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1459|回复: 0

海南概况(老站转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7 17: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南简称""的来历海南,简称海南岛属於大陆岛,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50万年以前,琼州海峡断层下陷,海南岛才从雷州半岛分离出来。因地处南天,孤悬海中,从宋代以来,人们称之为海南岛。儋耳,是海南岛最古老的名字。海南在历史上还有看许多美好的名字。据正德琼台志记载,在汉朝,因为海南郡在大海之中崖岸之边出珍珠,故称珠崖。到唐朝,则因境内土石俱白如玉而润被称之琼山。自此以後,海南的名字与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素有琼州、琼管、琼莞、琼台、琼崖、琼瑶、琼岛之稳。4 {3 }2 |* d3 r0 X' D3 h5 n' C
9 a. s/ w& s4 J: h6 G& J
海南设置政权机构之始海南古称珠崖、琼州、琼崖。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开始在岛上置珠崖、儋耳二郡。此后行政建置多变,至唐末,设琼州都督府,领琼、崖、儋、振、万安5州22县。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琼州府改隶广东,直到清末。民国时期海南仍为广东省派出机关管辖。1949年4月成立海南特别区长官公署,为副省级政府。1950年5月1日全岛解放后,设海南行政公署,仍隶属广东省。19845月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政府,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19884月成立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期建立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6 r( [: p+ e% X; v8 I* z
7 i6 P, I; O6 B% y- I
海南省的设立1984531日,中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议案,同年十月一日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成立,属广东省。1988413日,中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设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 B4 Q% ^; u6 w. V" k
+ G6 `  o3 y6 \8 F. }3 }3 h2 q
海南的位置气候海南省行政区划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岛地处北纬1810—2010分,东经10837—11103分之间,陆地面积 33920平方公里,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8万平方公里(含台湾省南部)的42.5%,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地区。海域面积约200 万平方公里。北隔10—18里宽的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西濒北部湾与越南遥遥相望,南和东南面临辽阔的南海和太平洋。南海诸岛位于北纬350—2110分,东经10930—11845分之间,由二百多个小岛、洲、礁、滩组成。海南岛是中国同东南亚各国交往最捷便的大门,从岛的南端榆林港到菲律宾的马尼拉,航程650里。* v% d$ v6 ]5 {' {, v1 S- n
7 L* D) E& i+ y& ?1 b5 u1 U
海南省的气候具有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属于热带岛屿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摄氏2226度。岛上阳光充沛,月最高均温25°C~28°C,月最低均在10°C以上,年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每年晴日在300天以上。全年皆为喜温、喜热作物的活跃生长期。盛夏, 除中午一段短暂时间为稍为炎热外,早晚有海风吹拂,十分凉爽; 严冬,北国冰封,雪花飘飘, 海南岛却春意盎然,绿遍天涯。
" ]. C+ t/ W- j
- `9 r+ P* }; Q7 i  i1 ?! l' A
广阔的南海和西太平洋,是海南岛重要的水汽来源。每年下半年,南海和西太平洋面上的大量水汽随东南风吹到海南岛上空,由于各种条件。形成地形雨、锋面雨、热雷雨、台风雨等,其中台风雨约占全岛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
9 x! {* _% J: @; a

+ |" b2 }. ^) c! R. M海南岛全年湿度大,年平均水汽压约23百帕(琼中)至26百帕(三亚),即中部山区较也南部沿海较大。中部和东部沿海为湿润区,西南部沿海为半干燥区,其他地区为半湿润区。# R' Q- m$ |8 Z8 M# E  {
- D' Q" K! R1 U1 A2 r
海南的辖区面积海南省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陆地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
5 ?/ N$ Q. |% b# H. y1 C

, J9 C! y$ U, ]- p1950430解放,设立海南行政公署,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派出机关。1984年年5月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政府,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1988年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延续至今。海南省现行行政区划,突破了其他省、市、自治区现有机构模式,不设地区一级的中间层次,实行由省直接管辖市、县的行政体制。行政区域含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直辖8个市(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和10个县、5个市辖区以及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
$ u/ ]2 x# ?8 t% _
) t" u# Z; W" a# T
海南的地形地貌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 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核心,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
% g+ A; P/ F- D- c9 ~2 p# e- i

( k% ?) D! L) z) E. k3 N9 _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 154条,其中集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海口市一带入海,全长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
& K1 g$ j2 c( @; H. N* A

