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562|回复: 2

[其他界] 崔延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3-3-2 15: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延科# I1 z0 L% U( f- }3 G4 K

    + j; I* v, O7 W" p- L& b: K8 S6 \! c4 k来源:中国甘肃网  2012-11-05 01:09
    ( t; s. m$ G8 ^& O! r& W
    , R6 O' `+ ^0 s/ K+ @+ L* p. s: s4 X6 r( j. Y' g+ {

    $ Z8 _0 \! ^9 {0 }% z8 N! A) ^% ]  崔延科,男,藏族,1972年9月出生,中专文化程度,中 共 党 员,现任永靖县刘家峡镇红柳村党总支委员。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无私做奉献,真情为他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创新思路,带领乡亲们走科技致富之路,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篇章。2009年他被共青团永靖县委评为“永靖县青年勤劳致富带头人”;2010年他被共青团永靖县委评为“全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1年10月他被永靖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第二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2012年他又被评为“临夏州第二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2 D$ |' W% W. p9 U- r: G
      见义勇为 舍己救人0 x# b, U  D! v! U
      2009年6月27日上午,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兰州开往刘家峡的一小型客车载着12名游人,准备来黄河三峡观光旅游。9时左右,当小客车行至国道213线永靖县三条岘乡境内的变电所附近时,不慎与迎面而来的大货车相撞,造成小客车内前排的一位老者伤势很重,其余的个个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这时,正在沟下蔬菜大棚里干活的红柳村民赶紧跑上路面拦截过往车辆,准备送往医院。在这危机时刻,路过此处的红柳村党总支副书记崔延科见此情景,迅速下车将重伤者抬上车,急速向县人民医院驶去,并迅速拨打了急救电活。到医院后崔延科一方面送伤者火速到急诊室,另一方面办理住院押金手续。随后,另外11名伤员也被随即赶来的永靖县交警大队的队员一一送往医院。不幸的是老者由于伤势过重,在从永靖转往兰州医院的途中死亡。事后他才知道他营救的是甘肃省著名画家、国家一级大师董吉泉先生和他的亲戚朋友。事后,董吉泉的亲属打问崔延科的名字和工作单位,几次表示要来感谢临危救难的好心人崔延科,都被他婉言谢绝。崔延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时代篇章,赢得了县、乡、村各级干部的高度赞誉。《民族日报》《甘肃日报》《兰州晚报》、黄河三峡网、永靖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进行了报道。5 c  g1 I2 n5 k' T3 O7 b' Z
      2009年8月,兰炼二中学生王xx和高xx参加完高考后骑自行车来刘家峡游玩,行驶到坟沟70公里处,因下坡两人侧反,造成伤势很重,崔延科得知后,送县医院治疗,及时交纳押金3000元,后帮助转入兰州陆军医院;2010年6月,东乡县河滩镇韩xx因乘船打架,造成头部受伤,他在自家的保健站治疗一星期,承担费用200元,还给了300元的车船费;信用社门口不足100米处拾到了遗弃的女婴,然后送往乡政府;水检门口碰见了摔伤的本村学生崔金明、崔龙龙,又往医院急奔……象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至少10多件。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
    ! z6 S7 `+ K9 I8 L) D* J+ u  心系群众 造福故里
    3 [+ K# \+ @! t) |3 u4 D# Z  崔延科所处的红柳村位于刘家峡镇东部,属刘家峡库区移民村,全村5个社、326户、1602人,人均耕地只有0.6亩,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多少年过去了,这里还是个贫困村。做为村党总支委员,崔延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分量,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按照分工,履行职责,扎实抓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修建村社道路。三社中巷道至四、五社大巷道总共长800米,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规划跟不上,财力又不足,致使这条路长期处于狭窄,凹凸不平,违章建筑多的状况,群众形象地说“三多”,即土多、粪多、柴禾多。为了改善村容村貌,崔延科积极带头捐资3.5万元,想方设法筹措资金4万元,终于于2007年7月1日开工建设,8月1日竣工。现在,这条路水泥全面硬化,宽4.5米,被村民热情地命名为“和谐路”,还立了“和谐路牌”。第二件事是修建红柳村文化广场。红柳村虽然邻近县城,多年来因无活动场地,村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信息各方面都闭塞,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崔延科建言献策,积极倡仪,决定修建红柳村文化广场。没有资金,“一班人”苦口婆心求助,走村串户动员,争取到了27.8万元资金。现在文化广场顺利建成,有篮球场、足球场、活动室、戏台,建设面积达5000平方米,县文体局赠送了6套健身器材,州文明办配套了1500册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和镇上配套了2台电视机、2台VCD,并邀请甘肃汉唐书画院院长马立智先生题写“红柳文化馆”馆名,使村民们在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第三件事是捐资修建报恩寺大殿。报恩寺坐落在红柳村,这个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年,距今已有418年的历史,当初由红柳村一门崔氏先列大德高僧为报四重大恩,动员本村民众捐资修建的。但在同治三年,由于发生战乱,寺院被化为灰烬,后于民国二十二年复建。1958年反封建迷信运动中被拆毁。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当地群众于2000年又搬迁于现址。为了使这一景点尽快修复,香火旺盛,崔延科捐款7500元,资助修建报恩寺大殿、大门、铸钟等,使报恩寺重放异彩,成为黄河三峡境内一处集宗教与旅游相结合的新景点。
