h0 S同时独孤信家族子孙众多,尤其是郭氏子孙,他们在唐朝继续当外戚。文献皇后在隋朝时期虽然没有薄待独孤家族,但也没有特别优厚,而且郭氏之子独孤陀差点害死她,隋文帝一怒之下曾经准备杀了独孤陀,文献皇后本人和其弟独孤整求情才得免。独孤陀后人在唐朝还获得了爵位,(独孤陀儿子独孤延寿墓志记载他在唐朝有得到新蔡县男爵爵位)8 u& R L& p' q {3 I2 t
6 c% ~: Q2 g; _1 g% ^1 o7 Z如果唐朝史书故意对独孤家族家谱造假影响其母地位,显然他们也不会视而不见。
9 v3 j5 B) E5 j* w) ]) n4 v' I7 \+ H/ w- N7 U- ~$ c9 l% L
唐朝官方于公于私都没必要放弃元贞皇后而去粉刷前朝文献皇后生母地位。 0 j; M9 v. S: C+ t5 }% D
! x6 W) h. s# ]: g
# ^0 x g T- J9 S1 g3 O" {
9 |$ P& u4 c( Q6 G
# @/ d; d8 Y6 L: G2 @4 b" r, I
+ L! f( V) I#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到唐朝时期,都存在“两妻”并立现象。中国古代社会形态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不是按部就班僵化固定的按照规则生活,包括前面提到的丁忧,以及现在提到的婚姻状态。自东汉末年起至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持续动乱了将近400年,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固有的社会生活规则也受到极大的冲击,婚姻生活自然也不例外。
6 Y& }3 _+ o# p
# o" J" W. q1 U& X; w9 \对此社会形态研究可以见:. @6 q1 S' ?- d! ^; N* r) k
9 |! v, g2 D6 D2 n
论文:《魏晋南北朝婚姻中的二妻现象》3 H& j, |& C9 W H. H" O5 f
http://tieba.baidu.com/p/16290013725 D) L: s( Z" \4 y% ^# l* ]
专著:
/ K( I" `% D. t薛瑞泽著:《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的婚姻形态研究》
6 [" C7 }; g5 F1 j% |第七章第五节:一枝二鸟:二妻现象+ |6 h0 x/ P- C$ Z
7 J; F. \, T9 S
具体案例:7 U6 w' [( I d. D; U/ r
《魏书 陆丽传》9 ^1 F- \, J2 o& N1 N0 O# x, N
(陆丽)二妻,长曰杜氏,次张氏。+ F) s! G0 f$ g4 f2 C) b6 S
《魏书 陆昕之传》
0 v& w- A& z1 j2 j初,(陆)定国娶河东柳氏,生子安保,后纳范阳卢度世女,生昕之。二室俱为旧族而嫡妾不分。% h2 B; g# q9 W! f: r
《北史 魏收传》
6 a3 A; L' Y9 O' \1 J7 H收娶其舅女,崔昂之妹,产一女,无子。魏太常刘芳孙女,中书郎崔启师女,夫家坐事,帝并赐收为妻/ L5 g' A6 t1 m
《旧唐书 王毛仲传》
) U9 a# ]% [! C(王毛仲)其妻已邑虢国夫人;赐妻李氏又为国夫人。每入内朝谒,二夫人同承赐赍,生男,孩稚已授五品,与皇太子同游,故中官杨思勖、高力士等常避畏之。( H8 _0 U/ }1 D* a) U/ U- ~
4 v( M- C5 }: E) O: { e8 U
3、崔氏出身清河崔氏,门第相当高贵,家门号北朝第一望族,清河崔氏家族早就依附了北魏政权,和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俱为北朝统治阶级成员,在唐朝也是著名的五姓七望之家。崔氏的叔叔、文献皇后的外叔祖崔彦穆一脉更是人材辈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有崔彦穆家家谱。
) X% a. a. S, a& a' K- z1 z& x+ a* H# F7 e- N8 }
