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查看: 1105|回复: 4

生前的孝顺比较实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17 10:15
  • 发表于 2011-6-6 19: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前的孝顺比较实际。 23 二十四孝中,二十二位都是生前的孝顺,连「闻雷泣墓」的魏王裒也是纪念以诚,不是死后的祭拜与迷信,而丁兰之祭拜也 是不得已的弥补,并不强调迷信。 10 事先要如何沟通呢?基督徒该如何劝长辈呢?这是比较困难的。前文提到我们的态度是根据《圣经》—— 赞成伦理性的追思与记念,而不赞成宗教性的敬拜。当长辈问到为何根据《圣经》?就要谈到《圣经》的权 威(见前文)。 能够用谈话的方式直接沟通当然最好,否则写信也不错;再不然找一些和祭祖有关的好文章送给父母或 放在他们容易看到的地方也很好,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介绍和长辈年龄比较靠近的基督徒去和他们做朋友。无 论如何,总要用一点智慧,让家人知道我们的想法和想法背后的原因。 我们不但要个别地向自己的亲友沟通,整个基督教界也要主动地向社会大众沟通,清楚说明基督徒的立 场,以及我们对祭祖的态度,来澄清一些误会。例如:很多人看见基督徒在亲人去世时,不像许多非基督徒 那样哭得呼天抢地,就认为基督徒比较不孝,其实这是因为基督徒有复活的盼望与把握。有许多可以沟通的 内容,我们应该常常作预备,有许多可以沟通的机会,我们要尽量去抓住。 二、孝道的落实既然我们强调「生前的孝顺」 ,就要用行动来证明。 因为孝顺与否不是理论的问题, 而是全看实际的表现。 基督徒应遵守《圣经》的教导,好好敬爱、照顾自己的父母,并且要尊重、听从他们。但是, 《圣经》的〈以 弗所书〉也说: 「要在主里面听从父母」 ,这点有时候父母不一定满意——因为主的旨意有时候和父母的旨意 并不一致——万一有冲突时,需要花些时间与他们沟通,如果沟不通,要先顺服主,事后再用长期地孝顺的 表现来寻求父母谅解,来弥补对父母的「亏欠」 。事实上,直接的冲突往往不是太多,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是可 以落实孝道的。 以笔者为例,以前在乡下,一向重男轻女。比如吃完饭后,男人(包括男孩)只要把碗筷一放,就离座,根 本不用收拾,妈妈或姐妹们自然会包办各样的家事。客人来了,总是和男人一起先吃,女人就得等客人走了 再吃。但是我一信了耶稣,就觉得以前那样不对,我觉得妈妈整天在田里干活,已经够辛苦;赶回家煮饭, 饭后还要收拾一切,实在太累,所以我饭后就主动洗全家的碗;起初我母亲很不好意思,她对我说: 「读书人, 不应该管厨房的事! 」(这是孔老夫子的圣训——「君子远庖厨」)不过,我还是坚持要分担她的工作,渐渐地, 连我下厨煮饭,她也不说什幺了。 在我祖父母的一百多个子孙里,我是第一个信耶稣的,刚开始,家人感到震惊、担忧、生气,可是过了 十几年,他们渐渐看出我的信仰所带来的好影响,就不再反对了!所以,言语的沟通要配合孝道的落实,让 家人知道我们信了耶稣以后,比较会体贴和照顾父母。 基督徒虽然未必是家里最有成就的小孩,可是家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如果是一个认真的基督徒,他们 虽然很清楚你信了耶稣以后,仍然有一些毛病,但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他们也会很清楚你信耶 稣之后的改变和进步,他们渐渐会知道你信对了。这种孝道的落实,就好象英文有句谚语所说: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为的影响比言语更为有力! 当我们照着主耶稣的期望和教导去做时,可以改变别人对我们的观感。基督徒不一定是家里最聪明、最 能干、最成功或是拿最多钱给父母的孩子,可是他对父母持续的敬爱、体贴和照顾,日子久了就会显出那是 最可贵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笔者有位同事罹患癌症的时候,就是找他信耶稣的女儿帮忙,把什 幺难处都跟她说,感觉这个女儿特别贴心。可见实际的孝行比凭空谈孝道更加重要,惟有好好表现,才能成 为美好的见证,也才能改变人们对基督教的错误印象。 三、积极的布道传福音给亲友是处理祭祖问题最彻底的对策。: e% V& M* k3 c- b8 [
