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1140|回复: 3

历史文化名村----恩施市崔坝镇滚龙坝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3-2-25 16: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文化名村----恩施市崔坝镇滚龙坝

    7 g# G8 F% ^- S$ O1 e  e0 M
    来源:中国硒都网

    1 y4 Y! I" f0 ]                                                             作者:贺孝贵
    * F! ]# T% @( b; o0 ], C/ K9 E$ m / D+ R7 Z; |) O3 j% r4 x  }
        恩施市崔坝镇滚龙坝,因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而受关注。2007年,这里被国家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目前只有黄陂市木兰村和恩施市滚龙坝村获此殊荣。2007年,国家建设部等部门行文,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每处安排1000万元维修保护资金,恩施市正为争取这笔资金制订方案。
    ) @0 n6 ~) ]8 B  `; N: h: D( D  J0 j
    滚龙坝的自然形态

      t  R# k1 Z8 P4 ^# n    滚龙坝为鄂西山地常见的山间小平地,尖龙河、洋鱼沟两条河流从南北两侧穿过,尖龙河水黄,被称为黄龙,洋鱼沟水清,被称为青龙,两条溪水如滚龙汇流入天坑,故有滚龙坝的称谓。坪坝周围青龙、笔包、纱帽、马鞍、尖银、五峰、外坡、马环、宝塔、老虎诸山拱卫。
    3 ]8 B" j; v8 V5 T, Y - V; M  _+ N/ M! C8 G& _& V
        滚龙坝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聚合式农舍大多为明清古建筑,其间石板小道相连,间以古树幽竹,与山水和谐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滚龙坝现存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7根,分别为青檀(俗称糖果树,果实味甜可食)与银杏。
    4 }! p2 W6 G) N! T0 l6 F& \% F
    . n$ N2 t0 k1 q2 V    滚龙坝村过去为行政村,乡镇改制合村后为隶属于鸦鹊水村的自然村落。距318国道2公里、鸦鹊水集市2公里、崔坝镇10公里。村内公路已柏油化,进出十分便利。! X" P; W6 A0 g- ?
    滚龙坝的历史背景
      ]* k# b. ~- o( o4 m+ Y1 ~. ]
        滚龙坝原居住民为黄氏,据说于800年前迁来。另有向大元一族,即向述后、民间所传“八耳锅”向氏,后因今滚龙坝向氏先祖向大旺携家人到滚龙坝落业发达后,陆续迁走。2 _3 ]: z" }: `* x. }+ f2 H
    施南府千总向存道宅
    $ i8 N4 K1 ?' Q5 b/ H, q" k
    8 J0 [& b  o4 \
        据《滚龙坝向氏族谱》记载,滚龙坝向氏家族在明、清两代各有一次最发达的时期:第一时期为明代向霖龙、向云龙、向霈龙同胞三兄弟因武勋授官。从已发现的向云龙、向霈龙墓碑文来看,向霖龙官至川湖五省总兵;向云龙官至南直安庆协理剿寇军门游击;向霈龙因功封凤卫伯爵。这在当时至少也是五品以上的官员了。祖以孙贵,向大旺被朝廷诰封为将军(荣誉虚职,武职正三品)。第二时期为清代向存道、向发道、向致道同胞三兄弟经科举步入仕坛。$ Y& O9 R! {9 x0 G8 D& d& q

    % q  g) W$ @* l    除上述6人外,滚龙坝向氏家族在封建时代还有多人做官发迹,如向日葵为明代副府,向必正为清乾隆贡生,向夔龙为清嘉庆卫政大夫,向万杰为清同治广东盐运使司经历、候选知府(妻崔氏诰封夫人),向子美为清末秀才、同盟会员,曾留学日本,民国初年任湖北省财政厅咨议与省高等法院推事,向明斋为清末秀才、共进会会员,民国初年任鄂省议会议员与恩施县议会议长、来凤县知事。
    ) f+ L! l. b2 @! U( D. Y* H- ^1 E
    - n/ |+ j& ]( T5 h+ ?2 j- }0 M    滚龙坝不仅是向氏聚族而居的自然村落,还是封建时代基层军事组织“塘”与国家粮库“社仓”所在地。值得一提的是,据《恩施县志》记载,向氏族人参加过抗击倭寇、保卫祖国海疆的战斗。
    3 B% b$ U/ S- u4 C4 \
    滚龙坝的文化遗存
    . Q2 B; B" E9 R! J! C3 X# ^
        滚龙坝的文化遗存主要以古民居与古墓葬为主。古民居主要分布于茅坎山、中村、老虎山脚三处。滚龙坝有明清古建筑及有保护价值的近现代民族建筑13处、房屋100多间,建筑总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且70%保存较好。! N* r6 f  w# F
    8 ~1 O3 G% U  P* c, s6 K5 p
    虎头碑

    - @. q) ~- _8 M' N  c
    ( l) R, X% e; b& t    滚龙坝墓葬主要分布在茅坎山、马鞍山、尖银山等地,共30余座。有些墓葬虽葬于明代,但由后代族人在清代补立墓碑,大多为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墓葬,其中4座墓葬为虎头碑。这实属罕见,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2-25 21: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有机会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3: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29 19:17
  • 发表于 2013-2-26 20: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顶!
    ' H. U9 d% ~+ _0 r9 W
    0 f& |8 p2 j% V1 e9 R& U! f) _内容来自[手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8-11 13:27 , Processed in 0.060384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