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531|回复: 1

崔玉华书法绘画篆刻集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3-8-8 15: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玉华书法绘画篆刻集》序" A4 I5 i% ]! h
                                         % ~4 z- b. X0 P5 y: ~) \
                                       
    / m' g8 a  M& N" o8 s                                      刘瘦云
       
        在我结识交往的同事朋友圈子里,崔玉华兄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在学识、才华、气度和情趣等方面都颇具魅力的成功人士,是一个在人生、事业、艺术、社交等方面都打理得近乎完美的典范。跟他的往来过程中,总是会不知不觉地感到思路更清晰了,视野更开阔了,生活的意义也更加丰富深厚了。
          说到他的成功,首先不得不说他历尽艰辛的创业之路。中学毕业以后,内心深处蕴藏着勃勃雄心的他不甘心在那片黄土地上施展抱负,就毅然决然地辞别故土走进县城,把正定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古城当做了自己创业的主战场。最初,他就是在县城街道边上坐着一个小马扎、手握一把刻刀,坚定而又笃实地开启了他人生与艺术的双重的创业征程。我笃信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玉华兄的成功应该说首先得益于他青少年时期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性格。当然,他也非常幸运地赶上了一个思想观念如同春水鲜活奔涌的改革的时代。有朋友曾在聊天的时候意味深长地说,玉华先生应该把当年的那个小马扎好好地收藏起来,那是他在一个特定时代里艰难创业的印证。
          玉华兄在用刻刀雕琢人生征程的同时,一刻也不放松地启动了向着书画艺术之巅的攀援。他的这种强烈的艺术冲动源自于这座古城那种浓郁得化不开的文化艺术气息。这座千年古城,遍地文物古迹,处处翰墨飘香,满城都飘荡着艺术的幽微的魅力和神韵。4 X! B' p! R* s5 x) K4 u( N+ I
           在对书画艺术的求索上,玉华兄同样是欣逢盛世。上个世纪下半叶以后,正定书画艺术传承有序,名家辈出。从五六十年代的张维、何子丰、胡信贤,到七八十年代的边学智、傅金铃、李志安、马焕民、安金辉等先生,都是功力坚实,造诣深厚,在传统的根基上抽枝绽叶,营造出了新时期书画艺术的恢弘气象。他们不仅在书画技艺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以饱满的热情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书画人才。

