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8-17 10:15 |
---|
|
崔寿山太极螳螂拳历代传承 中华武术传承文化谱系工程来源:中国武术网 作者:石民琦
6 b4 ~6 F. f6 v- C5 C
7 `/ w4 }9 Y9 K. G( _6 p; x% h a
! T/ I; u7 G* h! O) e( o& W
4 z$ }3 {8 Z m0 f. n 中国烟台崔寿山太极螳螂拳研究会 会长 石民琦 螳螂拳发源并盛行于山东烟台莱阳县,莱阳县的李炳霄、赵珠、梁学乡、姜化龙、宋子德以及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等都是螳螂拳的著名传承人。其中后三位是中国近代螳螂拳的杰出代表人物,功精艺纯,名扬天下.# d) A: y7 x, Y* B! l7 M
+ ^2 C" L/ Z' R+ B, i/ D
3 _( n; f: [" ? - ?4 _) ]. ]1 t6 V
中国烟台崔寿山太极螳螂拳研究会 会长 石民琦
. t8 {* B3 p- C 螳螂拳发源并盛行于山东烟台莱阳县,莱阳县的李炳霄、赵珠、梁学乡、姜化龙、宋子德以及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等都是螳螂拳的著名传承人。其中后三位是中国近代螳螂拳的杰出代表人物,功精艺纯,名扬天下,被武术界誉为莱阳“三山”。尤其是崔寿山先生,作为螳螂拳一代宗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笔者经过多方考究,对崔先生的一些事迹进行了收集整理,现缀成文,以飨读者。
: N: S, u& v9 q, E2 m. a, t, A 家世师承 # ]: \+ x9 N/ I. e) G7 o4 }
崔寿山,号彭年,生于1890年,卒于1969年,系烟台市莱阳东诸麓村人。崔先生出身于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祖上为明朝著名大画家崔子忠,字青蚓(1574-1644)。在明朝画坛有“南陈北崔”之说,南为陈洪授,北即崔子忠。作品“藏云图”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杏宴园集图”等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景元斋和上海博物馆,其他作品多被载入《中国传世名画大辞典》及《中国书画大辞典》。崔寿山能够成为中国近代颇具影响的螳螂拳一代宗师,与其良好的家学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 \4 E& u& u, h7 v9 s4 f7 q" V4 N
崔寿山是莱阳首富螳螂拳一代大家宋子德(号耀坤1863-1934)先生的外甥,他聪明过人,练功刻苦,勤学好问,加上得天独厚的血缘关系,得到了宋子德先生太极螳螂拳的衣钵真传,为宋子德先生入室八大弟子之首。他经常跟随宋子德先生外出以武会友,也得到了其他门派名师的指教。在跟随宋子德先生数年后,宋老先生见其武功日渐精深,遂将自己心爱的宝剑赠予,剑上刻有宋子德先生的名字,其意为太极螳螂门第一继承人。宋先生对爱徒说:你的武功已达上乘,是为师此生不可多得的门生,螳螂拳后继有人,此乃螳螂拳之幸也,希望你今后一定把螳螂拳发扬光大,莫辜负了为师的期望。 " K/ B3 n0 d$ s4 {- Y4 e0 _) f' A
此后三年,崔寿山谨遵宋先生嘱托,身带200块大洋,云游四方,寻师访友,博采众家之长,不断丰富完善螳螂拳法。他以毕生之精力致力于螳螂拳的研究和发展,集各家拳术之所长,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丰富发展了螳螂拳法,也使拳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尤其在实战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技法。 $ ^8 w% D# Q9 u, `6 Y
崔寿山先生所著的《螳螂拳谱》是螳螂拳有史以来从理论到实战的提炼总结,内容涉及拳术、兵器等,是最为完整的武学典籍之一,现珍藏于国家体育总局档案馆,崔寿山先生本人也被载入《中国武术名人大辞典》。
, d2 j, {. B( ^8 B9 m8 l; f, y. d 初露锋芒 # b. ~* E9 A0 N; M& L6 Q N