3 r: ?$ q7 H) |: T) \2 n, u$ g: m环岛平原在地区分布上,琼北有文昌海积平原, 琼西北有王五——加来海积阶地平原, 琼南有琼海——万宁沿海平原和陵水——输林沿海平原, 琼西南有南罗——九所滨海平原。南海诸岛地形具有面积小、地势低的特点。其中以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面积较大,计1.8平方公里, 其余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最高的西沙群岛石岛,海拔也不过12~15,其余一般都只高出海平面4~5。此外,还有一群暗沙——水表岛屿。- A/ i, p- e9 o- Q4 Z2 t0 R* w
$ A6 N( a7 Z9 ]# B
海南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44.2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约42.5%。可用于农、林、牧、渔的土地人均约0.48公顷。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温带和亚热带为优,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可收获23次。按适宜性划分,海南岛的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它用地。目前,海南岛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15.2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6万公顷,其中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待开发利用的荒地大都集中连片,宜于开垦和机耕。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 K, Y% J# h, u, U  \4 {
3 m6 v8 C) C/ C5 O6 R* J( H! l
作物资源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栽 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等; 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海南岛热带 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来生长有3000多种热带植物,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 种,并从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出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9 U" c% B% k) ~6 M
% g6 v: Q% w+ O' n; f- e: ~
植物资源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到目前为止,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60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在4000多种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2500多种;乔灌木2000 种,其中8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20多种;果树(包括野生果树142种;芳香植物7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树木200多种。植物资源的最大藏量在热带森林植物群落类型中,热带森林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且具有混交、多层、异龄、常绿、干高、冠宽等特点。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林区,其中五指山属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热带森林以生产珍贵的热带木材而闻名全国,在1400多种 针阔叶树种中,乔木达800种,其中458种被列为国家的商品材,属于特类木材的有花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等5种,一类材34种,二类材48种,三类材119种,适于造船和制造名贵家具的高级木材有85种,珍稀树种45种。
4 q" {. ]: S+ A9 |- |
% P1 [/ N. F- j# g4 E. e
动物资源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00多种,其中,两栖类37种(11种仅见于海 南,8种列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21种为海 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和坡鹿。水鹿、猕猴、云豹等亦很珍贵。南药资源: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4000多种 物中可入药的约有2000种,占全国的40%,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 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最著名的是4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动 物药材和海产药材资源有鹿茸、猴膏、牛黄、穿山甲、玳瑁、海龙、海马、海蛇、 琥珀、珍珠、海参、珊瑚、哈壳、牡蛎、石决明、鱼翅、海龟板等近50种。
& |' x) m1 u3 m: F3 y
2 E+ F7 o) C) |( d
水产资源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 长等特点,是我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全省海洋渔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 2.57万公顷。海洋水产在800种以上,鱼类就有600多种,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40多种。许多珍贵的海特产品种已在浅海养殖,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约2.5万多公顷,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鱼、虾、贝、澡类等20多种。海南岛的淡水鱼(不包括溯河性的鱼)有155772种。海盐资源:海南岛是我国理想的天然盐场,沿海港湾滩涂许多地方都可以晒盐,目前集中于三亚至东方沿海数百里的弧形地带上。已建有莺歌海、东方、榆 亚等大型盐场,其中莺歌海盐场是我国南方少有的大盐场。. j. F1 C, o6 _& _" X: W; t% c

9 V$ }; c/ N! ^. b7 o矿产资源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至1991年,全国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148 种矿产中,海南已探明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 57种(若按工业用途可分为65种);探明有各级储量规模的矿床126个(含大型地下水源地6处),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31个,小型矿床64个。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优势矿产主要 有玻璃石英砂、天然气、钛铁砂、锆英石、蓝宝石、水晶、三水型铝土、油页岩、化肥灰岩、沸石等10多种。其中,石绿铁矿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0%,品位居全国第一;钛矿储量占全国的70%;锆英石储量占全国的60%。此外,黄金、水泥灰岩、花岗石材、矿泉水等也具有重要开发价值。% ^, m  R- t8 a, c% T& z
2 L: Y6 O  O% d5 f5 r. z8 F( Z
能源资源、矿物能资源经地质普查勘探证实海南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先后圈定了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3个大型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 里,其中,对油气勘探有利的远景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水力资源:海南岛大小河 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0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约6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6亿度。地下水资源储量约75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的20%左右,其中理论可开发利用25.3亿 立方米。目前尚未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能源资源还有海洋能、太阳能和生物能。# }& a! s! W) B6 j; v) H5 h0 x+ h- o
# ]% R, H( H/ M$ g: K
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有的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歌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类锋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胜地。海南的山岳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着热带原始森林,最著名的有乐东县尖峰岭、昌江县霸王岭、陵水县吊罗山和琼中县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尖峰岭最为典型。, W5 A* q& A/ b$ u7 ]9 ~4 L- U