    : I9 l* ~8 v5 g1 H0 H       艺术的那一脉源头活水,穿山越岭,奔流不息。九十年代以来,在全国书法热潮的激荡中,崔玉华和鉴克、尹沫等一起在汲取传统营养的同时,大胆引领创新求变之风,开启了正定的一代书法新风。玉华兄搜集购买了大量的书法碑帖,并且订阅了多种的书画报刊,先是主攻篆刻,随后兼习书法,广泛涉猎,兼收并蓄,孜孜以求,功力日渐精进。他长期沐浴在米芾、王铎等历代大家的经典翰墨之中,追求一种用笔沉滞宽博、朴茂大气的审美取向。多少年书海砚田苦心孤诣的辛苦耕耘,他的作品开始频频入展中国书协、西泠印社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新人展、首届国际篆刻展等各项大型展览活动,并且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 ^4 |; m! d: E         2002年12月,玉华兄在县书美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席,接过了书画艺术繁荣发展的大旗。他引领着正定书画艺术的航船驶入了更加壮阔的激流。他率领新的团队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举办展览笔会,外出学习交流,带动更多的书画新人脱颖而出,短短数年时间即创造出了被国家和省市书画界人士所津津乐道的“正定现象”。: _! @' C& G+ `; s
           在个人艺术探索的园圃里,他也在以极大的胆魄不断突破和拓展。在篆刻上,他更加苦心经营,不断创新求变,强化线条的古典韵致和清新气象。在书法上,他近年来似乎对隶书更加情有独钟,兴味悠然,新近出手的隶书作品亦是颇得汉碑气韵,森严朴茂,凝重强悍,字里行间蕴含着凛然清雄的刚正气象。同时,他还借客居杭州的便利,效法当年金冬心、吴昌硕诸公五十学画的雅兴,进入中国美院开始学习国画山水。虽说是初学乍练,但他的笔下已经呈现出了传统山水画的情趣淋漓的笔墨韵味。此次出版的《崔玉华书法绘画篆刻集》,收入了他近年精心创作的11幅书法、2幅绘画和19枚篆刻作品,都是凝结着他近年来巨大心血和智慧的艺术成果,从多种艺术形式上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精湛的艺术功力。
    5 h: ^1 N9 n" r$ j* L4 U/ @! s2 X# ^       玉华兄在艺术上的成功不仅源自他的天资聪颖,还在于他广博的涉猎以及大量的阅读。他对书画界的风格流派、名家新锐的各种情况谙熟于胸,这就极大地拓展了他的艺术的襟怀和视野。因为我自己多年来沉醉在文学与书法两种艺术的幽微境界里,所以在这方面,他让我亦是受益匪浅。比如他多年前就订阅了《散文》等一些纯文学报刊。有一次他建议我读一读朱以撒写书法的艺术散文。我找来一看,果然是以一种文学的情怀来观照解读书法的新写法,而且文笔精妙,雅逸高致,情趣横生,令我一下子爱不释手。后来有一次我在书店看见朱以撒的散文新著《俯仰之间》,一下买了两本,拿回来送他一本。他很高兴,说你得给我题记几句话。我略略沉思,挥笔在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朱以撒先生的散文格调雅致,古典沉郁,是古代书法研究与当代散文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余经玉华兄推荐,拜读之下,一见倾心,遂四处搜求,今在书店一隅偶然觅得,如获至宝,欣喜欲狂。素知玉华先生亦是极喜其文,购得两本,转赠于他,以为共勉矣。”
    + A1 h- H3 n6 a$ d5 p          玉华兄还有着浓重的家乡情怀和家族情结,他们东平乐崔氏家族是在明正统二年,由崔氏先祖崔英杰自南京驾迁北京宛平县天禄坊,至始祖崔和福公南迁正定东平乐,繁衍生息已近六百年。而他是东平乐崔氏第十九代世孙。每次听他说起自己家族的来龙去脉,可谓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言语之间颇有一种自豪感。而且,我还常常从他身上强烈地感受到一股竭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激情在时时涌动,正是这样一种文化情怀在驱使着他和他的乡亲们四处奔走,不辞辛苦地做着这样的善举。近年来有两件事,他一直努力在做。其中一件是在二00九年完成的正定东平乐崔氏家族辈次续字立碑。他和十几位热情的乡亲组成了一个理事会,分工负责,分头忙碌。就我所知,他几次驱车陪撰文书丹的李冀良先生奔赴百里之外的曲阳县挑选石材。那年夏天,我陪河北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袁学骏先生、书法家李冀良先生、崔洪波先生等一起到东平乐村参加了“正定东平乐崔氏家族辈次用字碑”立碑揭幕仪式。在那样一个民间的庄重肃穆的仪式上,我亲身感受到了以玉华兄为代表的东平乐崔氏族人对于祖先的敬重崇仰之情,也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田野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与濡染。另一件事是续修崔玉华先生这一支的家谱,他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启动了这项工程,仔细梳理,搜集整理,并已于近日完成了这项内容丰富、头绪繁多的家族工程。长期孜孜以求地致力于家乡文化的有序传承和家族谱牒的绵延继续,体现出他内心深处一种尤为难能可贵的清醒而又强烈的文化自觉。这也是玉华兄人格魅力的又一个具体体现。& Y4 u+ f9 J3 ?8 q
                                           是为序。! V6 ]3 R$ G* @' t7 L( `
                                                                      2012年春日写于正定栖云楼南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5: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03:17 , Processed in 0.056015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