             祭祖的背后,最终极的关切,其实是「永生的问题」 。文学 家梁实秋像大多数的二十世纪知识分子一样,相信实证主义,并不相信永生;所以他临终的时候,交代他的 妻子韩菁清说: 「人死如灯灭,因此,不要为我举行任何宗教仪式,只要把我安葬在一个依山傍海、视野辽阔 的地方就可以了。 」如果真的「人死如灯灭」 ,什幺都没有了,为什幺还要「安葬在一个依山傍海、视野辽阔 的地方」呢?可见他并没有死心,他对自己的未来仍然有所期待。 祭祖的仪式,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古人常给我们一些这方面的圣训,例如:要追求「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虎死留皮、人死留名」等,这是比较高尚的期待。比较低阶的期待可用北京城外明朝皇 帝们的陵寝和「地下宫殿」作代表,这些皇帝们把大批的财宝、妃嫔,甚至于连宫殿都带到阴间去,不但要 永享荣华富贵,也要继续他们的声色犬马。另外如一般老百姓,烧一些银纸、衣物或纸糊的汔车、别墅、不 11 绝如缕的香火……等等,无非都是表达对死后生命的向往。人有这些向往原是好的, 《圣经》上说,上帝造 人的时候, 「把永生(原文是「永远」)安置在世人心里」(传三 11),所以人有向往永恒的本能,祭祖便是这种 向往的表现之一。
    3 {8 f0 H, q+ K  N$ ~% K& Y        但是向往毕竟只是向往,谁能告诉我们真相呢?《圣经》能! 《圣经》对未来的描写,包括 福音要传给万民万族、要传遍天下、要带给信的人新而丰盛的生命……等等,都在一一兑现之中,因此,它 对「永生」的描写,我们也应该相信。 《圣经》告诉我们,我们人类所有苦难和错误的根源就是离弃、背叛造物主,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归回造 物主。耶稣降世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借着祂,可以跟造物主复和。我们并不能靠着自己的善行来与造物主和好, 我们一切有形或无形的恶都不能用善来弥补,因为人被造之初,本来就是善人,善人行善事算是正常,而不 是「功德」 。恶需要被赦免、被洁净,耶稣借着替我们被钉十字架,来赦免、洁净一切悔改、相信祂的人,使 他们成为新造的人,使他们从此有上帝的灵——就是永活的圣灵住在他们的心中——此后不但可以终身蒙主 带领,死后还有复活的盼望与把握。, N" I; A: K8 B0 N/ m  o& U
          「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祭祖想要处理这两个人生最根本的问题。 「慎终」是对「往哪里去?」作预 备, 「追远」是对「从哪里来?」作探索。论「追远」 ,没有其它任何信仰比圣经追得更远——圣经一路追溯 到人类最终极的祖宗——上帝那里去,要求我们专心敬拜祂。论「慎终」 ,也没有人比耶稣准备得更周到,耶 稣说祂离开我们到天上去,是为了替我们预备地方,将来要接我们到祂那里去(约十四 1-6)。祂已经应许信祂 的人可以到祂那里去,但,我们怎幺能相信祂的应许是真的呢?凭着祂过去许多预言和应许的兑现,我们知 道祂最有信用,所以我们相信祂。而关于祭祖的另一个动机——追根究柢,追本溯源——〈路加福音〉第三 章追溯耶稣的家谱,一路追到最早的人——亚当——那里,却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再加上一句「亚当是上帝 的儿子」(路三 38),换言之,如果真的要拜祖宗,只有一个拜法是正确的,那就是拜上帝,祂才是我们全人 类共同的祖宗。 传福音给亲友,使他们在基督里得到永生,并且找到生命的源头,这才能彻底满足祭祖背后最终极的关 切,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让父母或其它的亲友和长辈,借着信靠基督,在永恒里面有一个最妥当的去处— —有什幺比这个更好吗?