4 i3 k" _$ ?7 B& `/ Z珍禽异兽为了保护物种,海南已建立若干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其中有昌江县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东方县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市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县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等。8 `. X: @7 I% u( l$ o
" ^; p# P& [/ K( D
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 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闻名全国的"万泉河风光"最佳。大山深处的小河 或山间小溪,洄于深山密林之中,中间大石迭置,瀑布众多,尤其通什市的太平山瀑布、琼中县的百花岭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负盛名。海南岛上还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松涛、南扶、长茅、石碌等水库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胜似湖泊。
9 R) t! ~" \1 d( G. x& U

1 W" x: i8 E- B  F# [, M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 一座是位于琼山市石山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着一下凹的 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该岭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得 十分完整而奇妙。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也有不少,著名的有三亚市的落笔洞、保亭县的千龙洞、昌江县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 高、水量大、水质佳, 大多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兴隆温泉、南平温泉、蓝洋温泉、七仙岭温泉、官塘温泉和半岭矿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旅游。
2 [9 @7 S, o* o4 i/ \

# N) z! L6 M! O) Z4 D9 P海南的人口截止1999年末,海南省总人口733.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60多万,乡村人口约570多万,男性384.91万人,女性384.40万人,性别比为1.101。总人口超过50万人的市县有儋州市(77.71万)、琼山市(65.38万)、万宁市(54.2万)、海口市(52.79万)、澄迈县(45.57万)、三亚市(44.60万),以上八个市县总人口为439.49万人,人口最少的是通什市(10.56万)。此外,有300多万琼籍华侨、华人旅居海外,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东南亚各国,尤以泰国为最多。
& v" V1 `% H# w0 D+ `5 C. X+ o" K
& }6 i8 |  L% \6 ~( J) Q
海南省统计局2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2004年海南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3万人,占总人口的7.52%,高出国际上衡量人口老龄化7%的标准,海南省人口已经步入老年型社会。" p0 i; A% u) [& O! {
) A+ L4 ~* X" |" y- G2 r: s: l" U" ~
调查表明,海南省人口自然增长呈低增长态势。2004年末,海南省总人口为817.83万人,比上年增加7.32万人,增长0.9%。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0年起逐年下降后,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阶段初步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
3 N) z& p1 M9 }/ R# @1 @

& e) h1 a) x  p# u# _调查还显示,海南省新生婴儿性别比逼近正常区间。1 B1 \: ~- T5 j( G
6 e. C8 b1 L' l) w. h4 q
民族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表明,海南省共有37个民族,其中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余33个民族是1950年后在海南的开发建设中不断迁入海 南并分散于全省各地的。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通什市;汉族人口主要聚集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海南的中部,南部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海南也是中国的重要侨乡之一,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约有170多万人,侨居最多的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和南亚诸国。
2 Q: b/ ]% q1 U/ i+ W$ S
. j8 ~  m" A: A# O
居民语言种类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0种。其中:海南话,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是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的,全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在不同地方,海南话语言和声调有所不同,一般以文昌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 G5 F, N8 I( [: L& F' e

. V/ Q' {3 R3 @2 }7 z0 F黎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有本地、美孚、加茂等五种方言。全省黎族人民使用,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东方、乐东、昌江等自治县和三亚市、通什市。
& ]0 R5 t& x+ N  L! f1 z
$ v& n6 d3 q- l! |- O0 ]
临高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约有50万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长流、荣山、新海、秀英等地区。
& U0 P5 I) a' o9 h; ?