1915年崔寿山随姜化龙(字云生1855--1924)、宋子德两位先生到崂山,与武林界名噪一时的一位道士切磋武艺。此人当时在武林界虽有名气,但很狂傲,对螳螂拳心有成见,言谈话语间流露出诋毁之意。交手时有许多武林人士到场观看。崔寿山以必胜之信念,扬螳螂拳之威风,上场与其比试较量。 0 U, u I- q1 ]4 R' |
双方交手后,崔寿山以静制动,并不进攻,专等对方出招,对方则仗其武功高强,身高体壮而进招迅猛,快手相连,步步紧逼,意于快速取胜,怎奈崔寿山防守的密不透风,毫无破绽,道士击手不进反受其制,自知难以取胜,便快速逼近崔寿山右侧,想抓住崔右臂,将其扳到。
0 N$ ^) V. P0 }$ O% Y 崔一见对方露出破绽,迅即闪身用闭手将其来手挡出,速将右腿插入其身后,闪电般用封合手将其双手封住,急转身一记斜分盘肘,将此道士撂出数步之外,扑身倒地,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令人目不暇接,观战的武林人士无不称奇,道士起身拱手称负,从此认识和领教了螳螂拳法的真功。在场的武林人士对螳螂拳也有了新的认识,并给予高度评价:两强争胜各具千秋,崔寿山一肘定乾坤。 - V+ h0 n u1 |
此后,崔寿山又随宋子德先生到哈尔滨,访友切磋武艺。在一次与擂主的交手中,崔寿山用娴熟的玉环步和屡试不爽的胳肘将擂主击下擂台而获桂冠,使到场的武林高手为之一惊。事后被击败的擂主心悦诚服地说:崔寿山的胳肘如铡刀一般厉害。并告诫武林界朋友切莫与之交手,以免吃亏。从此螳螂拳在哈尔滨名声大振。 # }: H$ d7 @( k' E3 u& \' j* P
有一年,栖霞蛇窝泊镇,一位自称是沧州来的鹰爪拳师,几天内便把当地的三家拳房打的人去屋空。然后独自称霸,并占据原来的拳房开馆授徒。崔寿山听说此事非常气愤,决定教训一下这一狂妄霸道,不守武德的鹰爪拳师,于是,便与师弟赵式廷、于鉴周一起赶赴蛇窝泊,与其比武。
6 @3 ]6 x. }, b! x2 o1 p5 [ 比武那天恰逢集日,四周人山人海,鹰爪拳师拉开硬功架式,双臂左盘右旋,令人眼花缭乱,崔寿山上路虚晃一点,下路用斧刃脚紧连崩点玉环步,然后一记挑抱肘将鹰爪拳师从围观的群众头顶摔了出去,鹰爪拳师羞愧难当,当天晚上即离开了武馆,崔寿山把拳房交还给原主。在当地武林界人士和原拳房主的一再挽留下,崔寿山和两位师弟在当地教授螳螂拳三年,留下了一段在当地传颂多年的佳话。 ( D( w1 w( e% ]
德艺双馨
2 r& k$ F2 C- M: F9 G c0 y: k# g 崔寿山先生一生以研练传授国术螳螂拳为己任。虽身怀绝技,但从不以势欺人。他注重武德,心性好善,不傲不燥,谦虚内向,与人交手只点到为数,击败不伤。其尚武为善在胶东及东三省武术界堪称一代楷模。
7 \* R- |! J! ] 1925年,春天,莱阳万第镇一位外地拳师,找到崔寿山进门就跪在地上说:崔老师,你一定要帮我说句话。崔先生忙上前扶起并问其原因,原来这位外地拳师在万第镇教拳,一本地拳师要踢他的场子,并赶他走人。崔先生对那位拳师说:不要急,我去和他说。崔先生找到那位本地拳师后,拳师不服气的说:崔老师,咱莱阳是出了名的螳螂拳拳窝子,有你这样的螳螂拳名师在此,他一个外地人在咱眼皮底下教场,太有点目中无人了。
; C( c/ o4 z L1 D( o w' b2 y" ~ 崔先生对他说:螳螂拳是经过历代宗师不断吸取各家拳法之精华,才发展到今天,他在莱阳教新的拳种,对我们有益无害,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有什么不好?说的本地拳师连连点头,心服口服,从此不再寻衅找茬,外地拳师后来登门致谢,很是感激。
0 f0 T- F! D' v$ N( b 1928年,海阳县一八卦掌门人,邀请崔寿山先生到海阳切磋武艺。双方见面一番寒暄后,便交手论英雄,此前崔先生已听说此掌门人武德很好,在当地开馆授徒多年,崔先生不想在众人面前让其失去面子,所以他一改往日进攻快速多变的拳风,上用闭手下用寒鸡步,封住门户,与八卦掌门人走了多次回合,只守不进,周旋避让。 3 x9 o/ G! ?) ^* e& \. f
对方多次进招都没有成功,体力渐显不支,八卦掌门人见难以取胜,只好收势。收势后诚恳的说:崔先生好功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愧为宋子德先生高徒,今天崔先生如进招,功夫必定在我之上,但崔先生只守不进,已经是让我了。后来两人成为武林好友。 * @( A/ Q$ v: |4 q) V# Y; D