隋朝时候,当红炸子鸡、宰相、越国公、重要门阀弘农杨氏杨素为其子娶崔家女时,还被清河崔氏的亲家小折辱了一下:
& \6 i) U: C0 U- v/ O: A
3 F; }+ F z3 ~3 {【隋书 崔儦传】( f7 g C) a/ Q0 r: I
崔儦,……清河东武城人。……越国公杨素时方贵幸,重儦门地,为子玄纵娶其女为妻,娉礼甚厚。亲迎之始,公卿满坐,素令骑迎之。儦弊衣冠骑驴而至。素推令上坐,儦礼甚倨,言又不逊,素忿然拂衣而起,竟罢坐。后数日,儦方来谢,素待之如初。
9 E9 L1 e; [4 d. h! K$ m0 A5 w! X1 Q* Z8 e' g2 Z) p9 W
而且要娶到崔家女不仅要贵,而且要有钱= =
! j% y1 k: d8 A, C【隋书 列女】
) N, g9 J% U8 ?5 G5 D6 M赵元楷妻者,清河崔氏之女也。……元楷父为仆射,家富于财,重其门望,厚礼以聘之。
, X/ F5 i1 z w1 K
) Y! B. p$ z# E: q) J- x4、根据《长安志》等记载,崔氏是有国夫人封赠的,那些什么崔氏没得追封所以是小妾的言论都是因为资料不全什么搞出来的。; ~- W8 n, v, s5 @
; n$ i9 a+ m b# |/ f0 e文献皇后曾为外祖父崔彦珍、母亲在大兴城立寺祈福。5 B- \8 ]# t* e% k( t8 L+ J
2 S/ K+ [- G i: J% \+ _2 h4 b【长安志 宋敏求】( H7 W! @# R ^2 Z
【青龙坊】东南隅废普耀寺,隋开皇三年独狐皇后为外祖崔彦珍所立。# K; M, J6 G$ z' B. b P: X* _
【延福坊】西南隅纪国寺,隋开皇六年献皇后独孤氏为母纪国夫人崔氏所立。
( L9 c( p: J, v0 b1 ] j7 i9 N+ [
4 v$ W/ z" y7 z
6 K2 A- o) |( g' k' y" O" i# d( b" Y; x$ {7 z
4 @9 K8 U' C$ ?% h0 A: X% J# v+ {
崔氏和独孤信的婚姻应该是独孤信和汉族世家门阀相互联合彼此之间亲密关系的一桩政治婚姻,由于政治因素和清河崔氏门第显著因素,所以后娶的崔氏也是以嫡妻地位进门的。+ \. f8 d0 `1 { _& r% K
( a" M8 f+ K# g% |. J% I$ J/ a8 N
王光照论文《独孤皇后与开皇世政治》对这桩婚姻背后的文化特征和本质分析得比较透彻,摘录如下:
3 R q* n# w) |( x& ?$ c/ M5 ]) ^魏晋以下胡族汉化之社会变迁亦并非整齐划一,即同一氏族之内也有因地域之不同而有汉化发展快慢程度之区别。地域之不同往往表现为一种文化生态环境的限隔,而打破这种限隔,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则往往是入居中原的胡姓氏族在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尔后才有自觉或不自觉化合于经济文化均居高势能地位之汉族的所谓“汉化”之选择。魏晋南北朝胡、汉政治文化之关系有以打破限隔而实现民族融合的社会变迁正是如此情势。独孤信由边镇之乱而闯入中原,辗转其地积功显身,终成西魏“八柱国”之一,政治上居统治地位而后与汉族大姓清河崔氏联姻,不仅可视为代北后进中土之胡族通婚汉族以彰“胡汉混血”民族融合之余韵,且亦可窥见西魏及周“关陇集团”初创阶段种族与地缘关系中所含纳的政治、文化特征。 6 f! V4 {: J& R. e G7 P3 z4 V
, S! y$ x. ], c& T% r5 e1 e8 D- n
. d# }6 Z* _4 O: J
3 F: q, j1 p( T# S4 W
" m/ R8 @, y( A& O
6 g$ ^8 t& ~# @* n还有伽罗的爸爸追封赵国公,伽罗的妈妈是纪国夫人,皮条粉YY崔氏封号不随夫,所以是小老婆。
& K" u; E" S- ]' k- ?但我手头也有个资料,阿武的爸爸是周国公,阿武的妈妈却封代国夫人,荣国夫人,但没有疑问,阿武的妈妈是正妻。0 T; E1 _# q8 p P( R! q5 Z
还有孝庄的父亲追封和硕忠亲王,她的妈妈却被封为和硕贤妃,也是不随夫的。3 v! F( t, l# P6 Y
所以封号不随夫不能作为不是大老婆的证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