5 N3 H; n1 s. t9 P" I- v- I儋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方言系统,有40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市、东方市和昌江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v- C$ D) u+ s  a3 e
, S* ?/ |: \+ n
军话:属汉藏系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是古代从大陆充军来海南岛的士兵和仕宦留下来的语言,有10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县、东方市、儋州市 和三亚市的部分地区。
+ r# I" |% ]2 X1 L
" g! W3 M( N% @* F( d1 \" ]
苗话: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在海南岛的中部、南部地区各市县以及少数在其它县的约5万苗族居民中通用。
) H$ i: W) c2 }/ x- c* ]. ^
* u8 c8 O. I! D6 U) q, L4 J
村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约6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东方市、昌江县、昌化江下游两岸。
! \, `) d& S4 X+ J

4 V& w7 m  u+ A( E4 t回辉话:目前学术界认为属海南岛语系,是语群中的一个独特语言。据《琼州府志》记载,回辉话是大约在宋、元朝期间从外国迁来的居民使用而流传下来的语言,当时汉人称之为"番语"。使用人口主要是6000海南岛世居的回族居民,主要在三亚市的回辉、回新2个村和白沙县、万宁县境内的少数回族居民中间通行。9 G" o) q4 R/ _% R# A) @

  g/ h5 K4 C+ c2 y0 W迈话: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广州语,是汉人使用的语言,但使用人数不多,分布不广泛,目前只有三亚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带居民使用。+ r+ _. G  `# r% d
7 K. `. N  G6 f) I" G8 K
蛋家话:属粤语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居民使用。此外,还有三亚市、陵水县等沿海渔民使用的船上话,港口、铁路、矿、国有农场工人使用的白话、客家话、潮州话、浙江话、云南话、福建话等。6 F/ y4 a9 \& [# n& L

" z1 G/ o; v( \" F海南是全国著名侨乡,有海外华侨、华人近300万人,归侨、侨眷100多万人。华侨、华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地区居多,仅泰国就有100多万。在世界各地的海南华侨、华人成立社团组织230个。
5 W, h. z4 O; _0 E# f% ?4 Y

2 v5 Y& E; G4 ]而且,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4种宗教,信教群众5.6万多人,全省有省、地(市)、县爱国宗教团体26个。
9 c) ?1 O, r7 {
7 n% x$ |( E' a0 M
基础设施电力建设全省电力建设已保持了适度超前,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79万千瓦,全网最高负荷68万千瓦,年发电量39亿千瓦时。全省已建成投产的220千伏变电站5座,总变电容量90万千伏安; 110千伏变电站43座,变电总容量为150万千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570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 1469公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省各地的电力网络。
+ }& F( w' y% I5 o8 h- Y9 o

& Q/ `; ^. T. t. l5 d6 ~公路经琼海、万宁、陵水至三亚的东线高速公路和由海口经洋浦、婚州、昌江、亚的西线高速公路全长630余公里,已全线贯通。全岛已形成三纵四横、环岛闭合的公路运输网络。
: ?; x. Y+ u. I" ]5 D
' o5 i, \4 _) R# o
铁路现有铁路运营里程214公里。总投资达45亿元与全国铁路连网的粤海铁路通道正在兴建,预计2002年底完工,连接内地铁路运输网的火车集装箱业务已由湛江延伸至海口。/ h7 W! \0 E6 o" l6 V7 u) k
4 F$ J2 }: u1 h, T# |' c
航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00余条,每周有1000多个航班往返国内外各大中城市,美兰机场平均日起降航班 166次,进入全国八大航空港行列。5 ]  z, E% k- `; N+ U6 x0 D& {) s$ U

4 v) B; `% t3 O9 _; \! _4 n8 `9 h海运现已开辟大小港口24个,其中一级口岸5个,三级口岸14个。建省后,先后建成万吨级港口深水泊位12个,总吞吐能力达1240万吨。洋浦港二期工程3 3.5万吨级的深水  泊位正在建设中,预计2002年完工,届时,洋浦港将形成250万吨/年的吞吐能力。7 a& N, u% L8 O' |0 q# k
5 `2 i' S+ c* w: Y9 z
通信邮电全省现有长途电话线2.32万条,可直拨全国2211个城镇和全世界230个国家和地区。全省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7部,移动电话用户达34万户。
+ E, B: w; s5 P

; ^" J7 P7 ]# O: r8 N信息网络海南已在全省建立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主干宽带传输网和覆盖全省的高质量有线电视网络;省公共信息网和公安、旅游、统计、税收征管、医疗保险IC卡等专业信息网已开发完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13 07:31 , Processed in 0.061570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