崔寿山先生有一早期弟子,经朋友引见与北洋军阀吴佩孚军中武术教练比武,将其击败后,被吴佩孚委任为军中武术总教练,并兼任京汉铁路总检察长,主查鸦片和烟土,权势很大。为报答崔寿山先生师恩,多次致信不果后,又登门自请崔寿山先生到军中任职或去安享清福,但被崔先生婉拒。他教导徒弟要本分做人,多为老百姓做好事。
4 M; [" m0 b. k' {) j# R 二十世纪30年代,在大连武林界人士的邀请下,崔寿山先生带领长子崔洪照和高足纪春亭来到大连。当时,大连武林界分为两大派,山东为海南派,天津为海西派。两派因多年互有成见而结怨成仇,经常动手交锋互不服气。当时天津帮请武林界很有名望的长拳大师助阵,山东帮请崔寿山、崔洪照和纪春亭撑腰,当时双方都想请名师决斗,以胜负确定各自在大连的武林位置。
4 i+ _" l- u" N( S( D 崔先生告诫山东帮的武林朋友说:斗则两害,和则两利,要化解矛盾,以邻为善,共同为国术的振兴努力。崔先生请来当地武林界名人和前辈共同协调,终使双方放弃了争斗,重归于好。崔寿山先生的宽广胸襟和高尚情操,深受大连武术界的敬佩。此后,崔先生帮助纪春亭在大连成立了武馆。崔先生则在大连、烟台两地经常走动,为螳螂拳在大连及东三省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N3 {5 V' {+ j: e6 r+ d; L( q0 T, N* Q
设馆授徒 7 c2 U7 C R8 E3 R$ Z5 L
崔寿山先生是莱阳国术馆的主要奠基者。早在1912年,崔寿山先生就在莱阳、海阳、栖霞、福山、安徽、烟台、大连等地设馆授徒,教授螳螂拳,并应闻名胶东著名商行烟台“福顺德”汇兑庄老板梁善堂先生的邀请,到其老家胡家崖教拳,决心为螳螂拳的发扬光大和增强国民体质开创一条新路。 + T% d5 c7 h; p0 X) y) }
1933年,由崔寿山倡导,与师弟赵式廷,于鉴周、王玉山及李坤山、刘竹园、张仲臣六位螳螂拳名师共同发起成立了莱阳国术馆。在成立大会上,举行了武术表演,崔寿山先生表演了拿手的螳螂拳八肘。他以超群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拳技使在场的人大开眼界,无不拍手叫好,当年场景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后来在省城济南举行的一场大规模比赛上,崔寿山先生凭借其扎实的武功和独到的螳螂拳法,一举拿下大赛的拳术第一名,并留下了山东国术莱阳为冠的美谈。
7 h' g3 K& q$ h9 e( V X6 O 在抗战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莱阳国术馆先后有50多位学员参军抗战,并投入抗战第一线,国术馆第一批学员张家宪等,参加了著名爱国将领、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部队的大刀队,并任军中武术教练,教授螳螂拳,并传授莱阳国术馆崔寿山先生所传太极螳螂拳的“引龙出水”刀法。
9 `9 u- z; T6 c 在“七七事变”卢沟桥战役中,张家宪同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师长赵登禹将军,及大刀队员坚持浴血奋战,纷纷立下“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激战中,张家宪用大刀接连砍下七个日本鬼子头颅后,与佟麟阁将军,赵登禹将军等壮烈殉国,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 I8 H& t, I! u7 }: u2 z
其后,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在给张家宪的父亲、爱国绅士张哲生先生的来信中说:张家宪在卢沟桥战役中,为抗击日军入侵英勇奋战,砍杀日寇七人,最后喋血南苑,死而荣光。张哲生先生在莱阳城大街上,当众挥舞并宣读来信,哭泣着对众人说:我大儿子张家宪在卢沟桥为抗日捐躯,死得其所,死的光荣。众人赞叹道:张家宪抗日殉国为张家争光,为莱阳争光,也为国术馆争了光! 6 m) Z' Z0 p& `" ~
其后张哲生先生又毅然将二儿子张庭宪送入军中(张庭宪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四期,结业于中国人民西南军政大学,历任解放军参谋、参议,2005年为85岁) + Q0 l* S$ s2 @% y
抗战胜利后,佟麟阁将军墓,于1946年7月28日迁葬于北平(北京)香山;赵登禹将军和张家宪等二十九军抗日烈士的忠骸,一同安葬在他们生前的战场——卢沟桥畔。1946年北平各界举行公祭,对佟麟阁、赵登禹、张家宪等二十九军烈士们,给予高度评价。国民政府在北平命名了“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以志纪念。
