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根良:“亨通要跻身全球线缆行业前十强”
, i$ \; y4 P8 {/ t& a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10月29日电(周国洪 李玮)江苏亨通集团坚持走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之路,从原来一家普通苏南乡企,发展成为旗下拥有2家上市公司、领军我国线缆行业发展的现代产业集团。亨通集团的转型发展之路,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日前,记者专访了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
3 F) Y' P9 Z6 [- Z
* q# ~, }" m' h& Z2 V2 h3 [
q R3 F0 I3 e4 ?% L 记者:由于产能过剩,我国传统制造业在很多行业已陷入过度竞争的"红海",线缆行业亦是如此。面对这种局面,亨通集团如何决策、如何转型?迈向"亨通创造"的蓝海? 崔根良:我国是线缆生产大国,但不是线缆生产强国。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线缆企业多达7000家,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能力过剩、行业利润率下降,高端产品依赖进口。这种形势下,只有通过加快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才能实现线缆企业的健康发展。. O1 u( u% s4 s# j* f$ x- J
在微利竞争时代,亨通不会在准入门槛和附加值低的"红海"领域耗费宝贵资源,而是积极向高科技的特种线缆产品进行延伸,开辟属于亨通的"蓝海"。 亨通要打造行业领军企业、跻身全球前十强,并成为国际化的公司,必须调整发展思路,走高端发展路线,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兴市场领域走到同行前列,这才是亨通今后实现持续发展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所在。8 w& W* o' {9 s3 M. G) p
记者:从"亨通制造"向"亨通创造"转变,最经典、最惊心的战例是什么? 崔根良:"光棒技术争夺战"的整个过程,到现在我仍历历在目。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亨通来说是一个质变的飞跃,标志着企业从"制造"迈向了"创造",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光电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N ?, p- z1 p% W0 H' k9 Q* y( |
光棒是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长期以来这项核心技术一直被美日等国严格控制和封锁。国内光棒90%以上依赖进口,而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70%的利润在光棒上,中国企业如果不能自主生产光棒,永远只能处于被动位置,上游给别人控制住了就永远没有主动权。 亨通光棒项目从计划、调研,到立项、开发,再到投产、运营,整个过程殊为不易。做国内第一家具有光棒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不简单,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花了四年多时间、先后投入人民币6亿多元。目前我们的光棒已经形成批量生产规模,产能已达500吨,不仅使亨通抢占了产业竞争的高点,也为中国光缆行业发展赢得了主动权。% y% _2 z0 G) V" H* o
记者:在亨通集团建厂20周年之际回望发展之路,您认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难点是什么?实现突破的要点是什么? 崔根良:在我看来,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点和要点都是创新。不创新,企业难以转型升级,无法持续发展;不创新,企业明天就要落后,后天就要被淘汰。
; ?+ [, v% B' A" n5 ` 20年来,亨通从昔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长为今天国际线缆主力供应商、世界线缆行业佼佼者,主要得益于企业持续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始终是亨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而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创新贯穿于战略、人才、机制、科技和资本等诸多方面,我们一直坚持以战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创新为保障、以机制创新为关键、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资本创新为纽带。 记者:亨通集团明确提出,要跻身全球线缆行业前十强。亨通确立这一发展目标的决心和信心来自哪里?
9 l! `) v8 a0 Y* z2 f# e 崔根良:我把亨通迈向全球前十的决定性因素归纳为"三力",即机制活力、团队实力和科研能力。 机制活力是基础。亨通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使之充满活力。现在,亨通集团各子公司都已成为独立法人、独立董事会、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集团重点抓好战略、投资、审计、考核、监管、服务等工作,集团与各公司主体之间协同作战、资源共享。, ]1 `5 i: X w; ~
团队实力是保障。亨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汇聚了行业内诸多领军人物。发展战略委员会聚集了国内技术、管理、战略等多个领域的1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4名通信领域的两院院士,研发团队中中高级技术职称专家有200多人。 科研能力是根本。亨通集团每年研发费用超过4.5亿元,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订28项,获国家授权专利352项,专利数位列中国线缆行业企业之首。目前在光纤预制棒和光纤陀螺技术等众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 v. E6 |- }4 G; N* L% v 记者:做为旗下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负责人和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你认为要加快推动江苏经济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型,政府的当务之急有哪些? 崔根良: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只有企业成功转型升级,江苏经济才能顺利转型升级。0 d3 }3 l! b! E! i! A2 d4 @7 R
政府应创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制定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并通过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严厉打击侵权的违法行为。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一方面,要制订相应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出台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采购规定。例如美国的政府采购法就明文规定,首先要购买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国内企业没有的才能到国外去买。(完) 述评: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亨通样本" 0 ~; D% C! h' ~+ k9 I w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10月29日电(周国洪 李玮)走进坐落在吴江经济开发区的亨通集团总部,宽敞明亮的办公区,秩序井然的厂房区,功能齐全的生活区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的展示厅呈现了亨通集团从一家普通苏南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国内线缆业产品门类最全、科技含量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领军型制造企业的历程。 二十年来,亨通集团不断加大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力度。目前,光纤年产量已达2000万芯公里,产值接近200亿,产品覆盖光通信产业上下游诸多层面。亨通集团的转型样本,生动折射了江苏经济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迈进的轨迹。
* Z( x( ~/ W$ b% {0 o$ n* o 亨通集团坚定不移地实施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战略。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网络,亨通现已拥有全行业最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光伏和光通信产业链,占据江苏19条重点发展新兴产业链中的两条,完成了从低端到高端、从陆地到海洋的综合型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