    5 g3 q1 D: {' t% \7 g" P+ s         一般华人反对子女信耶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怕自己死后没有人供奉,可是,一但信了耶稣就可以有最 美好的归宿,这个顾虑自然就消失了。所以我们认为传福音不但不是不孝,反而是大孝、至孝。若因为父母 或长辈的反对就放弃信仰或不敢传福音给他们,这不但不是孝顺,反而是大不孝。 事先的沟通跟孝道的落实只是布道的前奏,需要与传福音配合,因为积极的布道才是最彻底的对策。当 父母接受耶稣之后,自然会知道要专心敬拜至高神,而且不再担心死后子孙祭拜的问题,因为有复活的盼望, 知道死后到主那里去。 笔者有一个学生跟他舅妈传福音,舅妈很想信耶稣,却担心背叛几千年来祖宗崇拜的传统。过了一些日 子,他的舅妈很清楚地接受耶稣,之后就向家人表示祖宗牌位不是神,需要做一些处理,可见积极布道是最 彻底的方法,一旦家人对基督信仰有了主观的经历,就不会为了你不祭祖而担心或生气了。
    + u/ E& V  R$ p( y& o           四、敬祖的表现根据《圣经》 ,人死了以后不是变成鬼神,所以不可用祭拜的方式,而是应该有追思和敬祖的表示——我 们要让非基督的亲友知道:基督徒是「敬祖」 ,而不是「祭祖」 ,因为祖宗是我们所记念的,而神才是我们敬 拜的对象。 在「敬祖」这一方面,我们倒要好好讲究,而不是一味地像天主教那样迁就风俗,他们以为把自己改成 像民间那种祭祖的模样,就比较不会被排斥,就比较会有人信耶稣了!殊不知效果恰好相反——当人家发现, 基督教也和他们差不多时,他们不会觉得需要改变自己原来信仰,转而改信耶稣——其实表现我们的不一样, 虽然令人侧目,却让人有机会看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反而比较有可能信耶稣。 西方的基督教葬礼和追思的仪式通常比较简单,一般华人会觉得不够隆重;其实它们并不草率,而是相 当的慎重与庄严,只是没那幺多繁文缛节而已;不过,西方仪式给我们的感觉的确不一定贴切,而国人因为 不了解,常误以为基督徒不重视对祖先的慎终追远;所以中国基督徒应该有一套「敬祖」的表现。怎幺表现 呢?要从平日孝道的落实做起,然后要注意临终关怀——面对死亡是人生很重要的历程——无论是最后的照 顾、陪伴、聆听并记录临终的交代、断气前后的唱诗和祷告、着装、尸体的处理……等等,都要很慎重地、 好好地安排。这是表示我们对人类生命的尊重。 12 也许按照我们的本性,有些人可能并不喜欢繁文缛节,认为死前死后只要简单处理就好了,可是为了 合乎《圣经》 「尊重人类生命」24的态度,为了消除人们对基督教的误解,为了让人体会基督徒慎终追远的精 神,为了向那些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的亲族朋友作见证,也为了东方文化的需要,从病重、临终、死亡、安 葬到死后的追思、清明扫墓、周年礼拜……等等,都应该慎重处理。                                                                                            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6 19: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6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7 1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18 19:54
  • 发表于 2011-6-7 19: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9-4 15:35 , Processed in 0.050450 second(s), 18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