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8-17 10:15 |
---|
|
第1种方法 倾听 (3)
/ j$ B- F; h2 h& j8 h& U
: D, L9 x& h" B2 W3 J3 s0 V 0 Z4 {/ h2 { R3 f* l
! f, U0 @* e9 a6 `
; H+ Q- v- J# o4 f" H: M5 _* n
4 w5 l3 N; J! M( z, @" J
* x3 O2 E1 z; m' g做出评价和责备。当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父母就会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住口,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孩子这个时候该有多么委屈吗?即使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已经造成。
f; w) n6 T! T 老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渐渐放弃了为自己辩解的权力,他们会背着很多的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0 j: B+ Q4 x, p. p ^ 有一天,当孩子的心理问题出现的时候,父母们会突然悔恨地说:“为什么我没有及时发现呢?”9 X4 G: b' @) }+ E' j3 L8 F8 ~
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往往是出于这样几种心理:
% ]( c, ^+ N! v) B' J c 第一,孩子的话说到自己的痛处,让自己觉得没面子。所谓童言无忌,孩子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忌讳。父母不妨抱着轻松的心态听听孩子怎么说,或许自己也能受到启发。
: t) w B: I2 e/ y' S 第二,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样的父母属于顽固型,不听解释,不听辩解,老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长期如此,孩子就会慢慢习惯了沉默,哪怕是面对冤屈,也缄默不语。一个不会据理力争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 D# ^' ?6 P0 Z 第三,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没有耐心听孩子说。其实,虽然孩子的思维比大人简单得多,往往也能从复杂的事情中看到本质的东西。& V% s1 b: F, \8 y+ t8 X/ V5 O9 s
第四,总认为孩子会犯错误,孩子有许多缺点,从而不愿意听孩子解释,主观认为孩子的解释是为自己找借口。 X8 t+ v, |/ ^& w2 f% q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会变化的,会进步的。孩子也是如此。每一天,孩子都会遇到许多新事物,学习许多新知识,他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如果父母总是想着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就会否定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以主观偏见来代替客观评价,结果,孩子的信心受挫,不再主动向父母倾诉。
( v! x2 U3 h5 x 一般来说,每个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父母的忽视才会加剧孩子内心的无助与绝望。因此,心理学家警告父母: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倾听孩子成长的故事,如果父母从不听孩子说话,孩子长大后往往要经过许多年治疗才能恢复自尊。) q/ M7 \ U5 U# G9 G* k0 c& p# ^2 y
$ [8 r& G1 o( ] h/ |' q+ X8 E6 ?" o
建议三:善于倾听孩子的委屈
7 f) p( F- {2 h) j6 e 我的朋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 x3 D3 }5 T; S( s0 _5 U 一天,他和姑姑家的小表哥在房间里玩。本来玩得好好的,但是因为抢着玩电子游戏,两个人打了起来。他被表哥推到地上,电子游戏机也给抢走了,他忍不住大哭起来。这时,母亲进来了,很温和地问他:“先不要哭,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呀?”于是他边哭边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母亲耐心地听他讲完,然后替他擦干眼泪说:“兄弟俩应该互相谦让,你先让哥哥玩一会自己再玩,相信你们都会很乖的。”
0 l6 n2 ^7 X1 d4 a! c" ?2 k 表哥一会儿就把游戏机给了他,两个人又有说有笑地玩了起来。
2 y, [ Z6 V9 r9 I ^( v) L" v “当时我还以为母亲会大骂我们一顿呢,结果她并没有这样做,事情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仍旧记得。我觉得母亲很宽容、很理解我们,允许我们诉说委屈。”说起当年的事,朋友仍然感慨不已。' L7 O. G& L, D) z, x
对于孩子来说,每天发生的许多事情,他们需要与父母一起分享。当他们遇到快乐的事情时,他们愿意与父母分享他们的快乐;当他们遇到烦恼的事情时,他们希望父母能够倾听他们的诉说,理解他们的心情,分担他们的烦恼。
) f# c! l; O2 j" \, ?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 f. o" \" G/ X# K8 g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大人的痛苦是可以减轻的,因为知道它从哪儿来,可以在思想上把它限制在身体的一部分,加以医治,必要时还能把它去掉。婴儿可没有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他初次遭遇到的痛苦是更残酷、更真切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他们缺乏人生经验,更加需要向父母倾诉,从父母那里得到指导。每一个孩子都会受委屈,父母的责任就是倾听孩子的委屈,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
9 ]' B9 ^! n. O. X* W5 v c$ I! o# Y' o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忠心主张家长利用假期多听听孩子的倾诉。他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承受着间接来自社会、家长、老师、学校的压力,因而家长更要注意利用假期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调试。不要以为只有得了心理疾病之后才需要调试,家长应试图通过调试、沟通来缓解孩子的压力。常有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几乎不与家长交谈,其实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心理处在一种封闭状态,更愿意跟同伴倾诉。因而我建议家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不是动员孩子说话,而是在思想上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同事朋友那样,平等对话,不要积极评论,发表意见,遇到不赞成的观点时,也不要马上表态,应提出问题让孩子思索,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观点。调试的关键不是判断观点的对错,而主要在于倾诉和疏导。”
. K' s$ K$ L t; e" y" m5 X1 o# Q; p" a$ H! i
建议四:要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 t+ ]8 \6 U: K5 @( f/ ]
当孩子主动向你倾诉的时候,你一定要表示出你的兴趣,你应该
2 M! Z% O# r0 b$ m
$ [, e% Z, K) \+ d4 I# P1 L# H: Z" S5 N- r. y: o; A4 p& d
$ I4 c: Q* Q& p9 i. E 【3】
9 R! D9 P6 l! w2 M 选自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