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1269|回复: 2

[谈天说地] 姓氏说5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3-7-7 16: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百年前是一家?
    + l; Y: E0 N, x'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和一个陌生的朋友寒暄,第一句肯定会问:“您贵姓啊?”答曰“免贵姓李”,如果问的人恰恰也姓李,就会高兴的说“哎呀,太巧了,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v; A  u' E3 v9 o( \
    其实“五百年前是一家”云云,多半只是一句客套话。从百家姓的起源来看,两个姓氏相同的人,五百年前未必真的就是一家人,比如李姓,其来源甚广,有数百之多,最早出自“嬴”姓,春秋时期流行以官位作姓,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为姓氏,直到理利贞“食木子而得李”。唐朝时期李姓为国姓,而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16姓被赐于李姓,由此李姓人丁大增。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其实,中国所有大姓的来源都很复杂,同姓并不意味着五百年前就是“一家子”。' `2 B0 H: H9 H0 a- Q  D; h! D
    相反,两个姓氏不同的人,五百年前倒真的有可能是一家。比如陈姓和胡姓历史上很长时间都保持“陈胡不通婚”的习俗,因为他们本是“一家人”。原来,虞舜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地。他死后,谥号“胡”,葬于陈,其子孙一支以其谥号为姓,即为胡姓,另一支以国为姓,即为陈姓,妫满则被尊称为胡公满、陈胡公或陈胡公满。' O7 ?7 c  f  W% i: A) B& y3 t
    相传,妫 满 受封,是因为父亲 遏父制陶有功,另有一种说法是,因为 他没有 跟着商纣王一起淫乱,并且和周比较亲近,所以周武王在灭掉了商朝之后就把陈赐封给他。
    # r! I6 W7 v3 j7 y- \8 Y4 b$ c再比如,今天台湾、东南沿海一带有些地方,洪、江、翁、方、龚、汪六姓之间也有互不通婚的禁忌,因为这六姓属于所谓的“六桂宗亲”,原来也属一家人。宋初,福建泉州人翁乾度为避国乱,携眷归隐莆田竹啸庄,生有六子,分姓洪、翁、江、方、龚、汪六姓,同列进士,被誉为“六桂联芳”。翁乾度特意留下家训:六桂宗亲是一家,相互不通婚。
    0 f5 y& [5 u' \; p- P同姓异源,异姓同源,这反映了我国姓氏来源的复杂和分化变迁的剧烈。+ T2 S+ r5 `; V3 R  A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 T2 V2 H5 `; r%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
    $ L# ~6 S% d( x2 w$ G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出现了氏。夏、商两代,也有少量的“氏”产生。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有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据统计,由周王室同姓封国得氏的有48个,由异姓封国得氏的约有60个。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法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即大夫的后人即以所受封邑的名称为氏,如田、白、鲍、费、范、屈、钟离、邯郸等。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朝是我国氏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而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氏的繁衍滋生越来越多,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0 ?3 V; I- R7 _' ^! @5 C, i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 b# U6 h8 H2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可见,秦汉时期姓与氏已经走向合一。姓氏合流之后,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的姓氏中十之八九可以说是由姓派生出来的氏演变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6: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发表于 2013-7-7 18: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2 03:16 , Processed in 0.049230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