$ C- N& C, H' F. W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佟麟阁将军、赵登禹将军、张家宪等烈士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二十九军的将士们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奋勇杀敌,身先士卒,为保卫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强敌当前他们临危受命,无私无畏英勇奋战,血洒疆场,不愧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他们为捍卫祖国的尊严而立下的历史功勋,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冷兵器—刀,成了二十九军将士砍杀日本侵略者的利器,从此一首战歌传遍全国—《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抗战的正规军,后面有支前的老百姓,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前进。冲向那敌人,把它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杀杀!!! 8 E$ K3 S9 v9 D' y& r! K0 V
这首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是作曲家麦新为第二十九军大刀队所创作的,这首歌曾激励了全中国的抗日军民,而当年创造用大刀重创日军奇迹的,便是莱阳国术馆优秀学员张家宪所传授的引龙出水刀法,几十年过去了,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功绩,还常常到他们的墓前凭吊和祭扫。 ! u F) _1 _# \5 a" ?: J# X0 D- z
莱阳国术馆名声大振后,烟台武林界人士多次邀请崔寿山先生到烟台传授螳螂拳。崔先生为了螳螂拳更好的传播,发展和弘扬,毅然来到烟台先后开设了“寿山国术社”、“寿山武馆”和“崔寿山拳房”。在烟台传授螳螂拳期间,崔寿山先生为螳螂拳的对外交流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崔氏武馆门庭若市,众多弟子现已遍布胶东各地。
2 w2 Z1 Y5 t8 s ?. s( M 忠心爱国
% k4 }7 B9 b2 D! e; z5 |4 Q 崔寿山先生不仅武艺高强,其民族感爱国心也很强,抗战期间在烟台开设武馆时,一日本宪兵队长,来到武馆想比试武功,崔先生对日本宪兵队长说:我站在这里,你要是能把我摔倒,就算你赢。 1 p7 j) k2 O7 ` Y, M
崔先生说完就站好马步,双手交叉于胸前,让日本宪兵队长一个后搂腰,日本宪兵队长从后面将崔先生狠狠搂住,使尽浑身力量,将崔先生抱的双脚离地,然后尽全力向地下摔去,可是摔下后,崔先生仍是马步毫不动摇。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反复多次,日本宪兵队长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如牛,也没有摔倒崔先生,不得不松手认输,承认中国功夫好。 $ G& c9 T+ s" r) ?4 d3 t N
后来日本宪兵队长想跟崔先生学中国功夫,学费出价很高,崔先生心中愤怒:“我中华武术岂能传给倭寇,用以欺负中国人。”遂以语言不通拒绝。事后学生们问崔老师,日本人出高价你为何不教他?崔老师义正辞严的说:我不能当汉奸卖国贼,教日本人打中国人。他就是给我金山银山,我也绝不教他! ; U' D+ y- s1 D' i7 d& \0 m
1943年,与日伪狼狈为奸的国民党顽固派,驻莱阳国民党十二师少将师长兼保安司令赵保原闻其武功高强,便以团职教练委任,崔寿山先生不愿为国民党卖力,断然拒绝。
$ k, Z& N$ F, u4 x7 j. q 1946年,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设在莱阳吴格庄,司令员许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