    ) I6 {3 H7 X. z) X& T$ v* o$ D& _  追求理想 默默奉献
    / `6 K) c0 W. n9 r+ Z. D7 [  崔延科作为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最大的光荣就是无愧于共 产 党 员的称号,最大的快乐在于赢得世间最贵的“民心”。他深深地懂得:人活着就要有所追求,有所奉献。于是他把追求、奉献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来看待。他办起了永靖县刘家峡制氧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甘肃金发建筑有限公司十八分公司,在皋兰县建起了碳化硅厂,手头虽然有了钱,可他心里始终装着乡亲们。在他的公司正常情况下有300人左右,最多可达350人,年创产值2000万元,上交税金90万元。凡是招人进公司,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特别是生活水平处于最底线的家庭。据统计,在他创建的3个公司里面来自贫困户的就有75人,每人年均工资达到1.1万元,有23人还从这里挣了钱后开始独立创业。二是想着贫穷家庭。一社村民崔香菊家境贫寒,经济收入无来源,之子王城宁患病住进了兰州陆军总院,崔延科得知后,慷慨解囊,捐助了3000元帮助治疗,在他的倡仪下,共捐助了5.2万元,帮崔香菊渡过了难关,患者康复后出院。四社崔连海之妻去逝,丧事无法办理,崔延科了解到情况后,二活没说,资助500元办理丧事,使崔连海感动不已。像这样的事,崔延科已捐助达14户,捐助金额达7万元之多。三是想着村支部精诚团结。前任村支部、村委会为发展水利事业在信用社贷款2.5万元,本届村支部、村委会上任伊始,想方设法还贷款,争取及早偿还贷款,崔延科主动承担了5000元的还贷计划,为支部分忧解愁,加强了“一班人”的团结,坚定了“一班人”干好公益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博得了一片赞许声。四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广献爱心。近几年无论县上开展送温暖,还是献爱心,他都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带头弘扬正气,传播精神文明。为四川纹川大地震捐款8000元,为青海玉树地震捐款3000元,为舟曲泥石流捐款2000元,交纳特殊党费1500元,竭尽所能为灾区渡过难关奉献了爱心,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 a# `7 P( U8 @  尽展风采 书写华章- w! ~7 ?+ u/ S. v' @: @1 d
      崔延科十分注意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下决心抓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始终心系教育,关怀备至。每逢“六一”和教师节期间,他按时慰问教师职工及学生,给老师们送去慰问品,给孩子们送去作业本、铅笔盒,年年如此,从不间断,逐年添置办公设施及教学用具,累计这方面的支出已达到了3万佘元。做到了“有米先给孩子吃,有钱先给教育花”,“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二是以活动为载体,寓教寓乐。注重发挥各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每逢春节来临,他第一个带头捐款组织玩社火、耍秧歌,高高兴兴过大年;每逢三八节,他号召妇女、组织妇女愉愉快快过节日,最大限度地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从家庭这个细胞抓起。据统计,这方面每年捐资就达1万元,累计捐助达8万元之多。三是循规有矩,参与制定《村规民约》。针对村上出现的各种情况,他一方面筹集5万元资金,购置桌凳50套,供乡亲们婚丧事所用,帮助消除了不和谐因素;另一方面亲自参与、起草制定了16项村规民约。要求全体村民自觉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服从领导、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维护社会治安,破除封建迷信,易风移俗,自觉开展社会公德、村民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使村风、民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出现了“三多”、“三少”。“三多”即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多了;钻研科技、勤劳致富的多了;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多了。“三少”即求神拜佛搞封建迷信的少,斗殴赌博酗酒闹事的少了,目无法规超生早婚的少了,全村有30户被评为“双文明户”,25户被评为“五好家庭”,有190户被评为“遵纪守法光荣户”,有20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农户”,红柳村被中共永靖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正向着“经济发达、生活富裕、文明向上、文化先进”的奋斗目标前进。
    3 _; i* t( s; S! x( l& G3 L: C& W  共青团临夏州委
    / g- P$ g+ E# n  2012年6月1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5: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2 22: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氏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21 04:21 , Processed in 0.046883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